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42 题号:1966208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强调以文化人,如何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滋润人心,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关键在于文艺作品、文化产品要和时代精神、文化风尚结合起来,只有走入火热生活,走入人们心灵,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化育人心的作用。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方方正正的汉字、脍炙人口的唐诗、魅力无穷的戏曲,都曾经作为文明的使者,在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交流中扮演过关键角色,展现出强大魅力。

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是,如何通过文化艺术的方式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这既需要更高水平的梳理与普及,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进一步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进一步讲清楚蕴含其中的中国美学、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也需要更高效能的沟通与对话,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讲好中国故事,讲出中国好故事,生动展现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围绕2022年游走在云南大地上的“野象旅行团”的影像纪实,就是一次成功的创作传播范例。这群大象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出发,一路向北,一举一动都被摄像头追踪记录,真实可信。通过镜头,我们看到老象醉酒掉队、看到小象落草降生、看到象群来到居民院子用长鼻子打开水龙头排队喝水,也看到云南美丽的青山绿水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当地政府及时疏导,沿途村镇友好相让,象群安然经过——这些无一不是可爱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当代中国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让人印象深刻。

(摘编自蒙曼《让中华文化绽放时代风采》)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国人独一无二的文化创造,呈现出鲜明的东方美学特征,于笔墨挥洒间丰盈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历代经典书法作品阐释着中华美学的至高境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当代书法工作者既广涉古代碑帖,致力于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承,又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出新,推动中国书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深入挖掘经典法帖的文化内涵,讲好中国故事。今年9月,在湖北省博物馆举办的“尚意千载——宋代书法主题展”,不仅展出了欧阳修、苏轼、米芾等书法大家的国宝级真迹,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国宝讲述人”,录制系列视频,讲述书法背后的故事,赋予经典新的时代意义。在“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等大展上、《中国书法经典》等典籍中、以王羲之《上虞帖》等为蓝本衍生的文创里,越来越多碑帖经典中的文字“活”了起来。从线下到线上,科技进步也为经典法帖的传播提供更多可能。古人难以得见的碑帖,今人可在线上展厅一睹其真容;多机位同时拍摄的网络教学直播,让遥隔千里的人们能够清晰领略创作细节;线上讲座等活动,更拓展了知识边界。在对经典的传承与创新中,书法文化与翰墨之美馨香远扬。

广泛搭建古今对话的艺术桥梁,引导大众审美。如今,人们对学习传统书法愈发感兴趣,这也对新时代书法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到各大专业书法展览评审,“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理念贯穿始终,越来越多书法工作者以优秀作品为大众提供丰富精神食粮。“兰亭论坛”“书写时代”“创作中的细节”等研讨活动,以学术建设引导社会审美,倡扬稚正书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从北疆雪村到南海渔镇,从西域高原到东海之滨,广大书法工作者以形式多样的书法志愿服务活动,为人们送去艺术之美。一个个志愿小分队深入工厂车间、营房边哨、医院学校等基层一线,让更多群众领略书法的艺术魅力;一批批名家走进城乡社区举办公益书法大讲堂,与书法爱好者面对面交流;一场场致敬时代楷模、道德模范、优秀科技工作者的专题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以书法浸润心灵,以美育滋养精神。

一支笔、一方墨,一张纸、一本帖,不仅成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普通中国人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书协持续加强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大博物馆和图书馆的战略、学术合作,提升典籍整理、史学研究、碑帖出版、社会传播水平。广大书法工作者致力于活化经典,让更多人拿起毛笔,进入书法的审美世界,在保护与传承书法艺术的同时,激发了中华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

