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左丘明(前556-前451) > 《左传》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 题号:1934024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子皮授子产政。辞曰:“国小而逼,族大宠多,不可为也。”子皮曰:“虎帅以听,谁敢犯子?子相之。国无小,小能事大,国乃宽。”

子产为政,有事伯石,赂与之邑。子太叔曰:“国皆其国也,奚独赂焉?”子产曰:“无欲实难。皆得其欲,以从其事,而要其成。非我有成,其在人乎?何爱邑,邑将焉往?”子太叔曰:“若四国何?”子产曰:“非相违也,而相从也,四国何尤焉?《郑书》有之曰:‘安定国家,必大焉先。’姑先安大,以待其所归。”既,伯石惧而归邑,卒与之。伯有既死,使太史命伯石为卿,辞。太史退,则请命焉。复命之,又辞。如是三,乃受策入拜。子产是以恶其为人也,使次己位。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

丰卷将祭,请田焉。弗许,曰:“唯君用鲜,众给而已。”子张怒退而征役子产奔晋子皮止之而逐丰卷丰卷奔晋子产请其田黑三年而复之反其田里及其入焉

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士文伯让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葺墙,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丐请命。”

(节选自《左传·襄公三十年、三十一年》,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张怒/退而征役/子产奔晋/子皮止之而逐丰卷/丰卷奔晋子产/请其田/里/三年而复之反/其田/里及其入焉/
B.子张怒退/而征役子产奔晋/子皮止之而逐丰卷/丰卷奔晋/子产请其田/里/三年而复之反/其田/里及其入焉/
C.子张怒退/而征役子产奔晋/子皮止之而逐丰卷/丰卷奔晋子产/请其田/里/三年而复之/反其田/里及其入焉/
D.子张怒/退而征役/子产奔晋/子皮止之而逐丰卷/丰卷奔晋/子产请其田/里/三年而复之/反其田/里及其入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善相之”中的“善”是好好地意思,与《促织》“轻捷善斗”中的“善”含义相同。
B.“何爱于邑”中的“于”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与《谏逐客书》“西取由余于戎”中的“于”含义不同。
C.宾客,在古代指春秋、战国时多用来称他国派来的使者或门客。现在是客人的总称。
D.《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皮劝说子产,子皮认为国家不在于小,小国可以通过事奉大国,让自己得以宽舒缓和。
B.面对子太叔的疑问,子产回答说人的欲望得到满足,就好让他们为国办事并把事办好。
C.子产从政一年,就获得了人们的认可。三年后,人们认为如果子产死了,无人能继承他。
D.士文伯责备子产拆毁宾馆的围墙,影响了别国宾客的居住,让晋国无法满足别国宾客的需要。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小而逼,族大宠多,不可为也。
(2)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5.请简要概括子产的人物形象。
【知识点】 《左传》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使烛之武秦君,师必退     见:拜见B.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然而
C.且君为晋君赐矣       尝:曾经D.阙秦以利晋,君图之   唯:只有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的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5.第一段写秦、晋围郑,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出使秦国的?
2022-02-16更新 | 4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二)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 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之有                 厌:讨厌
B.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C.不秦,将焉取之   阙: 侵损
D.失其所                 与:结交,亲附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臣闻求木长者
B.岂其取之易守难乎
C.简能而任
D.可以尽豫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而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4.请把文段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020-11-05更新 | 1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经】三十年春,王正月。夏,狄侵齐。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卫侯郑归于卫。晋人、秦人围郑。介人侵萧。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

】九月甲午,晋、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许之,使待命于东。郑石甲父、侯宣多逆以为太子,以求成于晋,晋人许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文中指《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史官左丘明为解释经书《春秋》而作。
B.侯,指爵位。公侯伯子男是西周时期的五等爵位制度,如“晋侯、秦伯围郑”中的晋侯、秦伯,晋侯爵位高,所以放前面。
C.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对自己的谦称。古代讲究“以德配天”,认为君主、诸侯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
D.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己方的谦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营造“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做了背景铺垫。
B.烛之武陈词后,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秦国边界,秦晋联盟瓦解。
C.烛之武的游说陈述是站在秦国的角度看待问题,指出郑国灭亡是“邻之厚,君之薄也”,郑国存在对秦国是“君亦无所害”,且晋国的背信弃义是“君之所知也”。
D.从选文可知,史书《左传》从文学角度也有显著特点,如用简练的语言记载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又如通过外交辞令,刻画了一个富有政治斗争经验而又擅长辞令的人物形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
(3)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2023-05-16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