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晋 > 陈寿(233-297)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 题号:1954465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是岁,蒙与周瑜等围曹仁於南郡。益州将袭肃举军来附,瑜表以肃兵蒙,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於义宜不宜夺也。权善其言,还肃兵。瑜使甘宁前据夷陵,宁为曹仁所困,使使请救,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辞。蒙谓瑜曰: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又说瑜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瑜从之。军到夷陵,所杀过半。敌夜遁去,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还。於是将士形势自倍,乃渡江立屯,与相攻击。遂据南郡,抚定荆州。孙权与陆逊论蒙曰:筹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

(节选自《三国志》)

材料二:

孙权尝为其子求婚于关羽,羽骂其使,不许婚;权由是怒。及羽攻樊,吕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蒙下至芜湖,定威校尉陆逊谓蒙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下见至尊,宜好为计。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也。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部督,以代蒙。逊至陆口,为书与羽,称其功美,深自谦抑,为尽忠自托之意。羽意大安,无复所嫌,稍撤兵以赴樊。逊具启形状,陈其可禽之要。

(节选自《资治通鉴》)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尽赴襄阳A大军B浮江昼夜C驰D上E袭F其空虚G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益,文中两个“益”字均为增加之意,与常用成语“益寿延年”的“益”意思相同。
B.载,文中指用车船装运,与《归去来兮辞》中“载欣载奔”的“载”意思不相同。
C.制,文中指控制、制服,与《过秦论》中“赵奢之伦制其兵”的“制”意思相同。
D.至尊,原指最尊贵、最崇高的地位,后多用以指代至高无上的君王。文中指孙权。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宁被曹仁围困,请求救援,周瑜众部将以兵力不足为借口拒绝,只有吕蒙认为解救甘宁无须太久,与周瑜前去解围。
B.吕蒙抓住关羽率领大军攻打樊城的时机,暗中与孙权密谋,假托治病返回建业,以此消除关羽戒心,想趁机攻打南郡。
C.陆逊认为关羽骁勇自负,欺压他人,骄傲自大,一心图北,不会对我方产生怀疑,而关羽听闻吕蒙病重,必然更无防备。
D.吕蒙认为关羽勇猛善战,推行恩信,如今胆略气势愈发旺盛,不易对付。陆逊致信关羽并称颂他的功德,从而投靠对方。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说瑜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
(2)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
5.孙权评价吕蒙“筹略奇至”,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原因。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文段一: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建安五年,策薨,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顷之,烟焰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有删改)

文段二:

疾困与吴主笺

周瑜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①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②,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死有命,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摘编自《三国志·鲁肃传》,有删改)

【注】①讨逆:孙权长兄孙策,受汉封为讨逆将军。②威灵:国家(或帝王、祖先)的神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B.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C.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D.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在文中指周瑜的叔叔周尚。
B.“瑜往省之”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两个“省”含义不同。
C.权,即孙权,孙策的弟弟,也即辛弃疾《永遇乐》词中的“孙仲谋”。
D.“为汉家除残去秽”与“因为长句”中的两个“为”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精通音乐,即使在饮酒之后,弹奏者有差错,他也能听得出来,每听出来就会回头看看。
B.孙策死后,孙权即位,周瑜在吴国颇受重用,与一起张昭掌管各种事务,后担任前部大督。
C.面对来势汹汹的曹军,东吴朝堂之上君臣议事时,除周瑜一人主战外,其他人都主张投降。
D.周瑜的部将黄盖很有谋略,他审时度势,用心观察,及时提出了用火攻的策略,击败了曹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②顷之,烟焰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
5.文段二为周瑜病危时写给吴主孙权的信,请概括其中主要表达了哪三点内容。
2024-01-01更新 | 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明帝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评曰:陈思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十九》,有删节)

曹植以盖代之才,它人犹爱之,况于父乎。使其少加智巧,夺嫡犹反手尔。植素无此念,深自敛退,虽丁仪等坐诛,辞不连植黄初之世数有贬削方且作诗责躬上表求自试兄不见察而不敢废恭顺之义卒以此自全可谓仁且智矣。文中子曰:至哉思王,以天下让。真论也。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       属:连缀
B.公车令       坐:因……判罪
C.足以自通后       叶:世、代
D.真论也       笃:厚重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太祖甚异       胡为乎遑遑欲何
B.应声       缦立远视,望幸焉
C.曹仁关羽所围       天下笑者,何也
D.帝太后故       久之,能足音辨人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黄初之世/数有贬削/方且作诗/责躬上表/求自试/兄不见察/而不敢废恭顺之义卒/以此自全/可谓仁且智矣
B.黄初之世/数有贬削/方且作诗责躬/上表求自试/兄不见察/而不敢废恭顺之义/卒以此自全/可谓仁且智矣
C.黄初之世/数有贬削/方且作诗/责躬上表/求自试/兄不见察/而不敢废恭顺之义/卒以此自全/可谓仁且智矣
D.黄初之世/数有贬削/方且作诗责躬/上表求自试/兄不见察/而不敢废恭顺之义卒/以此自全/可谓仁且智矣
4.下列句子中,表明曹植“特见宠爱”原因的一组是(     
①植援笔立成,可观             ②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
③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④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⑤性简易,不治威仪             ⑥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
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植十多岁就博览群书,下笔成文,以至使曹操以为是请人代写的,后来,在新落成的铜雀台上的比试中,曹植因其出众的才华让曹操非常看重。
B.曹植率性而为,举止旷达,不知道砥砺言行,他曾因醉酒而没有能接受曹操让他救曹仁的命令,曹植虽然后来后悔了但是还是没有能够出征。
C.失势之后的曹植虽内心充满怨愤,但还希望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他多次请求明帝会见,希望受重用,但终未如愿,只得郁郁寡欢,英年早亡。
D.两则选文都推崇曹植的才华,但《三国志》认为他不能克制礼让,而刘克庄则认为他恰恰是退让才得以明哲保身。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2)植素无此念,深自敛退,虽丁仪等坐诛,辞不连植。
7.请结合文章材料,用自己的话分析曹植为什么最终没登上太子之位。
2022-05-14更新 | 23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顿丘令,征拜议郎。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公至孟津。天子命公置旄头,宫殿设钟虡。是年乙未,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于是置理曹掾属。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军数征A行B或遇C疫气D吏士死E亡F不归G家H室I怨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阳何颙异焉”中“异”与《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中“异”含义相同。
B.“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中“济”与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济”含义不同。
C.迁,古代的官职调动,一般指升级,包括升级、降级、转调三种。文中的“迁”即升级。
D.乙未,干支组合之一,古人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文中为纪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重视人才。他认为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是需要贤才的时候,执政者应该去寻访贤才,唯才是举。
B.曹操与众不同。他年少时能随机应变,机智敏锐,但放浪形骸,因此桥玄、何颙等认为他非同常人。
C.曹操仁爱士兵。他下令官府要慰问救济无基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战死士兵家庭,不得停止供应食粮。
D.曹操重视军法。他认为把将士的生死大权委任给不通晓法律的人是可怕的,因此设置理曹掾属之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2)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5.文中举陈平、苏秦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请用现代汉语表述。
2023-11-05更新 | 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