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1959129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骨文方向毕业是种什么体验?不久前,一名研究学习甲骨文的95后女生,因为在短视频平台上介绍自己的专业引发关注。视频中,她以风趣的独白,向观众科普甲骨文的源头、学习甲骨文的用途。很多网友在线催更,希望通过学习甲骨文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2022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时强调: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培养了一批跨学科人才,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据统计,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共4000余个,取得学界共识的破译字约占三分之一。经过一代代学者的研究,已被释读的甲骨文内容十分丰富,全方位展示了商代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早期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研究甲骨文是冷门专业,但也有办法引起公众兴趣。让看似远离生活的冷门变为引发共鸣的热门,需要将复杂深奥的专业知识轻量化、前沿的学科热点大众化。科普视频通俗展现商王武丁写给妇好的甲骨文情书",让普通网友感受数千年前流淌于文字间的丰沛情感,也更直观地理解象形字斗(鬥)的文字演变史;计算机专家则在利用技术手段,破译那些还没有被认出来的甲骨文……得益于知识分享与数字技术的化学反应,研究者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汉字知识,为甲骨文的活化利用打开了广阔空间,也让更多人领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但也要看到,甲骨文乃至古文字学研究,都不是简单轻松地讲故事。每一个甲骨文被破译的背后,都是研究人员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勤勉与付出。通过技术赋能,加强顶层规划,重视文理结合,加快古文字学研究的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中国古文字的大数据应用生态体系,是时代的机遇,也是时代的呼唤。注重包括甲骨文与甲骨学在内的古文字学专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培育一批科普园地,才能把公众对古文字的关注从一时热变为持续热

2020年底,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启动实施,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作出全面规划部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更多力量的加入、更多资源的汇集,甲骨文研究领域的故事中,不仅有一个人,一间屋、一辈子的默默耕耘,还将有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的无限可能,传统文化研究将展现新气象。

(摘编自曹怡晴《让古文字起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承发展甲骨文,多部门协同开展研究和应用,培养跨学科人才,才能根本稳固。
B.今天,知识分享与数字技术结合,为通俗易懂地普及甲骨文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C.通过技术赋能,甲骨文乃至古文字学研究面临新的时代机遇,也是时代的呼唤。
D.“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启动实施,传统文化研究如今呈现出了新气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新闻热点引出话题,然后多角度论述了让古文字“活”起来的问题。
B.第二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重点论证了让古文字“活”起来的必要性。
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注意结合数字时代的特征,凸显甲骨文研究的现代意义。
D.第五段指出了把对古文字的关注从“一时热”变为“持续热”的多条路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友在线催更,表现出对学习甲骨文的热情,表明让古文字“活”起来有了希望。
B.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破译了已发现甲骨文的大约三分之一,取得了显著成就。
C.释读甲骨文,全方位展示商代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早期历史研究意义重大。
D.科普视频可以通俗地展现包括甲骨文在内的传统文化,让更多人领略中华文明的魅力。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重工业美学”震撼银幕。从天地穿梭的太空电梯到四足仿生机器狗“笨笨”再到不断迭代的量子计算机,电影营造的许多视觉奇观在一些观众看来却有似曾相识之感。想象源于生活,电影中许多场景其实并没有特效加持,而是众多国产尖端装备的实物实演,比如:外骨骼动力装甲来自上海,无人机干扰枪产自深圳,步履式挖掘机等61台设备出自徐州重工……《流浪地球2》中这群戏份颇重的特殊“演员”,向世界展示了将科幻梦想变为银幕现实的中国科技硬实力。

科幻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科技进步为科幻文艺的传播和接受提供了现实依据。真实世界跟影像世界是有必然联系的,强盛的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的科幻产业。中核集团官微日前贴出了“流浪地球行星发动机”和中国环流器二号的对比图,网友“秒懂”电影的设计灵感或许正源于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霸气官宣“等到2045年,电影中的天梯、地球车站、空间驿站建设有望成为现实!”中国建筑集团携3D打印建造技术、空中造楼机、装配式建造技术实力表态“小破球尽管去流浪,缺啥,盖就完了!”……一系列硬核科普目不暇接,科幻电影与众多央企的跨界联动,映照着我国电影工业和科技创新共同迈出的坚实步伐。

