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应用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1960299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之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唆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无不足兮A奚所望B膏C吾车兮D秣吾马E从子F于盘兮G终吾H生以徜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指山南水北,与《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中的“阳”词义相同。
B.是,代词,这,与《归去来兮辞》“觉今是而昨非”中的“是”词义不相同。
C.陟,罢免,贬职,与《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中的“陟”词义相同。
D.序,指的是一种文体名称,此处为赠序,与《兰亭集序》的“序”词义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盘谷地处太行山的山谷中,风光优美,土地肥沃,居民很少,因为盘绕在两山之间,所以得名盘谷。
B.有的人名声显赫,高兴就随意赏赐,发起怒来就任意处罚,有阿谀奉承的人环绕,又有妻妾歌姬争宠。
C.住在穷荒山野的人,过着陶渊明式的生活,悠游林下,山上采果,水中钓鱼,不问世事,远离官场。
D.韩愈听了李愿的讲述,表达了对李愿的赞同,再以“歌"极言盘谷之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2)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5.文章借李愿之口描述了哪三种人的处世态度?请简要概括。
【知识点】 应用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少而温顺,哀、平间作侍中,王莽时为共工。赤眉入长安,遣使征弘,逼迫不得已,行至渭桥,自投于水,家人救得出,因佯死获免。

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建武二年,代王梁为大司空,封栒邑侯。所得租奉分赡九族,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封宣平侯。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辄令琴,好其繁声。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今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弘当宴见,御坐新屏风,图画列女,帝数顾视之。弘正容言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帝即为彻之。笑谓弘曰:闻义则服,可乎?对曰:陛下进德,臣不胜其喜。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弘在位五年,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免归第。数年卒,无子,国除。

(节选自《后汉书》)

材料二:

天下之人不肖者常多而才者常少不肖者如野蒿山枥不培而自长,材者如灵芝瑞木,举世不一二见。灵芝瑞木之不易得如此,见者苟不爱之,非无目之人,必无识者也,是岂人情哉?自昔国家盛时,才士布列于朝,与其同时者且犹爱之,况今丧乱之余,斯道之不绝者如发,则才之生于此时者尤不易得,其可不加爱乎?余怪世之士为识不宏,见有才者,位尊则忌其蔽吾名,年少则恶其分吾誉,交排竞讦,伤至公之道。

(节选自明朝宋濂《送会稽金生序》)


【注释】①枥:通“栎”,劣质木材。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天下A之人B不肖者C常多D而才者E常少F不肖者G如野蒿H山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徙,是调动官职的意思,不表示升官。文言文中常出现与官职调动相关的词是“迁”,《<琵琶行>并序》中“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就是调动官职的意思。
B.鼓,名词作动词,弹奏;与《侍坐》中“鼓瑟希”中的“鼓”用法不同。
C.免冠,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后来表示敬意,也可表示不惜罢官的决心。文中指宋弘向皇帝致敬。
D.微,文中是“暗中、悄悄”的意思,与《屈原列传》中“其辞微”的“微”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弘忠贞刚烈,拒绝从贼。赤眉军占领长安后,派人逼迫他做官;无奈之下,他投水自尽,装死避开了赤眉军的征召。
B.宋弘清廉自守,品行高洁。他虽然身居高位,但不贪恋财物;所获得的租俸都拿出来赡养各大家族的人,家中没有一点积蓄。
C.宋弘尽职尽责,直言进谏。皇帝多看了几眼新屏风的美女图,宋弘发现后,严肃进言批评;皇帝当即笑着接纳了意见。
D.宋弘忠于婚姻,不贪富贵。皇帝发现姐姐湖阳公主对宋弘有意,帮忙从中撮合,没想到被宋弘以“糟糠之妻不下堂”为由婉言拒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
②弘在位五年,坐考上党太守无所据,免归第。
5.请综合甲材料中桓谭的故事和乙材料中关于对待人才的论述,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人才。
2023-12-31更新 | 7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友人论学书

【明】顾炎武

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问道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已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学”。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以之博学。自曾子而下,笃实无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 “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人弟子之贤于子贡,tiāo】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我弗敢知也。

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瓣,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谓忠与清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春之有也。谓“不忮【zhì忌恨】不求”之不足以尽道,而不知终身于忮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美日从事于圣要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年长
B.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 祧:超越
C.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 愚:愚昧
D.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予 起:启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问道盲 而耻学
B.笃实无子夏亡郑而有益于君
C.聚宾客门人学者数十百人 且夫水积也不厚
D.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 是何异于刺人杀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着重指出“为学之道”的两种对立态度,批评宋明理学与“心学”,主张不尚空谈,着眼实际,大力推崇古代圣贤谆谆教人的博学笃行。
B.文章第二段,作者不厌其烦地引经据典,列举大量古圣先贤如孔子、子贡、尧、舜、颜、子夏等为学的态度,强调博学多识、经世致用的实学。
C.文章善用对比手法,处处用今之“君子”与古之圣贤相对比,驳斥当时士人高谈心性而不切实用的坏风气,揭露其高谈心性的荒谬。
D.本文有破有立,先破后立。最后作者提出了开启一代学风的学术思想纲领____“博学于文”和“行己有耻”。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死束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
(2)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
2020-12-16更新 | 10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求自试表

曹植

臣植言: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诗》之素餐,所由作也。今臣位窃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异于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己”之讥。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

  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税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昔贾谊弱冠,求试属国,请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终军以妙年使越,欲得长缨占其王,羁致北阙。此二臣者,岂好为夸主而曜世俗哉!志或郁结,欲逞其才力,输能于明君也。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伏见先武皇帝武臣宿将,年耆即世者有闻矣。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也。窃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虽未能擒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减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策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如微才弗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流闻东军失备,师徒小衂,辍食忘餐,奋袂攘衽,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
  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声名并灭。臣闻骐骥长鸣,伯乐昭其能;卢狗悲号,韩国知其才。是以效之齐、楚之路,以逞千里之任;试之狡兔之捷,以验搏噬之用。今臣志狗马之微功,窃自惟度,终无伯乐韩国之举,是以于悒而窃自痛者也。
  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也;干时求进者,道家之明忌也。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是以敢冒其丑而献其忠,必知为朝士所笑。圣主不以人废言,伏惟陛下少垂神听,臣则幸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必效须臾之捷以减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策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
B.必效须臾之捷以减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策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
C.必效须臾之捷以减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策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
D.必效须臾之捷以减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策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曹植强调的是臣子不应该平白无故地接受圣上封的官职。
B.玄冕,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的礼服,这里专指天子、圣上。
C.弱冠,男子十八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后世泛指男子十八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D.填沟壑死的自谦说法。人死埋于地下,故称填沟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是慈父也不会疼爱不能带来好处的儿子,因为侍奉父亲崇尚的是使双亲荣耀,侍奉仁君也同样如此。
B.文章以贾谊、终军为例,说明他们不为夸耀功劳而志在报国,为了发挥自己的才干,献身于英明的君王。
C.曹植身处外地,睡觉不好,吃饭不香,因为东吴、蜀汉两国还没被攻克,两国士卒仍在操演战阵积极备战。
D.曹植以尘雾、萤火、蜡烛来自喻,期待能发挥自身的能量,虽朝中的大臣对此讥笑,仍然希望得到朝廷的任用,实现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夙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终军以妙年使越,欲得长缨占其王,羁致北阙。
(2)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
2017-11-07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