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1957196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黄山市紧邻的池州市青阳县陵阳镇,是个和屈原有关的地方。除此之外,安庆和徽州两个古代州府,加上黄山、九华山,这些地方对于陵阳也有着很强的辐射作用。于是在这里交融的文明形态变得。在这些众多的形态中,南流河流域的特色犹为鲜明。

南流河连缀起街市,为陵阳增加了亮度。一叶菖蒲、一截棒槌碰到了水,或者小风掠一下,河面就动了,就有了波光粼粼。街市倒影逼真地铺展在河里。一长排老屋,高高矮矮地立在河边。黑瓦铺盖着斜面,檐下靠着两捆长柴。那是砍下的细荆条,带着山色和手气,欢快地等待着变成炊烟,被释放回蓝天。老屋前的石阶一节节地被叠放到河里,这也是用心的安排。石桥卷出的孔里别有洞天。金黄灿烂的阳光留在桥上,光滑的弧面有实有虚。石桥连通两岸,脚步和话语因此多起来,有如书本里的插页鲜活了。清风扑面,带着孔洞里窖藏的凉意。江南的韵味,在这里体现得,吸引众多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若改写为“那是砍下的细荆条,作柴禾用的。老屋前的石阶延伸到河里”,看起来更为简洁,但表达效果不如原文,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要与蝙蝠和盲鱼对话,实在显得       ;但是,我直盯盯地看着它们,确也心事沉沉。论安逸,是它们。躲在这么个洞子里,连暴风雨雪也没挨到一次,一代又一代,繁衍至今。人类自从与它们       ,闯出洞口,真无一日安宁。凶猛的野兽被一个个征服了,不少伙伴却成了野兽,千万年来征战不息。在这个洞中已经能够燃起火炬,在洞外却常有人把火炬踩灭,把寥廓的天地变成一个黑洞,长年累月无路可寻。无数的奇迹被创造出来,机巧的罪恶也        ,宏大的世界常常变成一个孤岛,喧腾的人生有时比洞中还要          

洞中有一石幔,上嵌珊瑚、贝壳、海螺化石无数,据测定,几亿年前,这儿曾是海底。对这堵石幔来说,人类的来到、离去、重返,确实只是一瞬而已。

温软的手指触摸着坚硬的化石,易逝的生命叩问着无穷的历史。理所当然,几万年前的祖先也触摸过它,发出过疑问。我的疑问,与他们相差无几:我们从何处来到这里?又从这里走向何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矫情   揖别     骇人听闻   冷清
B.多情   揖别     骇人听闻   冷酷
C.多情   告别     耸人听闻   冷清
D.矫情   告别     耸人听闻   冷酷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这个洞中已经能够燃起火炬,有人却把寥廓的天地弄黑,长年累月无路可寻。”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1-04-29更新 | 4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天空闪闪地鬼䀹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她虽然冻得红惨惨地瑟缩着,但是笑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文中写“极细小的粉红花”和“枣树”,分别用了“她”和“他”,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024-01-17更新 | 137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天已经盛大降临。浩茫的黄河入海地带,早已被盐蒿和红荆条占领。天宇高远,灰黄的原野上,一墩一墩盐蒿,有的像伞形绿塔,有的如翡翠珊瑚,延绵到天地连接的弧形线那边。大路旁,洼地里,隐隐的水泽,一闪而过的亮光,红荆条柔韧的枝条上,密密的绿叶间杂淡黄和浅红的叶子,在风中微微晃动。左首,右边,前方,时或看到褐黄色的螳螂状抽油机,在任劳任怨地磕着头。偌大的苍穹,无尽的野地,其间只有这一驾马车行进着。那匹马,高大威猛,双耳前竖,长鬃飘散,马臀有力地摆动,棕红色的皮毛仿佛抹了一层油,在阳光里泛着光亮。只听马铃“叮叮”,马蹄“嗒嗒”,后边的路渐渐没入无边的盐蒿,前方的路一段段地从红荆条中显露出来……

马车“咣当咣当”前行,走了几个时辰,路旁变成了连绵的芦苇荡。满眼是高高低低的芦苇,风起时,芦苇向着一侧倾伏,苇穗上细长的锋芒在夕阳里泛着红光。成千上万的鸟儿,“喳喳喳喳”地在芦苇荡中起起落落,有那么一会儿,它们从芦苇丛中腾起,迎着夕阳飞去,遮蔽了大半个天空。不一会儿,它们又纷纷落下,如天地间刮过的一阵落叶。眼看时间已晚,黄河入海口在湿地深处无法抵达。怀着一丝遗憾,但更多的是满足,马车载着我们驶上返程的路。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大”原本是规模大、隆重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秋天降临,表明黄河入海地带虽刚入秋,但秋意盎然。
B.“占领”指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文中用它形容盐蒿和红荆条,写出了黄河入海地带盐蒿和红荆条的茂盛。
C.“抹了一层油”生动地写出了马的皮毛很光亮,“抹”字强调了皮毛光亮的均匀,也可用“涂”字替代,效果近似。
D.“倾伏”是倾倒、低下去的意思,文中用来形容芦苇在风中倾倒的样子,生动地写出了芦苇一层一层伏倒的样子。
2.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儿,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B.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
C.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做了详尽记录。
D.“我急着赶火车,再有半小时就开了,可我又想买点首都的糖果……”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成千上万的鸟儿在芦苇荡中迎着夕阳起起落落。”改写后的句子更简洁,但表达效果不如原文,为什么?
2022-07-26更新 | 1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