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范晔(398-445)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1964038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乘六龙,得圣人之时,天下孰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 惟光武以礼下之。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节选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材料二:

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恣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逸民列传》)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
2.下列对材料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文中意思为超过,与《鱼我所欲也》中“万钟于我何加焉”的“加”意思不同。
B.鼎足,指重臣之位,是比喻义,与鼎外形大、体积重并作为宗庙祭祀时的礼器相关。
C.张目熟视,文中意为睁眼注视,“熟视”与成语“熟视无睹”中的“熟视”意思相同。
D.从容,文中指随意;也可形容人态度镇静,不慌不忙;古文中还可以指文辞委婉得体。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光年轻时就很有名气,曾经与光武一起游学; 光武即位,严光归隐,光武帝想任用贤能,于是派人四处察访像他一样有才德的人。
B.侯霸是严光的旧交,他派人送信给严光,并转达了他不能及时来访的歉意和希望晚上能见到严光的意愿,对此严光没作直接回应。
C.严光告诫身居三公之位的司徒侯霸,如果他心怀仁义辅佐天子,天下的人都会高兴;如果他只会阿谀奉承顺从旨意,就会丢了性命。
D.光武帝曾多次聘请严光任职以辅助自己; 又在宫中引见他,谈论往事,长谈多日,并同床而卧,这些都体现光武帝对严光礼敬有加。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2)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5.范仲淹评价严光时说“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严光的风范。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未至四五里,乃委素书于框上,哭别而去。其兄弟闻之,寻求不复见。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不应。举州茂才,四迁荆州刺史。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谓曰:“子非孔仲山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曰:“吾蒙国恩,致位牧伯,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嵩曰:“侯嬴长守于贱业,晨门肆志于抱关。子欲居九,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嵩在阿里,正身厉行,街中子弟,皆服其训化。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于是送马谢之。嵩官至南海太守。式后迁庐江太守,有威名,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范式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B.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C.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D.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文中“少游太学”指年轻时在太学游学。
B.烈士,指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也指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人。文中取的是忠义有志之士的意思。
C.辟,指征召出仕,与文中“举州茂才”的“举”都是由皇帝直接向社会征聘任命。
D.夷,古时对我国东方诸少数民族的泛称,后也可用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式信守承诺,按时拜访老友。范式在太学求学时跟张劭关系很好,分别时,范式约定两年后要去拜见张劭家人,到约定的那天,范式果然前往。
B.范式接受重托,不负同窗之谊。范式与陈平子虽同窗却从未见过面,平子生病快死的时候将身后事情托付给范式,范式将平子视作死友,照料平子的妻儿。
C.范式不求回报,淡泊名利。范式将平子的灵柩护送完成后就哭着离去,后来有官吏到京师上书称述范式的事迹,范式受到三府征召,但他都没应召。
D.范式偶遇故友,为他深感惋惜。范式与孔嵩本是好友,范式巡视本州到新野,孔嵩主动担任向导骑马去迎接范式,范式一见便认出了孔嵩,为他的处境感到惋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2)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2023-05-06更新 | 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亲信。是时上年老,宠姬钩弋赵倢伃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光为人沉静详审,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初辅幼主,政自己出。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光。

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桀因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之重,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权。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桑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司光出沐日奏之。书奏,帝不肯下。