(摘编自孙晓云《守正创新书写新时代气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强调以文化人,方正的汉字、脍炙人口的唐诗、魅力无穷的戏曲,在中外交流中曾发挥化育人心的作用。
B.要通过文化艺术来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就要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精神的题材讲好中国故事。
C.作为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历代经典书法作品阐释着中华美学的至高境界,当代书法工作者要予以继承和发展。
D.广大书法工作者开展书法志愿服务活动,为人们送去艺术之美,是为了在文艺创作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作品只有走入火热生活、走入人们心灵,才能够最大程度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滋润人心。
B.“野象旅行团”影像纪实因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而令人瞩目。
C.中国书法是中国人举世无双的文化创造,它以汉字为载体,是东方美学特征的典型代表。
D.两则材料都阐释了中国文化与新时代的关系,但角度有所不同,前者从整体,后者从个体。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大会》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B.央视版《红楼梦》根据脂砚斋评语和红学探佚学研究成果对探春远嫁等情节进行修改。
C.电视剧《山海情》鲜明体现出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同舟共济的互助理念。
D.电影《长津湖》呼应着人们的爱国情怀,呼应着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的深厚情感。
4.灵感源自北宋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舞蹈《只此青绿》,演出后大获成功。请依据相关链接,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相关链接】《千里江山图》,展现的是青山绿水、大美中国的画面,这是中国人乐山乐水、天人合一的精神体现。《只此青绿》,当青绿山水化身为一群绿袖青裙高髻的舞者,在舞台上转身、抬手、折腰之际,我们仿佛看到一座座青山蜿蜒起伏,又仿佛看到一幅画卷徐徐展开。这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情感冲击。

5.新时代如何推动中国书法实现创新性阐释?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教育惩戒一直是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教育热点问题。《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肯定了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明确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教育惩戒有了程序的合法性、内容的限定性、操作的规范性,有利于教师拿好“戒尺”,让管与教、严与慈更好地融为一体。

科学实施教育惩戒,尺度与温度都不可少。教育惩戒理应既有尊重学生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的温和,也有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增强自律、改过向上的严厉。每一位老师都要认真学好《规则》,谨记什么情境下使用什么教育惩戒方式,何种过错适用何种教育惩戒规则,客观公正、合法合规、适当适度,切不可随意化、个人化、情绪化。只有秉持关爱学生的宗旨,注重人文关怀,才能让教育惩戒沿着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的方向前行。

当然,会用、善用、用好教育惩戒,还需要多方努力。一方面,学校和广大教师要更新理念、提升能力,增强履行职责的意识,提高教育水平和能力,将教育惩戒与积极管教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学校应当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务,切实承担起教师正常履职后因纠纷产生的法律后果,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确保广大教师放下顾虑,能用敢用。此外,还要健全监督机制,明确教师不当实施管理行为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避免滥用。更为重要的,是尽快建构一个理性健康的教育生态,营造家校之间、师生之间协同互助、理解尊重的和谐氛围。

教育惩戒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小切口,却关系人才培养的大战略。我们期待,随着《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颁布实施,新时代教育法治建设的脚步会更加稳健,广大公众对于教育的理解会越来越科学深入,教育生态的建构会更加理性健康,这一切最终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目标和教育管理手段之间的良性循环。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1月14日《用好教育惩戒这把“戒尺”》)

材料二:

教师惩戒权是由制度所预成,以教育、管理学生的必要权力。作为一种制度化实践,教育惩戒权对于维持在学秩序、学生健全人格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教育性意义。然而,这一权力在实践中往往因制度标准模糊、可操作性不强等缺陷,要么被消极不用导致惩戒缺失,要么被滥用导致惩戒过度,严重损害学生发展的实际权益。作为逻辑层面的延伸,教师惩戒权所产生的极端化运行等问题,也应当从制度中寻找答案。这一制度是指,与教师惩戒权相关的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制定、自主采纳的教育管理制度等。教师惩戒权理性回归的关键问题就在于,能否精准把握一种“善”的制度伦理。

制度伦理是从特定的伦理道德等方面,表达对现代制度的人文关怀。其核心任务是通过在制度安排过程中贯穿制度伦理的规范、协调和创新功能,追求一种“善”的制度。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推进教师惩戒权的理性回归,必然需要将制度伦理视为制度之“善”的“内核”,真正发挥实体制度对教师惩戒权应有的依托和规范作用。

