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 题号:1924497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此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竹叶:在这里指竹叶青酒。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感:诗人客居夔州,重阳节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月秋色。
B.菊花是眼前之景,竹叶却并非真物。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加上因病不能饮酒,诗人索性希望菊花从此不必开放。颔联凸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诗人偏爱饮酒远胜赏菊。
C.颈联借景抒情,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比,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因为抱病,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D.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苍劲有力,写景、叙事和诗人的忧思紧密结合,颇能显示出杜甫流寓夔州时期七言律诗的悲壮风格。
2.这首诗饱含了诗人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联重在写景,既有具体景物,又有整体描绘,展现了秋天空旷寂寥的景象。
B.颈联由写景转入抒情,“作客”二字表明诗人受朋友之邀,前去作客,写下此诗。
C.尾联将个人潦倒境遇与国家多难命运联结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D.全诗格律严谨,意境雄浑,情感深沉,章法曲折,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2.本诗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2-12-26更新 | 17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杜甫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因徐知道据成都叛乱,杜甫曾一度离开成都草堂,避难于梓州、闽州等地。广德二年(764)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二月,听说严武再度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同时,严武也来信相邀,诗人于是决定重返成都。“严郑公”即严武,广德元年被封为郑国公。此时以黄门侍郎为成都尹,故称“黄阁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前四句交代了诗人在成都草堂居住时的所见之状以及所虑之事。
B.颈联意在强调生活有了依靠,疗养有了条件,显示了对朋友的真诚信赖。
C.尾联“行路难”语意双关,“信”字包涵着诗人历经艰难困苦后的无限感慨。
D.诗人将欢欣与感慨融合,将瞻望与回顾同叙,更显出了思想情感的深厚。
2.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1-06-27更新 | 7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1.对下列关于诗歌的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
A.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孤雁》 是他的一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旅居夔州期间。
B.《孤雁》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当时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滞留夔州。这首诗表达诗人在离乱漂泊中的痛苦心情。
C.此诗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唤出“孤雁”,“不饮啄”。写得孤雁有品骨。
D.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联紧承上联,运用比喻的手法,道出诗人心中的沉重的悲哀与伤痛。
E.就本诗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读者以“立体感”。
2.尾联写“野鸦”好像与“孤雁”无关,你怎么看?阅读全诗,分析“孤雁”的内涵。
2018-05-05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