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刘昫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9 题号:985815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也。初,为太学生,志气倜傥。仪凤中,吐蕃频犯塞,元忠赴洛阳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授秘书省正字。文明年,迁殿中侍御史。其年,徐敬业据扬州作乱,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之,则天诏元忠监军。至临淮,为敬业先锋所败。孝逸惧,按甲不敢进。元忠曰:“朝廷以公王室懿亲,故委以阃外之事,天下安危,实资一决。且海内承平日久,忽闻狂狡,莫不注心倾耳,以俟其诛。今大军留而不进,则解远近之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孝逸然其言,乃部勒士卒以图进讨。前军为贼所破,孝逸又惧,欲引退。元忠固请决战,乃平。以功擢司刑正。寻为周兴陷,入狱,诣市将刑,则天以功特免死配流贵州。圣历元年,召授侍御史。又为来俊臣、侯思止所陷,再流于岭表。复还,授御史中丞。元忠前后三被流,时人多称其无罪。中宗即位,其日驿召元忠。时特承宠荣,当朝用事。初元忠作相于则天朝,议者以为公清。至是再居政事,天下莫不延首倾属,冀有所弘益。乃亲附权豪,抑弃寒俊,竟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议者以此少之。三年秋,节愍太子起兵诛三思,元忠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皆潜预其事。太子既斩三思,又率兵诣,将请废韦后为庶人,遇元忠子太仆少卿升于永守门,协令从己。兵至玄武楼下,多祚等犹豫不战,元忠又持两端,由是不克,升为乱兵所杀。中宗以元忠有平寇之功,竟不以升为累,委任如初。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行至涪陵而卒,年七十馀。曰贞。

(节选自《旧唐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四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B.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C.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D.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事,密封的奏章,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露,用黑袋封缄,贴封条呈进,故称。
B.监军,指监督军队的官员,一般由朝廷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
C.阙,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引申为皇帝居处,借指朝廷,有时也代指京城。
D.谥,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景帝、太宗、文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元忠通晓军事,建有军功。他曾上书论说朝廷任命将领、用兵作战的优缺点,得到皇帝赏识;又为李孝逸出谋划策,帮助其平定徐敬业之乱。
B.魏元忠仕途多舛,屡遭流放。他曾被周兴诬陷入狱,被武则天免死流放贵州,又被来俊臣、侯思止陷害,流放岭表,而当时的人大多说他无罪。
C.魏元忠深受圣恩,颇失人望。中宗即位后,他特别受宠,在武则天朝中做宰相时公正清廉,而这次当朝执政却亲附权豪,抑弃寒俊,被人批评。
D.魏元忠首鼠两端,仍任原职。节愍太子兵至玄武楼下,多祚等犹豫不战,元忠又持两端,未成功,元忠没有因魏升主动追随节愍太子而受连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以公王室懿亲,故委以阃外之事,天下安危,实资一决。
(2)至是再居政事,天下莫不延首倾属,冀有所弘益。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宗元少聪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障,骑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朗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邵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贱之,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1.下列四项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宗元少聪绝众     警:机警B.与之        图:商议
C.禹锡终连州        易:改任D.其父母        归:赠送
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当时流辈咸推之                      ②以男女质钱
A.①当时的流俗之辈都推辞他        ②用男女换钱
B.①当时的流俗之辈都推崇他        ②用男女作为抵押去借钱
C.①当时文人同辈都推崇他            ②用男女作为抵押去借钱
D.①当时文人同辈都推崇他            ②用男女换钱
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柳宗元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又被推荐为宏辞科,因此被授予校书郎、永州司马等职务。
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王叔文的想法没有实现。
C.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D.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才华得到世人称赞,但政治上的才能却没有显示出来,表现在还没被重用就遭贬了。
4.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柳宗元的形象,请举出一种手法,并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2020-08-18更新 | 2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抱真,抱玉从父弟也。仆固怀恩反于汾州。代宗以怀恩倚回纥,所将朔方兵又劲,忧甚,召见抱真问状,因奏曰:“郭子仪领朔方之众,人多思之。怀恩欺其众,曰‘子仪为朝恩所杀’。今复子仪之位,可不战而克。”其后怀恩子玚为其下所杀,怀恩奔遁,多如抱真策。抱真密揣山东当有变,上党且当兵冲,是时乘战余之地,土瘠赋重,人益困,无以养军士。籍户丁男,三选其一,有材力者免其租徭,给弓矢。比三年,则皆善射,抱真曰:“军可用矣。”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朱滔悉幽蓟军,借兵回纥,拥众五万,南向以应泚,攻围贝州。初,群贼附于希烈,希烈僭伪,有臣属群贼意,群心稍离。上自奉天下罪己之诏,悉赦群贼,抱真乃遣门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合从击朱滔,武俊许之。时两军尚相疑,抱真乃以数骑径入武俊营。其将去也,宾客皆止之,抱真遣军司马卢玄卿勒军部分曰:“仆今日此举,系天下安危。仆死不还,领军事以听朝命,亦唯子;奋励士马,东向雪仆之耻,亦唯子。”言讫而去。武俊感其不疑,待之益恭,指心仰天曰:“此身已许公死敌矣。”遂与结为兄弟而别,约明日合战,遂击破朱滔于经城,以功加检校司空,实封五百户

