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刘昫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1930187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籍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观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惩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乔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B.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C.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D.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指由京城至地方做官,与后文“入为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
B.季秋,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一般用“孟、仲、季”来表示。
C.《春秋》,儒家经典之一,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合称为“五经”,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D.赠,古代朝廷对已死的功臣本人追封官爵,一般追封官职都比他生前的官职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嗣业最终被任命为荆州司马而非益州司马。为此,益州的百姓属吏专门编了顺口溜,称赞杜景俭的心意与上天(天子)相通,料事如神。
B.“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从流传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处理案件,但徐、杜二人的方式与来、侯二人的方式不同。
C.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杜景俭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大胆直言,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皇帝施政“有亏礼典”,上天发出预警。
D.调任秋官尚书期间,因为泄露了皇帝在皇宫内和身边亲近的人说的不公开的话,杜景俭被贬司刑少卿,外调担任并州长史,在赴任途中不幸病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人也。祖烈,周骠骑大将军,历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慎,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绍幼矫捷有勇力,任侠闻于关中。少补隋元德太子千牛备身。高祖微时,妻之以女,即平阳公主也。

义旗建,绍自京间路趣太原。时建成、元吉自河东往,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绍曰: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建成从之,遂共走太原。入雀鼠谷,知已起义,于是相贺,以绍之计为得。授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大军发晋阳,兼领马军总管。将至霍邑,绍先至城下,察宋老生形势,白曰:老生有匹夫之勇,我师若到,必来出战,战则成擒矣。及义师至,老生果出,绍力战有功。下临汾,平绛郡,并先登陷阵,授右光禄大夫。隋将桑显和来击,孙华率精锐渡河以援之,绍引军直掩其背,与史大奈合势击之,显和大败,因与诸将进下京城。

武德元年,累迁左翊卫大将军。寻从太宗平薛举,破宋金刚,攻平王世充于洛阳,擒窦建德于武牢,封霍国公,赐实封千二百户,转右骁卫大将军。吐谷浑与党项俱来寇边,命诏讨之。虏据高临下,射绍军中,矢下如雨。绍乃遣人弹胡琵琶,二女子对舞,虏异之,驻弓矢而相与聚观。绍见虏阵不整,密使精骑自后击之,虏大溃,斩首五百余级。

贞观元年,拜右卫大将军。二年,击梁师都于夏州,平之。转左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七年,加镇军大将军,行右骁卫大将军,改封谯国公。十二年,寝疾,太宗亲自临问。寻卒,赠荆州都督,谥襄

(节选自《旧唐书·柴绍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
B.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
C.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
D.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曾祖父的父亲或者是古代帝王的庙号。文中“高祖微时”指的是后者。
B.实封:古代臣子按与实际相符的封户来食其所得封户之租税的一种食邑制度。
C.贞观:谓正道示人之意。文中指的是唐朝君主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共计23年。
D.谥襄:谥号是古人死后,后人给予的褒扬性评价的文字,文中“襄”即如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柴绍出身官宦之家,以好身手闻名。柴绍的祖辈和父辈皆非平民百姓,都曾经被帝王加官授爵。柴绍年少时矫健勇敢,以侠义自任而闻名关中。
B.柴绍不惧困难,决断理智冷静。柴绍三人为举义起事长途直奔,囿于现状,建成提出自保之策,柴绍冷静分析复杂的状况,做出了慎重正确的选择。
C.柴绍审时度势,能够料敌如神。作为长官,在部队到霍邑后与宋老生战斗前,柴绍先到对方城前观察敌军的部署情况,据状做出了自信的预先判断。
D.柴绍临危不乱,出其不意大胜。在吐谷浑与党项合力侵边、居高临下、乱箭齐发之时,柴绍仍能以女子跳舞之策迷惑对方,出精锐偷袭对方得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2)下临汾,平绛郡,并先登陷阵,授右光禄大夫。
2021-12-15更新 | 10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禹锡,梦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狄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过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改授连州刺史。去京师又十余年,连刺数郡。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郁堙不扬,非天不生材也。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可以营学室具器用则贞观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开成初,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会昌二年七月卒,赠户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刘禹锡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可/以营学室/具器用/则贞观之风/粲然可复/
B.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可以营学室/具器用/则贞观之风/粲然可复/
C.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可/以营学室/具器/用则贞观之风/粲然可复/
D.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可以营学室/具器/用则贞观之风/粲然可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即“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时汉族男子十八岁冠礼时所起。
B.禁中,指禁令所及范围之内。也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
C.秩满,为古代官吏任期届满。秩,指古代官吏的俸禄,“官人益秩”;也指古代官职级别,“委之常秩”。
D.礼部尚书,“三省六部”中礼部的最高长官,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外交、科举等事务的大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禹锡名重一时,擅长作诗写文。他善写五言诗,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而他也受到王叔文的重用,被称为有宰相器。
B.刘禹锡宦海沉浮,出仕在外多年。他受牵连被贬为连州刺史、朗州司马;后又受牵连被贬离京十多年,在几个州任刺史。
C.刘禹锡心系教育,兴叹学校衰败。他认为如今教育不力在于没有钱物供学官使用,应该省出钱来增加教育的投入。
D.刘禹锡以文会友,甚得朋友深交。晚年他与白居易交往友善,在诗歌方面唱和往来,且白居易集其诗并为之作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2)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过他人,尤不可赦。
5.刘禹锡第二次被贬由极偏远的播州刺史改为连州刺史的原因是什么?
2022-03-16更新 | 1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璟,邢州南和人,其先自广平徒焉,后魏吏部尚书弁七代孙也。父玄抚,以璟贵,赠邢州刺史。璟少耿介有大节,博学,工于文翰。弱冠举进士,累转凤阁舍人。当官正色,则天甚重之。长安中,幸臣张易之诬构御史大夫魏元忠有不顺之言,引凤阁舍人张说令证之。说将入于御前对覆,惶惑迫惧,璟谓曰:“名义至重神道难欺必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缘犯颜流贬芬芳多矣或至不测吾必叩阁救子将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说感其言。及入,乃保明元忠,竟得免死。