制度的确认和推行须以观念的萌生为前提。观念,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方式。

从时间维度来看,制度伦理是制度内生秩序的“设计原理”。伦理作为“应然”意识的“活的”体现,必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因此,需要对制度伦理的发展具有因时制宜的前瞻性。在现代民主社会中,传统伦理价值形态的各种要素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例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惩戒权往往源于父母的直接授意——孩子不听话,您随意管教,哪怕是打、骂都行。但是,随着现代自由、权利等意识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尤其是对“无批评教育”“赏识教育”论调的推崇,客观上也在极力否定现代教师对学生“打、骂”等惩戒手段的合理性。因此,只有在深刻把握时代精神内涵的前提下,明晰制度“应当如此”的价值判断,才能进一步考察制度的构建、调整与完善是否真正契合“善”的制度的具体内涵及其发展理路。

从空间维度来看,囿于教师惩戒权具有较为复杂的情境性特征,也就不应当在制度安排过程中,对教师采取绝对管制型的模式,而应当在防止惩戒权力滥用和不用的前提下,明确并树立教师的责任意识。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制度内容上带有约束性的规范不宜过多、过严,以此给予教师惩戒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使教师能够因地制宜地根据特定情境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因素,将惩戒的积极作用施予学生,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真实且较为具体的行为失范问题。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1年3月25日《教师惩戒权应把握“善”的内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惩戒固然应该有尊重学生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的关爱,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遵守规则,改过向上。
B.教师只要持有关爱学生的宗旨,注重人文关怀,就能让教育惩戒沿着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的方向前行。
C.针对教育惩戒权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极端化的问题,应该从与教师惩戒权相关的一系列教育制度中寻求解决的方法。
D.随着现代自由、权利意识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传统教育中来源于父母直接授意的教育惩戒权已不再适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惩戒权是为了维护学校秩序,健全学生人格,不可消极不用,也不可惩戒过度,损害学生的利益。
B.科学实施教育惩戒需要多方努力,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尽快建构一个理性健康的教育生态,营造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氛围。
C.作为制度内秩序“设计原理”的制度伦理,必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因此,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制度伦理。
D.因教师惩戒权具有较为复杂的情景性特性,所以在制度安排过程中,不应对教师采取管制型的模式,应给予教师惩戒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晚就寝某女生宿舍有两人说话被扣分,第二天班主任罚该宿舍五名同学面壁思过。
B.一天大雨,某同学上课迟到一刻钟后被罚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两遍。
C.两名学生在集会上打架让老师非常气愤,被制止后又不肯承认错误,老师罚其当场做200个俯卧撑。
D.晓丹上课经常讲话干扰课堂秩序,老师罚她写800字关于纪律话题的文章,不满意又退回,如此多次,后来文章参加征文比赛获得一等奖。
4.两则材料谈论的异同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5.结合两则材料,谈一谈用好教育惩戒权应从哪些方面努力?
2021-05-28更新 | 4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几秒到几分钟不等。由于短视频内容较短,所以既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成为系列栏目。短视频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多个主题:短纪录片型、网红IP型、草根恶搞型、情景短剧型、技能分享型、街头采访型、创意剪辑型等。

(材料一改编自“百度百科”相关词条)

材料二:

①短视频的一个很突出的社会功效,就是对突发新闻事件的记录和及时发布。纸媒时代,由于印刷制作的周期和篇幅限制,社会新闻的发布往往是要有些延迟和滞后的,而且,一般性的社会生活事件很难被大众看到并引起广泛关注。而在人人都有摄像头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突发事件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同时,一键转发功能会让事件飞快传播,这让许多小人物的困难有了可以被大家关注和帮助的可能。

②短视频兴起之初,人们很兴奋,因为可以用一两分钟甚至几十秒的有趣内容来填补日常生活中的零碎时间,比如等公交,坐地铁,咖啡厅等人,甚至如厕时间,短视频就是个很不错的消磨方式。所以人们一度欢呼“用短视频杀死碎片时间”。

③短视频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时代带给人们的便利的新媒介,它能给人们快速高效地提供新闻、知识和娱乐信息,但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碎片式的思维模式、封闭的认知状态和浮躁的情绪。所以说,短视频是把双刃剑,如何用好这把剑,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材料二改编自《短视频,大数据时代的双刃剑》,北京晚报)

