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标点符号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93 题号:1930832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晨、中午、晚上的炊烟各有不同。清晨时,海天还未醒来,零星的炊烟从斑斑青瓦间寂寥地现出身姿,村巷时近时远的鸡鸣声衬得清晨更加宁静。闽江入海口飘来的薄雾,仿佛为炊烟铺了一层底色。炊烟中,可见        的人影,传来一两声呼儿唤女、嘱咐添衣的叮咛,以及渔民收拾渔具        的声响。等到一轮红日豁然出现在村庄的上方,烟色也渐渐浓重起来。而中午时的炊烟,则夹杂着饭菜的香气,大人们早已在案板及灶台前,削、碾、揉、捏、包、捻……忙活了半天,端上一碗碗新出锅的鱼丸、鱼面,滚烫着、蒸腾着。大老远,就能听见乡音俚语欢快地在左邻右舍间蔓延。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此时,炊烟再次从灶膛处升腾起来,风一拂动,便在幽深狭窄的村巷中徘徊,或在苔藓斑驳的土路上缱绻,然后化作浅淡的烟缕重返天空,向远处慢慢飘去。

在我的乡愁记忆里,那亲切、轻盈的炊烟,满是温暖的气息。特别是到了逢年过节的日子,        的炊烟就会集结成方阵,以一种别样的舒展、高旷,给人以亲情的召唤——那些海上捕捞归来的人,远远地望见炊烟,就仿佛看见家中锅灶旁忙碌的亲人,正在准备着热腾腾的饭菜,那饭菜中饱含着家人的汗水和智慧,氤氲着团聚的期待和喜悦。一瞬间,他们感觉辛劳顿消,浑身都暖和了起来。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影影绰绰       窸窸窣窣       不绝如缕
B.模棱两可       不露声色       纷至沓来
C.模棱两可       窸窸窣窣       纷至沓来
D.影影绰绰       不露声色       不绝如缕
2.下列选项中破折号与语段中破折号用法一致的是(       
A.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B.“是我的——”她气势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茹志娟《百合花》)
C.每年——特别是旱灾,水灾的时候,这些工人……(夏衍《包身工》)
D.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孙犁《荷花淀》)
3.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一种风比春风更令人陶醉。虽看不见,却无处不在。山川丘陵江河湖海,田野森林、城市村庄,她都用温柔的手抚摸过。春风过处,(甲)。

②北方四季泾渭分明,季节的风吹向大地,让人感受到时令的变迁、植物的荣枯。A每当春风到来时,整个大地总会为之一振,苏醒,返青,拔节,生长。

③春风是一寸一寸地来到的,她边走边为大地褪去寒衣,(乙),直至冬衣褪尽,春色满园。④燕子每到春天便会跟随春风按时返回村庄,寻找它曾经的家园。它们打扫干净亲手营造的巢房,白天在野外觅食,傍晚在村街上游戏。春风中,B家雀在墙头嬉闹,斑鸠在柳树枝头上下翻飞,上百只喜鹊在杨树、梧桐树的枝丫上安营扎寨。远远望去,一个个喜鹊的家在春风中摇曳。

⑤麦田脱去叶片上的灰白,伸展开蜷缩的腰肢,将深绿色在田野里铺展。C紫叶李花团锦簇,连翘灿烂,碧桃俏丽……村庄的册页里,赤橙黄绿青蓝紫,一股脑儿展示。

流水潺潺,小河是系在村庄胸前的绸带,更是大地的血脉。D这里是鹅鸭的天堂,它们在河中觅食、嬉戏,还在河面上唱着鹅鹅鹅”“嘎嘎嘎的歌。河边垂柳依依,那鹅黄色的芽苞,将河水映绿染黄。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万物葳蕤,生机勃勃
乙:然后一点一点着上春色
B.甲:万物葳蕤,生机勃勃
乙:渐渐地为大地着上春色
C.甲:生机勃勃,万物葳蕤
乙:然后一点一点着上春色
D.甲:生机勃勃,万物葳蕤
乙:渐渐地为大地着上春色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每当春风到来时,整个大地总会为之一振,苏醒,返青,拔节,生长。
B.家雀在墙头嬉闹,斑鸠在柳树枝头上下翻飞,上百只喜鹊在杨树、梧桐树的枝丫上安营扎寨。
C.紫叶李花团锦簇,连翘灿烂,碧桃俏丽……村庄的册页里,赤橙黄绿青蓝紫,一股脑儿展示。
D.这里是鹅鸭的天堂,它们在河中觅食、嬉戏,还在河面上唱着“鹅鹅鹅”“嘎嘎嘎”的歌。
3.简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
2021-05-17更新 | 424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甲]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乙]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扎根敦煌50多年,用爱和生命守护莫高窟。

在敦煌莫高窟,每个洞窟都是一个的博物馆,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为什么在遥远的沙漠里会产生如此璀璨的石窟艺术?这些画是如何画出来的?它们经历了什么?又该如何保护它们?带着这些问题,樊锦诗一头扎进工作中,反复进洞、调查、临摹、记录、查阅资料,撰写考古报告,制定保护规划。

在世纪之交的西部大开发、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给敦煌莫高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游客量,过多的游客进入,会损坏洞窟中稳定的小环境。如何让莫高窟得到有效保护,樊锦诗

壁画和人一样,不可能永[丙](bǎo)       青春。对比100年前拍摄的照片,莫高窟现在的壁画很 [丁]       糊,颜色也在逐渐褪去。在樊锦诗看来,保护不是为了把观众而是“对文物负责,也对游客负责”。这么珍贵而脆弱的艺术如何才能“活”得更久?65岁的樊锦诗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构想,要利用数字技术建立让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容颜永驻”的数字档案。20164月,“数字敦煌”成功上线,30个经典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向全球发布,游客只需轻点鼠标,即能一览无余。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各小题。
(1)甲处画线句子使用了对比和 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给乙处添加相应的标点符号:_________
(3)根据丙处的拼音写出汉字:_________
(4)写出丁处加点字的拼音: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2023-03-30更新 | 383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中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苗草。

1.“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这句话中的“被”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特点?
2.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一句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提到了“树”,说说二者在表意上的不同。
2023-10-14更新 | 3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