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辛弃疾(1140-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1930071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

鹧鸪天·博山寺作

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注释】①该词作于词人40岁左右遭潦落职之时。②语出《世说新语·品藻》,表达坚守自我的志向。③语出扬雄《法言·问神》,表达不依权贵之意,④语出元结《丐论》:“古人乡无君子,用与云山为友;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座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开篇不凡,以抒情、议论写起,凸显不同寻常的辛词气象,不论在抗金战场,还是在文苑词坛,同人都如虎挪狮拏,龙腾象踏。
B.上片中词人用《庄子》里的典故,说自己做不材之材以终其年,已决意忘情于山水游乐,把北复中原的大志抛诸脑后。
C.下片起句便表明心志,不屈附公卿去求取声名,不改变本性去迁就别人,人生历尽世事,到头来还是要归于田园,躬耕田亩。
D.词人南归以来,一直在地方官的任上转徙不停,下片中一个“却”字,实际上流露出对当政者的不满。
2.清代词评家沈维在《古今词话》中评价此词,说“稼轩词亦有不堪者,‘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所谓“不堪”,大致是评价这两句说教意味太重,缺乏生动性,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词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

[宋]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①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②《高唐赋》载,楚襄王爱慕神女并苦苦追求,而神女无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
B.上片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眉来眼去”看到的“水光山色”。
C.“倦客”当指陈季陵,称之为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佳人已卜归消息”也是一种婉转的说法,指佳人将离开陈季陵。
D.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还多处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如下片中的“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就是议论句。
2.上下阕末尾运用的典故在本词中各有什么具体含义?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2022-11-11更新 | 17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都是写“愁”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05-30更新 | 91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③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偃蹇谁怜汝?”这一问,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感情合二为一。
B.“岁晚太寒生”表面上写冬天寒气四起,实则是暗示词人悲凉的人生境遇。
C.词人在溪中月影的陪伴下,夜夜诵读《离骚》,流露出内心自在自得的情怀。
D.这首词把词人的心境投射到自然景物中去,情景交融,可称词中妙品。
2.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2023-05-03更新 | 1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