抱真沉断多智计,尝欲招致天下贤俊,闻人之善,必令持货币数千里邀致之;至与语无可采者,渐退之。晚节好方士,以冀长生。有孙季长者,为抱真练金丹,绐抱真曰:“服之当升仙。”遂署为宾僚。凡服丹二万丸,腹坚不食,将死,不知人者数日矣。初,抱真久疾,为巫祝所惑,请降官爵以禳除之。是年,凡七上章让司空,复为检校左仆射。贞元十年卒,时年六十二,废朝三日,赠太保,赙以布帛米粟有差。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B.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C.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D.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是一个区域名,指的是泰山以东的地区,与现在的“山东省”不同。
B.门客,古代有身分和地位的人收养的有学问、技能的人,是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C.封五百户,朝廷封功臣土地和人口。封五百户就是赏五百户的赋税作为他的薪金。
D.太保,是古代的三公之一,职位仅次于太傅。亦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抱真有谋略。仆固怀恩反叛时,是李抱真提议恢复郭子仪的官职,最终怀恩的儿子仆固玚被部下杀死,仆固怀恩逃走。
B.李抱真能够未雨绸缪。在上党地区,他从男丁中选择有才能有力气的,鼓励他们练习射箭。三年后,这些百姓就可以作战了。
C.李抱真有为国事勇于献身的精神。他不顾宾客阻止,独自一人前去劝说武俊,最终武俊被他的真诚打动,二人合力战胜敌人。
D.李抱真晚年迷信道士,以求长生不老。他曾受孙季长的欺骗,先后服下两万粒长生不老丹,差点要了命;又被巫婆神汉迷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死不还,领军事以听朝命,亦唯子;奋励士马,东向雪仆之耻,亦唯子。
(2)尝欲招致天下贤俊,闻人之善,必令持货币数千里邀致之。
2020-03-16更新 | 8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适少落魄,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镏荨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子璋,斩之。玄宗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适止轻车诣任,食邑皆封还。永泰元年正月卒,礼部尚书,谥曰忠。

(《旧唐书·高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
B.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
C.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
D.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拾遗,官职名,唐时朝廷谏官。掌供奉讽谏,以补救人主言行的缺失。
B.幸,在封建时代可指皇帝亲自到达某处,也可以指皇帝对嫔妃的宠爱。
C.侍郎,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首。
D.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为去世的官员及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适才识不凡,屡受举荐。宋州刺史张九皋认为他的才能出众,推荐他到有道科。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
B.高适性情高傲,不惧权贵。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十分轻视文辞,只是以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高适,高适于是愤然拂袖而去。
C.高适见解独特,深受信任。永王叛乱,高适趁机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肃宗认为他的回答很与众不同,让他兼任御史大夫等职。
D.高适洞察时政,深谋远虑。高适认为蜀地偏远,靠近险要的地势,不可以用它来遏制敌人的势力,玄宗采纳了他的奏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2)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2022-02-08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