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1954971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陈与义

余甲寅岁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杪,道中荷花无复存者。乙卯岁,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卜居青墩镇。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以长短句记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拏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

【注】①陈与义,南宋词人。宋高宗绍兴五年六月,因与尚书左仆射赵鼎政见有分歧,论事不合,托病请辞。本词写于辞官后前往青墩镇的途中。②琐闼:宫门。奉祠:祠禄之官,老病废职之官任之,以示优礼。③拏()舟:撑舟,这里指乘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采用赋体,上阕写词人前往青墩镇时沿途的所见所感,内容与小序后段完全一致。
B.该词语言质朴委婉,如“病夫因病得来游”明是暗自庆幸,实则聊以自嘲、内心痛苦。
C.该词运用虚实结合手法,通过去年的残荷满塘来对比反衬眼前的繁花一路的景物之美。
D.该词讲究匀整对称、情景搭配,下阕词情一扬一跌,将词人的情感变化表现得更加形象。
2.有人评价这首词“语意超绝”,“于豪放中透露出微蕴沉郁之旨”,认为词中虽有感恩之句,却怀不满之意,含有一种“微而婉”的讽喻。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乱后却至近甸有感

韩偓

狂童容易犯金门,比屋齐人作旅魂。

夜户不扃生茂草,春渠自溢浸荒园。

关中忽见屯边卒,塞外翻闻有汉村。

堪恨无情清渭水,渺茫依旧绕秦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乱军轻易就进犯金门,既表达对乱军的憎恶,也委婉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
B.颔联写乱后荒凉景象,与诗人的“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异曲同工。
C.颈联“忽”字写出诗人因其所见而意外与震惊,“翻”则表达他乡遇故人的欣喜。
D.尾联写渭水依旧烟波渺茫、空绕秦原的景象,诗人借渭水的无情来写自己的多情。
2.韩偓生于晚唐乱世,前人称其为记实抒怀的重要诗人,其诗“可补史传之阙”,请就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2023-11-03更新 | 4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C.“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
D.“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023-10-25更新 | 5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草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注】①该词作于辛弃疾因遭诬陷被罢知福州兼福州安抚使,赋闲江西。②据《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重伤被俘……广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③李蔡:李广之堂弟。④芸:同“耘”。⑤笕竹:剖开竹子。⑥力田:汉代设“力田”(努力耕作),选拔人才的科目。

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下阕一二句与其它句有所不同,一改散句之状,讲究对仗,工整清新,重在写实。
B.“笕竹添新瓦”句写了自己对乡间屋舍的修缮,给人以在此营生,长期居住之感。
C.“朝家”指朝廷,此二句意指朝廷有朝一日选拔任用“力田”,一定会非他莫属!
D.下阕整体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表现了必得朝廷重用的豪迈之态。
2.请从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对本词上阕加以分析。
2021-12-15更新 | 1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