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遂。”上不听。

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节选自《后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涂黑。
大将军A忠B臣C先帝D所属E以辅朕F身G敢有毁H者I坐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字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婚,本文里是古今异义,意思是结为姻亲关系,与《鸿门宴》中刘邦与项伯“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近似。
B.见,作助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甚见亲信”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之不见保”中的“见”用法相同。
C.“众庶莫不多光”,“多”可译为赞许,与《烛之武退秦师》中“邻之厚,君之薄也”中的“厚”“薄”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既冠,冠读四声,是加冠成年的意思,既冠,意为成年之后。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加冠礼,表示可以从政了。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解释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光为人沉静稳重,每次进宫,都有固定不变的礼节,即便有郎仆射偷偷窥伺他,他也不会因此失掉君臣礼仪。
B.有一次殿上闹鬼,夜里群臣都很惊恐,霍光召见尚符玺郎,准备收回玉玺,但是尚符玺郎宁死不屈,霍光反而因此嘉奖了他。
C.霍光将长女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上官桀通过打通皇帝的姐姐鄂邑盖主的关系,使上官安的女儿、霍光的外孙女成为皇后。
D.盖主、上官桀、上官安及桑弘羊皆与燕王刘旦勾结,污蔑霍光有僭越之罪,并且擅自增加幕府的士兵,准备图谋不轨。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
(2)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
5.在信息时代,我们往往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去伪存真,做好信息传播的辨析是一门必修课,本文中,汉昭帝是怎样辨别出燕王刘旦奏疏的虚假的,请简要分析。
2024-06-17更新 | 7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鲍永字君长,上党屯留人也。父宣,哀帝时任司隶校尉,为王莽所杀。永初为郡功曹。莽以宣不附己,欲灭其子孙。都尉路平承望风旨,欲害永。太守苟谏拥护,召以为吏,常置府中。永因数为谏陈兴复汉室、剪灭篡逆之策。谏每戒永曰:“君长机事不密,祸倚人门。”永感其言。及谏卒,自送丧归扶风。路平遂收永弟升。太守赵兴到,闻乃叹曰:“我受汉茅土,不能立节,而鲍宣死之,岂可害其子也!”敕县出升,复署永功曹。时有矫称侍中止传舍者,兴欲谒之。永疑其诈,谏不听而出,兴遂驾往,永乃拔佩刀截马当胸,乃止。后数日,莽诏书果下捕矫称者,永由是知名。更始①二年征,再迁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永虽为将帅,而车服敝素,为道路所识。时赤眉害更始,三辅道绝。光武即位,遣谏议大夫储大伯,持节征永诣行在所。永疑不从,乃收系大伯,遣使驰至长安。既知更始已亡,乃发丧,出大伯等,封上将军、列侯印绶,悉罢兵,但幅巾与诸将及同心客百余人诣河内。时攻怀未拔,帝谓永曰:“我攻怀三日而兵不下,关东畏服卿,可且将故人自往城下譬之。”即拜永谏议大夫。至怀,乃说更始河内太守,于是开城而降。建武十一年,征为司隶校尉。帝叔父赵王良尊戚贵重,永以事劾良大不敬,由是朝廷肃然。永行县到霸陵,路经更始墓,引车入陌,从事谏止之。永曰:“亲北面事人,宁有过墓不拜!虽以获罪,司隶所不避也。”遂下拜哭尽哀而去西至扶风椎牛上苟谏冢帝闻之意不平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太中大夫张湛对曰:“仁不遗旧,忠不忘君,行之高者也。”帝意乃释。

(选自《后汉书·卷二十九》,有删改)


【注】①更始:公元23年,刘玄被拥立为帝,质复汉朝国号,建立更始政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下拜/哭尽哀而去/西至扶风/椎牛上苟谏冢/帝闻之/意不平/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
B.遂下拜/哭尽哀而去/西至扶风椎牛/上苟谏冢/帝闻之意/不平/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
C.遂下拜/哭尽哀而去/西至扶风/椎牛上苟谏冢/帝闻之意/不平/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
D.遂下拜/哭尽哀而去/西至扶风椎牛/上苟谏冢/帝闻之/意不平/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舍,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舍相如广成传”的“传”即同此义。
B.三辅,又称“三秦”,西汉时本指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C.行在,即“行在所”,一是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二是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是第一个意思。
D.北面,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指天子的地位,后来又指“弟子行敬师之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永聪明果断。他怀疑有人假冒侍中身份来访,在劝阻赵兴无效的情况下,拔刀割断了马胸前的皮带,避免了赵兴受骗。
B.鲍永生活俭朴。他虽为位高权重的将帅,然而乘坐的车辆装饰却很破旧,因为这一特点,他很容易为路上的行人所辨识。
C.鲍永能言善辩。光武帝攻打怀州,三天都没能攻下,于是请鲍永去城下劝降,鲍永三言两语就让河内太守打开城门投降。
D.鲍永行事谨慎。光武帝即位,派遣储大伯征召鲍永,鲍永有所怀疑而没有听从,待派人确认更始帝已死才去投奔光武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受汉茅土,不能立节,而鲍宣死之,岂可害其子也!
(2)帝叔父赵王良尊戚贵重,永以事劾良大不敬,由是朝廷肃然。
5.鲍永为何要亲自护送苟谏的灵柩回到扶风?请简要分析。
2021-05-21更新 | 1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