现实中的硬科技是电影里的强支撑。《流浪地球》诞生于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决定了电影绝非凭空想象的乌托邦,而是想象与现实的同频共振、文艺与科技的和声共鸣,它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它源自当下又预示未来。中国科技硬实力正在越来越多的屏幕上得到彰显。摘得七项奥斯卡大奖的科幻电影《地心引力》,讲述了女航天员太空遇险后进入天宫空间站绝地求生,最终驾驶神舟飞船成功重返地球的故事,体现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而电视剧《三体》中进行粒子实验的良湘加速器,正是在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国家实验室取景的。

有人说,科幻作品有两种意义:一方面它审视人类的科技发展路径,思考当下对未来的影响,探索世界的其他可能性;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构成了当代的社会学文本,反映其所属时空的价值观和科技、工业水平。科幻观照现实,现实反哺科幻。相信中国科技发展与中国科幻电影的双向奔赴,未来将擦出更多绚烂的火花。

(取材于任绍文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今年,与刘慈欣作品有关的热点不少,如电影《流浪地球2》定档、电视剧《三体》杀青等。小说《三体》获雨果奖后,特别是电影《流浪地球》获得观众认可后,对刘慈欣作品的影视改编一直热度不减。

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之所以走红,主要因其具有较高的创作水准。刘慈欣深入汲取世界科幻经验,同时又以中国视角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讲述中国故事,书写人类进步寓言。他的作品让中国读者在科幻中不断有新认知、新收获,又为外国科幻读者提供全新体验与文化视野。此外,他特别擅长构建宏大世界观、塑造科幻审美意象。

科幻是一个丰富多元、极具包容性的文类,可以有更多面貌。正在快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家,置身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对新生事物的接纳更为自然,他们正在努力对更深刻也更广博的问题进行回答。有的作家尝试在科技时代激活传统文化,有的作家在手机和网络的细节里发现人类的深层次变化,还有的作家通过科幻自觉与前辈思想家进行对话。这些年轻而活跃的创作力量,有足够的潜力淬炼出独特、多元的写作风格。

一部影视作品的走红,是文化产业各环节紧密协作的结果——产业界不能止步于期待,还要有一双慧眼、一双巧手,发现更多作家作品,并实现创造性的改编和呈现。一部影视改编作品的拍摄和制作,需要上千位演职人员;更不用说游戏、动画、漫画、主题公园等所需要的漫长技术积累与人力物力投入。一个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原创的能力。比如,很多优秀科幻电影,其文学原作籍籍无名,更像一个创意蓝本,是二度创作将文字转化为合理的故事架构和恢弘的视觉呈现,由此成就一部部银幕佳作。科幻事业的壮大,仅依赖文学原作的热度是不够的。现阶段,中国科幻产业要夯实的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文化工业基础。

科幻小说及其改编作品的火热已经成为一个契机,各方力量由此汇聚起来,合力推动行业整体升级。相关部门重视并加大支持力度,各类市场主体正在走向深度合作,科幻文艺以不同方式进入教育体系……中国科幻文化的受众基础越来越厚实。年轻一代创作者、从业者迅速成长成熟,让中国科幻在世界范围内,渐渐成为颇具光彩的生力军。

我们站在已来的未来,眺望更远的未来。

(取材于姜振宇等人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前两段内容,下列不属于科幻电影营造的视觉奇观的一项是(     
A.天地穿梭的太空电梯
B.四足仿生机器狗“笨笨”
C.中国环流器二号
D.空间驿站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科技与科幻的关系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技硬实力可以将科幻梦想变为银幕现实。
B.科技创新助力我国科幻电影工业向前发展。
C.中国科技的硬实力可以通过科幻电影彰显。
D.人类的科技发展路径基本来自于科幻作品。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刘慈欣作品走红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较高的创作水准。
B.深入汲取世界科幻经验。
C.为国内外科幻读者提供全新体验与文化视野。
D.擅长构建宏大世界观、塑造科幻审美意象。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幻电影《地心引力》体现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
B.科幻与现实是有联系的,科幻能反映未来的价值观。
C.新一代科幻作家正努力使科幻作品呈现更多的面貌。
D.二度创作可以让籍籍无名的科幻作品成为银幕佳作。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中国科幻为什么能走向更远的未来?
2023-07-20更新 | 7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包容性增长

周建军

当前之所以要大力倡导包容性增长,主要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没有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根据有关统计,目前全球尚有14亿人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以下,虽然比1981年的19亿贫困人口有所下降,但这主要归功于中国贫困人口的减少;2005年,生活在中国以外地区的贫困人口较之1981年时至少增加了1亿。而且,目前全球有超过八成的人口居住在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拉大的国家和地区。这种不能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的经济发展,既有违社会公正,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在当前积极倡导包容性增长意义重大。