材料三:

①媒体文化学者尼尔·波兹曼在《技术垄断》一书中提出“任何技术都能够代替我们思考问题……所谓技术垄断就是一切形式的文化生活都臣服于技艺和技术的统治”。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波兹曼提出的“技术垄断”是指电视技术。而短视频App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认识到此书与其说是对当时那个时代的批判,反而更像是对下一个时代的预言。

②许多沉溺短视频者首先感到的是“信息容量”的明显下降,“短视频”顾名思义,其生产者只有在最短时间内吸引观看者的眼球才能获得流量利益,否则只能换来观看者的拇指向上一滑,这导致生产者必须在足够短的内容中提供尽量多的刺激,而观看者的短期、即时奖赏反馈不断被强化,也导致其注意力的保持时间越来越短。

③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在于沉溺短视频App者从文字获得信息的能力变弱,普遍没有耐心阅读较长篇幅的文字,甚至无法完整地欣赏完一部时间较长的电影。另一个典型的现象,在于抽象理解、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显著下降,具体表现为难以理解文本,难以根据通过文本提供的信息进行抽象思维,简单地讲就是看不懂大段文字,更无法通过文字进行文本之外的思考,进行文字表达只会玩弄网络热梗、无厘头,自身语言匮乏、贫瘠。

④此外,因为短视频为了达到最大传播效果,必然采取向下兼容的策略,提供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理解的内容,波兹曼批评电视“只能提供12岁儿童心智的节目”,而短视频App还要更加糟糕,海量虚假的、错误的、反智短视频内容,只要观者稍有常识就不难发现其谬误,反而被冠以“科普”之名疯狂传播;一些明显编造、摆拍的视频,观者稍有逻辑都不难识别其荒唐,却有大量拥趸信以为真。

⑤最后,人类能否逃脱技术垄断的宿命?波兹曼认为无济于事,因为技术不仅大势所趋,而且势必无处不在,今日的我们对这一点有比波兹曼更深的感受。因此,我们有必要去思考另一个问题:人类是否有足够的理性和智慧,直面由自己创造,并可能毁掉自己的技术?

(材料三改编自《短视频时代正在批量制造“新文盲”》,南方周末)

1.材料二第③段中的“双刃剑”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
2.下面对于“短视频”特征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媒体平台播放,适合移动和休闲时观看。
B.内容短,可单独成片,也可制作系列栏目。
C.可以对突发新闻事件进行及时记录与发布。
D.拇指向上一滑,即可瞬时获取足够的信息。
3.下列推断不符合上述三则材料文意的一项是(     
A.在候机大厅刷刷抖音,可以让漫长的等待变得不那么折磨人。
B.与其花大量时间看《红楼梦》,不如等《三体》电视剧上映。
C.有报刊指出网民科学素养等不足,易被短视频博主“洗脑”。
D.技术垄断无可避免,人类应当利用理性智慧避免被技术所害。
4.如果将上述三则材料整合成一篇文章,请根据此三则材料写出这篇新文章的行文思路。
5.《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主题是“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要求我们学会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信息,形成独立判断,恰当筛选利用。有媒体统计了短视频用户的消费数据,制作成下图,请联系上面三则材料的相关观点,分析这个数据图。

2021-12-23更新 | 18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AI是科学家为了游戏捣鼓出来的:市场需求才是高科技第一推动力

刘远举

现在中国也开始有了商业航天。商业是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航天商业化早已不稀罕。2001年美国商人丹尼斯·蒂托支付了2000万美元,在国际空间站停留了8天,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自掏腰包的私人游客。

进入2020年,商业化航空开始逐渐增多。2021711日,维珍银河的太空船搭载该公司创始人布兰森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商业旅游;720日,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号火箭,将贝索斯等4名乘客送到距地面100公里左右的高度。

20219月,马斯克的SpaceX公司,用旗下的飞船,将4名普通美国公民送入太空,开始绕地球轨道3天的太空旅行。此次飞行,飞船的高度远远超出了前两次,而且,这是一次没有任何专业宇航员陪护的全平民团队太空轨道游,创造了历史。支付处理公司Shift4 Pay-ments的创始人、38岁的亿万富翁艾萨克受以大约2.2亿美元的价格从SpaceX公司购买了此次飞船航班上的所有4个座位。

