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 题号:1963085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天授元年,武三思用事,宰相皆下之。同凤阁鸾台三品韦方质有疾,三思往问之,方质据床不为礼。或谏之,方质曰:大丈夫安能曲事近戚以求苟免乎!寻为周兴等所构,流儋州,籍没其家。时法官竞为深酷,唯司刑丞徐有功、杜景俭独存平恕。有功,名弘敏,初为蒲州司法以宽为治不施敲扑吏相约有犯徐司法杖者众共斥之迨官满不杖一人职事亦修累迁司刑丞酷吏所诬构者,有功皆为直之,前后所活数十百家。尝廷争狱事,太后厉色诘之,左右为战栗,有功神色不挠,争之弥切。太后虽好杀,知有功正直,甚敬惮之。冬,十月,道州刺史李行褒兄弟为酷吏所陷,当,秋官郎中徐有功争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奏有功故出反因,当斩,太后虽不许,亦免有功官;然太后重有功,久之,复起为侍御史。有功伏地流涕固辞曰:臣闻鹿走山林而命悬庖厨,势使之然也。陛下以臣为法官,臣不敢枉陛下法,必死是官矣。太后固授之。长寿二年,德妃父孝谌为润州刺史,有奴妄为妖异以恐德妃母庞氏,庞氏惧,奴请夜祠祷解,因发其事。下监察御史龙门薛季昶按之,季昶诬奏,以为与德妃同祝诅。庞氏当斩,其子希瑊诣侍御史徐有功讼冤,有功牒所司停刑,上奏论之,以为无罪。太后召有功,曰:卿比按狱,失出何多?对曰:失出,人臣之小过;好生,圣人之大德。太后默然。由是庞氏得减死,与其三子皆流岭南,孝谌贬罗州司马,有功亦除名。万岁通天元年冬,太后思徐有功用法平,擢拜左台殿中侍御史,远近闻者无不相贺。鹿城主簿宗城潘好礼著论,称有功守道遵仁,固守品行,不以贵贱死生易其操履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太后:指武则天。②祝诅:做诅咒之事,即祈求神灵向某人降祸。之前曾有人诬告皇太子德妃窦氏行诅咒之事,以图不利于太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为蒲州司法/以宽为治/不施敲扑/吏相约有犯徐司法杖者/众共斥之/迨官满/不杖一人职/事亦修/累迁司刑丞/
B.初为蒲州司法/以宽为治/不施敲扑/吏相约有犯徐司法杖者/众共斥之/迨官满不杖一人/职事亦修/累迁司刑丞/
C.初为蒲州/司法以宽为治/不施敲扑/吏相约有犯徐司法杖者/众共斥之/迨官满/不杖一人职/事亦修/累迁司刑丞/
D.初为蒲州/司法以宽为治/不施敲扑/吏相约有犯徐司法杖者/众共斥之/迨官满/不杖一人/职事亦修/累迁司刑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族,古代的一种残酷刑罚,即一人犯死罪而连及其父母妻子等整个家族被杀。
B.“固争不能得”与“秦孝公崤函之固”(《过秦论》)中的“固”含义不同。
C.“雅重有功”与“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中“雅”的意思完全相同。
D.岭南,又称岭外、岭表,一般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武三思执掌朝政时,韦方质瞧不起他,就在其看望自己的时候没有以礼相待,后来武三思指使周兴陷害他,结果被定罪,流放到了儋州。
B.当时法官们在执法方面竞相苛刻严酷,徐有功心存公平和宽恕,前前后后共救了数十上百家人,他还曾为案子的事在朝廷上争论。
C.徐有功在被任命为侍御史时坚决推辞,原因在于他知道自己是个严格执行法令的人,极有可能在这个官任上被处死,但太后没有答应其请求。
D.窦孝谌的家奴以妖异之事诱使庞氏夜里向神灵祈祷,趁机就诬告她。薛季昶诬奏说她与德妃一起祈求神灵降祸于太后,于是庞氏被判死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谏之,方质曰:“大丈夫安能曲事近戚以求苟免乎!”
(2)称有功守道遵仁,固守品行,不以贵贱死生易其操履。
5.太后是怎样看待徐有功的?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帝欲诛樊爱能等以肃军政,犹豫未决。己亥,昼卧行宫帐中,张永德侍侧,帝以其事访之,对曰:“爱能等素无大功,忝冒节钺,望敌先逃,死未塞责。且陛下方欲削平四海,苟军法不立,虽有熊罴之士,百万之众,安得而用之!”帝掷枕于地,大呼称善。即收爱能、徽及所部军使以上七十馀人,悉斩之。壬戌,诏群臣极言得失,其略曰:“朕于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上谓宰相曰:“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比部郎中王朴献策,以为:“中国之失吴、蜀、幽、并,皆由失道。今必先观所以失之之原,然后知所以取之之术。其始失之也,莫不以君暗臣邪,兵骄民困,奸党内炽,武夫外横,因小致大,积微成著。今欲取之,莫若反其所为而已。”后周世宗欣然接受。未几,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六月,庚子,上亲录囚于内苑。有汝州民马遇,父及弟为变所冤死。屡经覆按,不能自伸,上临问,始得其实,人以为神。由是诸长史无不亲察狱讼。乙酉,唐主使陈觉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盐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至是,诏岁支盐三十万斛以给江南,所俘获江南士卒,稍稍归之。上在藩,多务韬晦,及即位,破高平之寇,人始服其英武。其御军,号令严明,人莫敢犯,攻城对敌,矢石落其左右,人皆失色而上略不动容;应机决策,出人意表。又勤于为治,百司薄籍,过目无所忘,发奸伏,聪察如神。然用法太严,君臣职事小有不举,往往置之极刑,虽素有才干声名,无所开宥,寻亦悔之,末年宽。登遐之日,远迩哀慕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主使陈觉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盐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
B.唐主使陈觉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盐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
C.唐主使陈觉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盐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
D.唐主使陈觉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盐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宫,古代指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文中指后者。
B.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右迁是提升官职,此外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还有擢、拔、陟、加、晋等。
C.录囚,亦称虑囚。中国封建时代由皇帝或有关官吏讯察囚犯决定可否原宥的制度,始于汉代。
D.登遐,本意谓死者升天而去,后引申为对他人死去的讳称,又特指帝王之死,犹言登仙远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樊爱能平时没有建立大功,周世宗就杀了他,世宗的主要目的是想杀鸡儆猴来整顿军纪。
B.周世宗让群臣谈论政事,是想了解大臣们的才能、忠心及任用是否恰当以更有利于政事。
C.在周世宗的率先垂范下,各部长官为避免再出现重大的冤假错案而开始非常重视诉讼案件。
D.周世宗不光治军严明,前期对群臣管理也非常严格,大臣们即使犯有小错也会被处以重刑。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
(2)又勤于为治,百司薄籍,过目无所忘,发奸伏,聪察如神。
5.针对周世宗找不到天下大治的方法,王朴献上了什么计策?请加以概括。
2022-07-24更新 | 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孔子曰:“奢则不逊,俭则;与其不逊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

