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6 题号:19500370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诗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B.刘诗尾句设譬新颖,极富浪漫色彩,将自然山水的景色描绘得别具一格。
C.杜诗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
D.杜诗以自叙和议论为主;写景只有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同时又有想象。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洞庭湖,但其特点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东北十里处。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物都破坏的现实。
B.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
C.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浓,景象更觉怅然。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诗人用笔苍劲,感情激昂。
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018-01-17更新 | 9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 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 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苍劲中蕴藏一股郁抑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事都破坏的现实。
B.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一气流贯。
C.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深,景象更觉怅然。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诗人用笔苍劲,伸缩自如, 感情激昂,可谓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17-04-10更新 | 27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曲江二首(其二)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①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是著名游览胜地。②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正值暮春游曲江。其时京城虽然收复,但兵革未息。杜甫时任“左拾遗”这个谏官。因为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自此,被肃宗疏远。③〔蛱蝶〕蝴蝶。④〔款款〕徐缓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退朝典衣沽酒,到曲江边畅饮,尽醉而归。乃诗人处境困厄,借酒消愁。
B.处处留有酒债,原因是诗人哀叹人生短暂,体现出他“自暴自弃”的思想。
C.蝴蝶穿行,时隐时现。蜻蜓缓飞,时点水面。描绘出恬静、自由、美好的曲江境界。
D.我请春光与蝴蝶、蜻蜓一同流转,莫误时机。寓情于景,传达出因春光易逝的伤春、惜春之情。
E.蝶舞蜓飞的曲江春景与诗人及时行乐的喜悦情怀交相辉映,体现了全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2.请从“曲江”春景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2018-01-22更新 | 1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