包容性增长的内涵,与“基础广泛的增长”、“分享型增长”、“亲穷人的增长”等的内涵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区别。

包容性增长既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强调经济增长的方式,二者同等重要。包容性增长首先是一种“增长”,这就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仅有经济增长的速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不必然带来贫困人口的减少。因此,还必须强调经济增长的方式,使增长成为基础广泛且包容一个国家和地区最大多数人口的增长。在一个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社会里,不论种族、肤色、性别、年龄、体力、智力,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责任,人人都有用武之地,人人都得到保护,免于被歧视和被排斥。

包容性增长应该以优先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充分就业为基础。包容性增长更倾向于通过增加就业机会为个人创造工作岗位,使其不断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而不是直接通过收入再分配使个人被动地摆脱贫困。要实现充分就业,就要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对提高人们参与经济发展和改善自身生存发展条件、实现包容性增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和意义。

包容性增长应当使人们平等、广泛地参与经济增长的过程并从中受益。有关国际组织认为,机会公平对实现包容性增长非常重要。胡锦涛同志更是强调了包括机会公平在内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因为机会不公平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中断经济增长过程。因此,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就要着力促进人人获得平等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们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

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我国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就要既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7日)

1.下列对文中有关“倡导包容性增长”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生活中,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经济发展的成果没有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
B.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仍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并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C.目前全球有大多数的地区财富分配不合理,生活在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拉大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比例较大。
D.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不能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有违社会公正,经济不可持续发展。
2.下列对“包容性增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既不能把“包容性增长”等同于“基础广泛的增长”、“分享型增长”、“亲穷人的增长”,也不能使其与之对立。
B.包容性增长把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两个因素等同对待,使经济增长成为基础广泛且包容一个国家和地区最大多数人口的增长。
C.包容性增长关注人的就业、发展,使其改善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而不是直接通过救济使个人被动地摆脱贫困。
D.包容性增长关注人人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使其广泛参与经济增长的过程,消除人们参与经济发展的障碍。并使其从经济发展中受益。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过多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不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使经济高速增长,也不能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
B.在一个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社会里,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责任,人人都能参与社会管理,并都得到保护,免于被歧视和被排斥。
C.在提倡包容性增长的社会里,优先开发人力资源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增加人们参与经济发展和改善自身生存发展条件的机会。
D.中国是最早提出包容性增长的国家,也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就要把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
2019-01-30更新 | 77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种以时间紧、游览景点多、花费少为特点的高强度旅行方式被称作特种兵式旅行,这种旅行方式曾经火遍全网。2023年夏天,一种叫作City Walk,即城市漫步的旅行方式悄然兴起。如果说特种兵式旅行强调的是紧张和饱满,旅行者期待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游览更多的地方,进行饱和式景点打卡,完成高性价比且内容丰富的旅行计划,那么城市漫步的旅行观念和方式则与此有明显的不同。

选择城市漫步的人认为,旅行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追求静谧和恬淡,像特种兵式旅行那样盲目从众,前往网红景点排队打卡,未必能获得旅行的最佳体验。与其在拥挤中潦草地感受,不如避开热门景点和热闹人群,从容地徜徉于城市中隐秘的角落。在这样的漫步中,旅行者能够发现一座城市的独特面貌,同时,也能够融入当地人,体验当地人在城市生活中的平静和安逸。城市漫步使旅行者拥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去感受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选择城市漫步的人常常在旅行之前不做攻略,不盲目追寻热门景点,不打卡网红地标。他们于城市之中漫无目的、随意随性地游走,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能够发现种种惊喜。别具风格的街巷和建筑,以及人们在某一个时间点上与它们发生的或紧密或松散的关联,都会给旅行者带来意外之喜。

城市漫步强调松弛感,但不排斥提前做功课。想深入淘宝某个城市的人,会事先了解当地的自然地理和文史知识,然后按照划定的区域一路徒步,领略当地各式各样的自然风光与城市建筑之美,探寻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南京为例,古老城墙、大江大桥、桨声灯影,都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向漫步者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和传奇故事。人文历史底蕴和城市发展、现代生活相交融,又给漫步增添了独特的兴味。文旅深度融合,拉近了旅行者与城市的距离,有助于传承城市历史文脉。