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选自《颜氏家训·治家》,有删改)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练,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鳅知其及祸;及成,果以富得罪出亡。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聊举数人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凤俗云。

(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训俭示康》,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奢则不孙,俭则   固:鄙陋,寒酸
B.俯仰命益,如此者   再:再次
C.远罪   丰:使……足
D.不可遍   数:列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父慈子逆   飘飘吹衣
B.君子寡欲则不役   不拘时,学于余
C.人莫   外无期功强近
D.聊举数人训汝   秦亦不城予赵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B.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C.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D.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4.下列句子全都是司马光崇尚俭约原因的一组是
①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②俭,德之共也
③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④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
⑤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⑥以约失之者,鲜矣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⑤D.②④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则材料引用孔子的话,说明了应提倡节俭但不能吝啬的道理;第二则材料引用孔子的话,则既揭示了论点“以俭素为美”的思想基础,又是对论点的证明。
B.第一则材料用裴子野、邺下领军和南阳人的例子,让人分别看到了人性中的善良、贪婪与吝啬。
C.第二则材料用正考父、季文子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以俭立名的道理,用公叔文子、石崇、寇莱公之例来论证“以侈自败”的道理。
D.两段选文虽然都是家训,材料丰富,都采用了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内蕴深厚,但两文叙议侧重点有别,文字风格迥异。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在物质生活水平相对发达的今天,这两则家训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一谈。
2021-08-27更新 | 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州司马卢杞遇赦,移吉州长史,谓人曰:“吾必再入。”来几,上(唐德宗)果用为饶州刺史。给事中袁高应草制,执以白卢翰、刘从一曰:“卢杞作相,致銮典播迁,海内疮痍,奈何速迁大郡!愿相公执奏。”翰等不从,更命他舍人草制。乙卯,制出,高执之不下,且奏:“杞极恶穷凶百辟疾之若仇六军思食其肉何可复用?”上不听。补阙陈京、赵需等上疏曰:“杞三年擅权,百揆失叙,天地神祇所知,华夏、蛮夷同弃。倘加巨奸之宠,必失万姓之心。”丁巳,袁高复于正牙论奏。上曰:“杞已再更赦。”高曰:“赦者原其罪,不可为刺史。”陈京等亦争之不已,曰:“杞之执政,百官常如兵在其颈。今复用之,则奸党皆唾掌而起。”上大怒,左右辟易,谏者稍引却。京顾曰:“赵需等勿退,此国大事,当以死争之。”上怒稍。戊午,上谓宰相:“与杞小州刺史,可乎?”李勉曰:“陛下欲之,虽大州亦可,其如天下失望何!”壬戌,以杞为澧州别驾。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又谓李泌曰:“朕已袁高所奏。”泌曰:“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上悦,杞竟卒于澧州。

四年春二月,李泓自陈衰老,独任宰相,精力耗竭,既未听其去,乞更除一相。上曰:“朕深知卿劳苦,但未得其人耳。”上从容与泌论即位以来宰相曰:“卢杞忠清强介,人言杞奸邪,朕殊不觉其然。”泌曰:“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杞以私隙杀杨炎,挤颜真卿于死地,激李怀光使叛,赖陛下圣明窜逐之,人心顿喜,天亦悔祸。不然,乱何由弭?"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杞极恶A穷凶B百辟疾之C若仇D六军思E食F其肉G何H可复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赦者止原其罪”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两句中的“止”意思不同。
B.“上怒稍解”与“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两句中的“解”意思不同。
C.“陛下欲与之”与“失其所与”(《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与”意思相同。
D.“朕已可袁高所奏”与“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可”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杞在遇到大赦调任吉州长史时颇为悲观,因为他认为自己必定会再次入狱,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事却并不像他事先所预料的那样。
B.应命起草诏书的袁高反对让卢杞担任饶州刺史,他找到宰相卢翰、刘从一并明确地表明自己反对的理由,希望二人能够坚持上奏。
C.陈京、赵需等上表,认为卢杞独掌大权三年之久,祸乱朝政,罪行很大,如对卢杞这样的巨奸加以宠幸,将会失去天下百姓的心。
D.卢杞当政之时,百官常常内心深感恐惧,感觉随时可能会遭受杀身之祸,这也是陈京等人极力反对再次起用卢杞的一个重要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
(2)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
5.四年春二月,在与唐德宗谈论卢杞时李泌是从哪几个方面答复的?请简要概括。
2023-09-15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