璟寻迁左御史台中丞。张易之与弟昌宗纵恣益横,倾朝附之。昌宗私引相工李弘泰观占吉凶,言涉不顺,为飞书所告。璟廷奏请穷究其状,则天曰:“易之等已自奏闻,不可加罪。”璟曰:“易之等事露自陈,情在难恕,且谋反大逆,无容首免。请勒就御史台勘当,以明国法。易之等久蒙驱使,分外承恩,臣必知言出祸从,然义激于心,虽死不恨。”则天不悦。内史杨再思恐忤旨,遽宣敕令璟出。璟曰:“天颜咫尺,亲奉德音,不烦宰臣擅宣王命。”则天意稍解,乃收易之等就台,将加鞠问。俄有特敕原之,仍令易之等诣璟辞谢,璟拒而不见,曰:“公事当公言之,若私见,则法无私也。”

璟尝侍宴朝堂,时易之兄弟皆为列卿,位三品,璟本阶六品,在下。易之素畏璟,妄悦其意,虚位揖璟曰:“公第一人,何乃下座?”璟曰:“才劣品卑,张卿以为第一人,何也?”当时朝列,皆以二张内宠,不名官,呼易之为五郎,昌宗为六郎。天官侍郎郑善果谓璟曰:“中丞奈何呼五郎为卿?”璟曰:“以官言之,正当为卿;若以亲故,当为张五。足下非易之家奴,何郎之有?郑善果一何懦哉!”其刚正皆此类也。自是易之等常欲因事伤之,则天察其情,竟以获免。

(节选自《旧唐书•宋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名义至重神/道难欺/必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缘犯颜流贬/芬芳多矣/或至不测/吾必叩阁救子/将与子同死
B.名义至重/神道难欺/必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缘犯颜流贬/芬芳多矣/或至不测/吾必叩阁救子/将与子同死
C.名义至重/神道难欺/必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缘犯颜/流贬芬芳多矣/或至不测/吾必叩阁救子/将与乐同死
D.名义至重神/道难欺/必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缘犯颜/流贬芬芳多矣/或至不测/吾必叩阁/救子将与子同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翰,既泛指文章,也专指公文书信。文中“工于文翰”意思是说宋璟擅长写文章。
B.御史台,是古代中央行政监察机关。北宋时苏轼身陷乌台诗案,乌台其实就是御史台。
C.列卿,即九卿,是古代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有时也指众卿之意。丞相位列九卿之首。
D.虚位,有时指空着的职位,文中的意思则是空出座位。虚左,就是把左侧位置空出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璟的祖先曾有人在南北朝时担任过吏部尚书。因为宋璟成就显赫,所以他的父亲宋玄抚获赠邢州刺史的官职。
B.奸臣张易之为陷害魏元忠,举荐张说作证。宋璟对张说晓以利害,使得他在朝廷上力保魏元忠免除了死罪。
C.武则天袒护张易之兄弟,即使不得已将他们交由御史台审讯,不久仍然将他们兄弟特赦,并让他们去向宋璟道歉。
D.宋璟憎恶张易之,他把张易之看作是才劣品卑的第一人。他认为自己与张易之非亲非故,就该从官员身份角度称呼他为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勒就御史台勘当,以明国法。
(2)足下非易之家奴,何郎之有?郑善果一何懦哉!
5.文末说宋璟刚正,根据文意,用一句话简明概括他刚正的表现。
2021-04-24更新 | 1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