(取材于江音、薛蓓等的文章)

材料二

2023年,看似与遛弯儿无异的城市漫步成为最受欢迎的旅行方式之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某网络平台上与城市漫步相关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超30倍。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成都等地成为城市漫步的热门目的地。

与先前兴起的特种兵式旅行不同,城市漫步既不要高强度的千里奔袭,也不要匆忙的走马观花,它强调慢节奏与松弛感。人们选择用脚步丈量城市空间,用心品尝当地美食,以贴近当地人日常生活的方式阅读城市,沉浸式感受城市的风土人情与发展脉搏。

城市漫步火了,因为这种方式更贴近旅行的本质,能够满足人们通过旅行放松身心、探寻新趣的需求。按图索骥的特种兵式打卡旅行,易陷入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套路,一天下来,赶路的疲累与照片的雷同,很容易影响旅行的好心情。而以漫步的方式探索城市,无需精心规划,更不必拘泥于打卡清单,只需随心而行。城市漫步既可跟随向导走特定路线,在社区街道、市井小巷中触摸城市历史文化印记,又可漫无目的地走走停停,一家小饭馆,一座老建筑,一次与当地居民的对话,都是旅途中不期而遇的风景

城市漫步并非游客专属,对一座城市的居民来说,同样颇受欢迎,这反映了人们想与城市建立深度关联的精神需求。繁忙的城市交通和两点一线的工作生活,往往使人们忽视了对居住地和办公地附近的深入观察与了解,遑论对城市产生归属感与情感认同。利用闲暇时间,在夜间集市上游逛、到滨河步道上吹风,这些日常化的漫步,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消失的附近,重新认识并爱上所在的城市。

城市漫步能够把我们从热闹、拥挤中解脱出来,让我们把目光更多投向菜市场、老街巷、小院落,投向寻常巷陌中的人间烟火。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可以暂时逃离忙碌的工作学习带来的压力,回归内心本真,寻找生命真谛。所以,这是一场更为深刻的、触及灵魂的游走,人们离开高楼林立的职场,一改往日的行色匆匆,拥有了更为丰富的思考空间和精神生活。

有人认为,城市漫步只是一种随意的休闲活动,其兴起是昙花一现的潮流。其实,网红地标、风景名胜毕竟不是城市的全部,烟火气十足的生活场景才是城市的血肉肌理,只要人们对城市怀有好奇心,希望与城市深入对话,同频共振,那么,城市漫步就不失为一种颇有意义的选择。

(取材于朱金宜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漫步”这种旅行方式悄然兴起,体现出人们的旅行观念发生了变化。
B.与“特种兵式”旅行相比,“城市漫步”是一种性价比较低的旅行方式。
C.选择“城市漫步”的游客更注重旅行体验,更加懂得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D.选择“城市漫步”的游客旅行前从不做攻略,也不事先准备和设定目标。
2.根据材料二,下列海报宣传语不符合“城市漫步”理念的一项是(     
A.用脚步丈量城市,感受独特的风土人情,满眼皆是最美的风景。
B.与拐角处充满格调的咖啡厅不期而遇,在香气四溢中找到“小确幸”。
C.青春需要肆意地挥洒,挑战时间与体力的极限,来一场旅行的“拉练”。
D.夜幕降临,盛夏的燥热褪去,沉浸在夜色中,感受升腾的烟火气。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特种兵式”旅行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紧,游览景点多,强度高,花费少。
B.计划性强,游览路线和项目容易雷同。
C.热门景点、网红地标更受旅行者欢迎。
D.旅行过程中旅行者无法获得意外惊喜。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特种兵式”旅行不能让人获得最佳体验,是因为参观景点需要排队。
B.2023年上半年,选择“城市漫步”的游客比往年同期增长了30多倍。
C.本地居民可能存在对其所生活的城市缺乏归属感与情感认同的情况。
D.旅行者只要对城市怀有好奇,希望与其对话,就会选择“城市漫步”。
5.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城市漫步”的方式游览北京,下面这条路线受到了广泛欢迎。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这条路线受欢迎的原因。

路线:泰安里(藏在北京老城区的具有上海风格的弄堂)——留学路(汇集当地居民喜爱的各色美食)——杨梅竹斜街(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胡同片区)——三里河公园(毗邻居民区和写字楼,环境优美)——西兴隆街(有一座微型的历史博物馆北京地下城

2024-02-03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