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文段一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文段二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节选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文段三
问者曰:“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A.妪,先大母婢也, |
B.悟已往之不 |
C. |
D. |
A.庭中始 |
B. |
C.实迷途 |
D.云无心 |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东家的狗朝着西家叫,客人穿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 |
B.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我举着壶端着杯自斟自饮,观赏着院中的树木,感到非常开心。 |
C.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看到当官的很烦发布那些政令,好像可怜百姓,其实祸害百姓。 |
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又怎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困苦而且疲惫。 |
(1)先妣抚之甚厚。
(2)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3)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相似题推荐
归去来兮辞并序(节选)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脱然有怀,求之 |
B.于时风波未静,心 |
C. |
D.尝从 |
A. |
B.良 |
C.设九宾于廷,臣 |
D.断其喉,尽其肉, |
①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②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③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④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⑤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⑥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④⑤⑥ | D.①②⑥ |
(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窃①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命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②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③所导火灭,烟郁勃④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⑤,且重以烟,遂反聪⑥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
(选自张养浩《济南龙洞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窃:私自,我。②磬折:弯腰。③会:恰逢。④郁勃:郁结壅塞。⑤隘:狭窄。⑥反聪:不视听。⑦穴:洞口。
1.下面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 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 |
C.咸来问讯(都) | D.欣然规往(计划) |
A.渔人甚异之 异口同声 | B.便舍船 屋舍俨然 |
C.乃记之而去 停数日,辞去 | D.不足为外人道也 妾妇之道也 |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行踪为线索,记述渔人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世界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时间很长。 |
C.本文是一篇作者亲身经历世外桃源的游记散文。 |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等。 |
【甲】文段第1段画横线语句直接描写桃花源入口的①
5.翻译《衔接教材》中的两个句子。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
A.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
B.《归去来兮辞》是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上以抒情为主。 |
C.“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
D.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
A.“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两句所蕴含的感情相当丰富,有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恨自己不早归来的感叹。 |
B.第3段再以“归去来兮”引出描写和感叹。作者重回久违的田园,更坚定了躬耕的决心,并流露出要与世俗相忘之意,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达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批判。 |
C.作者在第3段描述了他的田园生活和感受,叙述其与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和出游,描写出游中所见到的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 |
D.第3段寓情于景、于物、于事之中,最后两句触景生情,自然引出末段的抒情议论。 |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作者在第2段中写“松”“菊”有何作用?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议曰: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罚,所以齐政也。夫枕干仇敌,人子之义;诛罪禁乱,王政之纲。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
(选自陈子昂《复仇议状》)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
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而元庆能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今若取此
(选自柳宗元《驳复仇议》)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B.果以是示 |
C.法 |
D.今若取此 |
A.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 |
B.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 |
C.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 |
D.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 |
A.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到官员处告发了这件事。结果楚令尹说:“杀掉他!”楚令尹认为直躬对君主虽算正直而对父亲却属不孝,就判了直躬死罪。 |
B.孔子认为,父子之间有着最亲的血缘关系,如果父亲犯了罪,做儿子的应该为父亲隐瞒罪行;如果儿子犯了罪,做父亲的应该为儿子隐瞒罪行。 |
C.《春秋公羊传》中说父亲无罪被杀,儿子报仇是可以的;父亲有罪被杀,儿子报仇,这就是互相仇杀的做法,这种报复行为只会导致彼此仇杀不止。 |
D.《礼记》中说对于杀父的仇人,作儿子的跟仇人是不共戴天的。对于杀害兄弟的仇人,遇见了就要马上与之搏斗,甚至不可以回家去取兵器再复仇。 |
(1)仁而无利,与乱同诛,未可以训,元庆之可显宥于此矣。
(2)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5.针对“徐元庆复仇案”,柳宗元认为陈子昂的处理方式存在什么错谬,有怎样的危害?
(一)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二)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未尝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三)
杨时,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
B.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
C.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
D.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
A.赋,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如苏轼的《赤壁赋》。 |
B.文中“未尝稍降辞色”的“稍”与“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登泰山记》)中的“稍”意义相同。 |
C.字,古代对一个人的称呼,可与名的意义一致,也可相关,甚至相反。如韩愈,字退之,名与字意义相反。 |
D.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分三等,称三甲。考中一甲者称“进士及第”,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
