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8 题号:1951496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南方。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写听筝的感受,“听”是此诗的关键,所写内容都是围绕“听”字铺开。
B.首联“悲怨”二字概括了听筝的总体感受,并为全诗奠定了悲怨的情感基调。
C.颈联诗人展开想象,用“谁家”“何处”连连发问,孤独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情感非常丰富,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伤春之悲、怀人之愁、离别之恨。
2.古人描摹音乐颇有心得,请比较一下本诗颔联与《琵琶行》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句在描摹音乐的不同之处。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宋·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点明时令,描写了夏日光景,“清”字突出氛围的安静;“圆”字既形象又富有画面感。
B.“地卑山近”两句,极言词人生活贫困,溧水之地低洼靠山,衣服常常潮湿,烤干它很费炉烟。
C.词人以飘飞流浪、寄居屋檐的社燕自比,“年年”使语气沉重、意味深长,蕴含宦途疲苦的感慨。
D.结句中“容我”二字,措辞婉转,表现了词人心情烦乱,无可奈何,只能以醉遣愁。
2.此词感情曲折多变,请结合上阕内容简要分析。
2024-02-16更新 | 6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对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熔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022-09-28更新 | 11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梓州登楼①(其二)

杜甫

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

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

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

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


【注】①这首诗写于公元763年,此时史朝义被平定,安史之乱结束,梓州,在四川东北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在写登楼远望看到故园的满园春色,以及诗人想离开蜀地的心情。
B.“定”是对客观形势的介绍,“存”是表明对国家形势发展的乐观判断。
C.“冷”与“繁”、“厌”与“思”构成鲜明对比,写出了诗人许多经历。
D.尾联是诗人的想象,两句连接紧密,一气贯注,诗人的感情也达到高潮。
2.本诗与写于公元767年的《登高》都是杜甫的登高之作,但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3-12-09更新 | 2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