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写景抒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19407082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春尽

韩偓(唐)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①这是韩偓晚年寓居南安之作,韩偓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变故,晚年寄身异乡,亲朋息迹。②招魂,语出《楚辞·招魂》,原指祈祷死者复生的一种宗教仪式,这里只是一般地用作招致魂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醉”反复渲染的既有诗人悼惜春光的哀痛心情,也有诗人内心的烦闷。
B.颔联利用南方暮春时节的景象,传达了春天正在逝去的气氛,也融入了作者的身世之感。
C.颈联在心理刻画上的精微,既有春光在人的闲散中白白流过而无力挽回的痛心,也有面临家国之变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沉重,把自己的理想希冀融注其中。
D.尾联借流莺的殷勤相顾,略解春愁,实际将世无知音的落寞表达的更为含蓄。
2.赏析全诗所体现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乌夜啼·春思

赵令畤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1.请分别对“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中的“减”和“斜”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2.此词结尾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作分析。
2022-07-29更新 | 6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舟过大通镇

杨万里

淮上云垂岸,江中浪拍天。

顺风那敢望,下水更劳牵

芦荻偏留缆,渔罾最碍船。

何曾怨川后,鱼蟹不论钱。


【注释】①大通镇;今铜陵市大通镇,地处贵池、青阳、枞阳、铜陵四县及交界处,自古就是沿江重镇,明代在此设“巡检司”,”河泊所”、“递运所”、“驿运站”。②淮上云垂岸:指水天相接的地方,压着厚厚的云层。③牵:通“纤”,纤夫拉船用的纤绳。④缆:拴船的缆绳。⑤渔罾:用竹竿支架的渔网。⑥川后:船行驶的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说大通镇风急浪高,江中浪海翻涌,险象环生,后说并不曾有丝毫抱怨船行的慢。
B.诗人以浓郁、凝练的文笔,撇开闹市的繁华,单从大通镇的自然美景中截取画面,从一个侧面描绘出鱼米之乡。
C.“芦荻偏留缆”,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的修醉手法,丛生密集的芦荻,偏偏好客地欲牵留着船上的缆绳,显得有情有义。
D.“渔罾最碍船”,诗人特地选取最富地方特色的渔罾来写,最是那些捕鱼虾的渔罾十分繁忙,阻碍着船只的前行。
2.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2-05-19更新 | 32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下列对散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描绘浔阳一带景色,一连铺排了长江、淮山、帆、泉、云、月、大雁七种景物,为全篇设置了一个宏阔、高远的背景基调。
B.晚云变露,意思是夜晚天空的云层渐渐模糊难以认辨,而空气却越来越凉冷湿润,地面上也凝结了露珠。
C.“新月学扇”,用了比拟的手法,写出了月牙儿冉冉升上的景象,且有它尽力欲呈露半面的趋向的意味。
D.举头远望,目所能及之处,有秋江万里,澄澈耀眼,静如白练,绵延屈曲,伸向远方:有秋山“数点”,葱郁苍翠,青如蓝靛;整首曲子给人一种苍茫、喧闹、高远之感。
2.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2022-02-03更新 | 1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