A.韩愈不畏时俗,敢为人师。他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宣扬从师之道。 |
B.柳宗元痛恨流俗,心存顾虑。他对为人师者遭受谩骂而深感不满,又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生病。 |
C.宋濂现身说法,勉励后学。他在给马生的文章中,用自己早年勤苦学习和虚心求教的经历勉励他潜心向学。 |
D.杨时求学心诚,尊师重道。他曾特意到颍昌向程颢学习,四十岁拜见程颐时,久立雪中,以免打扰他休息。 |
①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②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5.柳宗元用“蜀犬吠日”“越犬吠雪”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到则 |
B.始指 |
C. |
D. |
A.至无所见 |
B.而不知 |
C.悠悠 |
D.不知日 |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4.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被历代读者称颂,清代学者浦起龙的《古文眉诠》这样评价:“‘始得’有惊喜意,得而宴游。且有快足意,此扼题眼法也。”请从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②,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
【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②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B.于是家人 |
C. |
D.手中纫缀不 |
A. |
B.慈父 |
C.然数颦蹙 |
D. |
(1)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4.把上面文言文《先妣事略》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甲】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
(选自《项脊轩志》)
【乙】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
归氏至于有光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①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兄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①素节翁:归有光高祖祖父归度,字彦则,号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B.出门而 |
C.通于《六经》之大 |
D.大母 |
A. |
B.归氏至于有光 |
C.比其有子也, |
D. |
A.【甲】文主要写了三件事:一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二是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三是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 |
B.【甲】文写的都是极其平常的生活细节,所选事情尽管小,却很能打动人心。“事细而情深”构成了这段散文的一大特色。 |
C.【乙】文中,归有光幼年丧母,内心不能宽解,所以在他七八岁是的时候,常拉着父辈的衣服要他们讲自己的旧事。 |
D.【乙】文中,归有光家族长期没有分家,家族人口众多,里面有一些贪鄙诈戾之徒。他们的行为和禽兽无异。 |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
真义堂记
归有光
昆山治之西,有地名真义。其水曰真义浦,其里曰真义村。太湖之水,遶①郡城娄门东出,经昆山入海。自昔湖瀼②相连,茫然巨
世传梁天监时,于此置信义县。而后人失传,遂以“信”为“真”。或谓天监所置即真义,以“真”为“信”,盖为宋昭陵讳也。前元时,其地为金粟道人所居,
予之外高祖太常卿夏公,尝求顾氏之处,买田筑室
嘉靖甲辰,舅氏分析诸子,而仲子浚甫筑新居于故宅之南,而名其堂曰真义。舅父母尝往来过诸子家,就其养。未几,二亲继谢。
浚甫有二孙,皆已胜衣,能趋拜。可知其后之繁衍昌大,而吾外舅厚德之报未有涯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注】①遶,rào,同绕。②瀼,河名。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昔湖瀼相连,茫然巨 |
B.诸湖相灌输,或束或 |
C. |
D. |
A.水迹 |
B. |
C.买田筑室 |
D. |
A.文章先写真义浦地理位置,河湖交会,“水与天际,真泽国也”,交代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
B.金粟道人建起了美丽的亭台楼阁,吸引四方名士来开馆讲学,使这里形成超尘脱俗的人文气质。 |
C.我外舅魏家买田筑室,家业兴旺,兄弟懂河、洛知识,守孝悌之德,舅舅东溪于是建了真义堂。 |
D.以水为源,以人为主,以真为性,以义为本,文化内涵深厚;行文娓娓道来,自然而真切动人。 |
予尝访其遗趾求所谓碧梧翠竹蓬莱百花之坊馆不可得而见未尝不慨想其人又叹其高标绝俗如冥冥飞鸿而犹不免自掊击于世俗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浦则自巴城湖南来,并其村之东,而南入于塘。
②吾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将顺其兄之志,以慈孝恺悌称于乡里。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知太守之 |
B.太守 |
C. |
D. |
A.游人去 |
B.而不知太守之乐 |
C.利 |
D.故善 |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4.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甲】【乙】两文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屯田郎中石君墓志铭
[宋]文同
公字君瑜,世居关中。少举进士,授扶沟县主簿。民狃悍猾,务不直以乱治,亡所尊畏,侮慢骄狠。公至,不能耐,绳以国律,无所
改知虹县。虹俗尚杂恶,昧利而嗜讼。公初来,谒守。守视公少年,易之。撼以虹治,留公假州局。公曰:“奉诏书,不敢私自免,试往临之。苟有可以上关,愿府无见爽相庇赖,事不枝柱,政无难为矣。”守颔之,曰:“然。”既至,严肃闭默,众莫测其端涯。但密记奸桀,疏捕几辈,白府逐他所。自是一境平静,以善誉闻。
富人责租,使其奴殴
移绵州罗江县,蜀人柔良畏事,索摩抚,公易虹治,一用清简。未逾时,县事已告无所设。簿书凝然,械杻积蠹,庑下徒吏,偃居门宇终日。居甿不识追
迁屯田郎中,宰相方将
(选自《全宋文》卷一一○七,有删节)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绳以国律,无所借宥 借:宽容 | B.富人责租,使其奴殴逋者 逋:拖欠 |
C.居甿不识追胥之扰 胥:差吏 | D.迁屯田郎中,宰相方将汲用汲:引导 |
A.石公认为朝廷立法的用意是天下无别,所以治理京城近处不应与外地有所不同,执法不可稍加宽松。 |
B.虽然虹县难以治理,但石公并不畏缩,毅然赴任,他希望如有政务需要禀报,州府不要对自己的差失加以庇护。 |
C.有富人教唆奴仆催租伤人,为逃避治罪,逼迫奴仆冒充自己去顶罪,被石公识破,最终被抓捕到案,依法治罪。 |
D.石公善于品评人事是非,洞悉世情时势,分析问题清楚明白,处置方法切实可行,他对人殷勤应酬,与人亲善相处。 |
①不尔,忽失虑,中其奇,安可悔?
②簿书凝然,械杻积蠹,庑下徒吏,偃居门宇终日。
4.石公治理虹县与罗江县,施政方略主要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猛狗与社鼠
韩非子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①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②,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管仲: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齐桓公任命他为卿,尊他为“仲父”。②阤(zhì):崩塌。
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酒甚美,县帜甚高 县:通“悬”,悬挂 |
B.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明:表明 |
C.此人主之所以蔽胁 所以:……的原因 |
D.故人臣执柄而擅禁 执柄:掌权 |
A.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
B.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
C.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
D.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
A.韩非子借写“狗恶酒酸”“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来揭露封建社会一种常见的丑恶现象: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
B.猛狗、社鼠的形象,喻意大体一致又各有侧重:猛狗着重比喻排挤贤能的朝廷权臣,社鼠着重比喻蒙蔽君主的左右亲信。 |
C.最后一段举出尧传天下给舜的传说,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尧为人主而“不觉”,致使他接连错杀鲧、共工两位大臣。 |
D.两个寓言故事包含着这样的哲理,事物间常常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复杂关系,如猛狗与酒酸之间的必然关系,就难以判断。 |
⑴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⑵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