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8 题号:1959124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材料二:

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授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赊贷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恐介甫之座,日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壬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盖盘庚遇水灾而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

(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第三书》)

材料三:

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问之,介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更变。介退谓公亮曰:安石果大用,天下必困扰,诸公当自知之。帝问孙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知经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选自张居正《通鉴直解》)

1.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安石文行A甚高B处C侍从D献纳之职E可矣F宰相自有度G安石狷狭少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甫,王安石的字。古人的“字”一般与“名”有一定关系。王安石的字即源自《周易·豫卦》“其介如石”。
B.垂意,敬辞,用于让别人留意,“垂”的此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还有保留,像“垂询”“垂念”都是这种用法。
C.但,是“只”的意思,与《短歌行》中“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但”意义不同。
D.材料三加点的两个“也”字用法相同,都是表判断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司马光的指责,王安石辩解说,他可以承认自己对国家不够尽心,未能让百姓享受更多福利,但决不承认自己是无所事事,因循守旧。
B.司马光认为,法度的好坏取决于人。坏的法度交由良吏执行,弊端也会去除;而好的法度交于庸官执行,也显现不出其优势。
C.唐介预言,王安石虽然学识渊博,但拘泥古法,见解虚浮,不合实际,如果让他执政,一定会变换现行法度,使国家陷入困扰之中。
D.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皇帝对王安石是十分了解与信任的,最终没有受唐介等人的影响,任命王安石做了参知政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2)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
5.“盘庚迁都”作为论据,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解读有何不同?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贞观元年,上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与学士、法官更议定律令,宽绞刑五十条为断右趾,上犹嫌其惨,曰:肉刑废已久,宜有以易之。蜀王法曹参军裴弘献请改为加役流,徙三千里,居作三年。诏从之。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上令封德彝举贤, 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擿疵颣,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对曰:天下之务,当尽至公,善则从之,德彝所言,真得大体,臣诚心服,不敢遂非。上悦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B.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C.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D.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刑,中国古代施加于罪犯或犯过者的直接摧残肉体的刑罚,包括“墨”“劓”“刖”“宫”等。
B.法曹,古代官职名,一指掌管邮递驿传的官吏,一指掌管刑法诉讼的官吏,文中指后者。
C.敕,汉代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都可以称敕。南北朝以后就专指皇帝诏书。
D.府库,贮藏兵器和文书财物的处所。收藏兵器的地方为府,收藏文书财物的地方为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断右趾的刑罚过于狠毒,裴弘献于是请求改为加服劳役的流放,流放到三千里外,刑期三年,得到唐太宗的认可。
B.面对唐太宗要杀掉假冒资历和门荫的候选官员的命令,戴胄据理力争,认为应该维护法律的信用,最终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赏。
C.封德彝认为举荐的贤才应该是奇才,所以很长时间没有向唐太宗推荐一个人,但唐太宗认为用人应该全面考察,各取其长处。
D.杜淹认为封德彝关于设官定职各有分工的意见很有道理,让自己心悦诚服,所以不再争辩该不该派“御史就司检校”的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2023-05-19更新 | 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王问孟子曰:或谓寡人勿取燕,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诸侯将谋救燕。齐王谓孟子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以待之?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傒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齐王不听。

已而燕人叛。齐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乃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陈贾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陈贾曰:然则圣人亦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三》)

【注】①傒():同,等待。②苏:文中指解救,拯救。③旄倪(máo ):老人和幼儿。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旬而                       :攻克
B.今又地而不行仁政          :增加
C.君而后去之                    置:丢弃,抛弃
D.周公之过不亦                  宜:可以理解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取之燕民悦则取之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劝学》)
B.以待之                                大王来操(《鸿门宴》)
C.系累子弟                            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D.且古之君子,过则改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跟孟子说,有人建议他不要攻占燕国,也有人建议他攻占燕国,还说如果不攻占燕国的话就会有天灾。
B.各国策划援救燕国。齐王问孟子应该怎么办,孟子劝齐王停止战争,施行仁政,但齐王没有采纳孟子的建议。
C.燕国人纷纷反叛齐国,齐王叹息说后悔没有听孟子的话,陈贾宽慰了齐王,并拜见孟子,为齐王犯错找借口。
D.孟子说,哪个国家更强大,燕国百姓就认为哪个国家能将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百姓就欢迎哪个国家。
4.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
陈贾曰A周公使B管叔监商C管叔以商D畔也E周公知F其将畔G而使之与?
5.孟子是如何反驳陈贾的观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4-05-27更新 | 2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高宗仪凤元年)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调露元年,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仁杰密奏:“彼皆读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太后特原之,皆流丰州。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曰:“文学蕴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
B.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
C.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
D.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审核刑狱的官署,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B.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纪大了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的意思相同。
C.对,意思为回答,古时应考的人在殿试中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称之为对策。
D.率,意思为皆,都,与《六国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中的“率”词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秉性耿直,敢于据理力争,甚至有时当面顶撞高宗和武则天,武则天也常常能接受他的意见,甚至迁就他。
B.狄仁杰的同僚郑崇质要出使远方,但他的母亲年老病弱,狄仁杰就向长使蔺仁基提出请求,要求自己代替他去。
C.狄仁杰断案公正严谨,权善才、范怀义误伐昭陵柏树,高宗要杀了他们,狄仁杰上奏说他们罪不该死,于是皇帝就免了他们二人的死罪。
D.狄仁杰做官的时候,十分重视提拔人才,可谓不拘一格,他所举荐的张柬之、姚元崇、桓彦范、敬晖等人,都成了有唐一代著名臣子。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
(2)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
5.范仲淹评价狄仁杰:“岩岩乎克当其任者,唯梁公之伟欤!”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说明。
2023-09-04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