到了2022年,太空旅行进一步升级。48日,飞船搭乘猎鹰9”号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首个由私营公司组织的全私人宇航团队前往国际空间站。此次太空旅行,也被美国NASA形容为航天飞行商业化的里程碑。此次飞行一个座位的价格高达5500万美元。

火箭可回收,发射低成本,是太空旅行得以实现的前提。虽然目前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太空旅行仍只是超级富豪们的游戏。但马斯克的SpaceX走的就是低成本的路线,沿着这条路径,会进一步降低成本,最终使得普通人的蜜月旅行能上太空。在这个过程中,需求必然不断刺激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最终通向登月乃至登陆火星。

事实上,芯片的发展,走的也是这条道路。

2020年,Intel研发总投入达135.56亿美元。Intel公司创立于1971年,距今有50多年历史,累计的研发费用高达数千亿美元。显然,没有一家公司能够负担如此大的成本。芯片行业走的也是从简陋的技术开始进行商业化的道路。最初的多媒体、游戏都是简陋的,游戏甚至是2D。但正因为有需求,需求产生的利润使得IT行业能够维持生存,并不断创新

现在最热的ChatGPT,也是基于需求产生的。谷歌的AlphaGo出现后,OpenAI团队的思路是,教会AIDOTA2游戏。2017年他们开始在DOTA2上尝试自己的AI和算法;20186月,战胜4200分人类选手;20194月,击败人类世界冠军。当时有条新闻是,“AI战胜DOTA2 4200分玩家,震惊比尔·盖茨,三个月后,微软投资OpenAI公司。

政府投资不可能替代市场需求。如果只是政府投资,政府一开始怎么知道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呢?所以,市场的作用在于:一方面是用利润支持创新,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另一方面,市场也是一个试错机制。那些没有前途的技术方向,会被市场淘汰。如果是政府大量采购,企业想的或是怎么去游说政府官员,给自己更多的补贴。所以,需求、市场竞争,对于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它既是研发费用的来源,也是创新的检验者。

与芯片一样,航天也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单靠政府主导航天行之不远,即便以美国的财力,也想从市场中赚钱来支撑行业的发展。只有大规模应用、商业化,才是可持续的产业。现在的商业化航天,接近1930年的航空工业,处于爆发的前期。但有多样化的需求是好事。中国的商业航天,短期内很难达到载人的程度,如果非载人的大规模需求,能为中国的商业航天提供利润,就能使得这一产业生存下去,不断发展,产生突破与裂变。

材料二:

莫让AI把人成机器

①在上周闭幕的2020年服贸会上,能跳瑜伽、浇花、踢球的人形机器人和两三分钟就能画出人像的画像机器人等先进的AI(人工智能)产品,具备了人的简单劳动技能,甚至可以从事艺术创作。这让人们越来越相信AI把机器变成人指日可待。

②同样在上周,一篇爆款文章揭露了在外卖平台系统的算法与数据驱动下,骑手的配送时间不断被压缩,为避免差评、维持收入,不得不选择逆行、闯红灯等危险行为。这个系统最大限度地取代人脑,骑手们不需要自己动脑,只需要根据系统的提示、导航去完成工作。这让人们意识到:AI同样可以把人成机器。

AI是天使还是魔鬼?实际上,技术的革新总会给人们带来某些困惑。

④比如,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进了电气时代。福特汽车发明的生产流水线,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应用到各个领域,推动了技术革新。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也一直沿用至今。然而,生产的高效化却带来了人的工具化,流水线上的工人长期重复从事一种简单劳动,像机器的附属物。

⑤同样,骑手们长期在系统算法的控制与规训之下重复接单、取餐、送餐,就是AI时代隐形流水线上的工人。像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被困在流水线上一样,骑手被困在系统里。你若不愿意再干,立刻会有人顶上。

⑥骑手们的困境被曝光后,外卖平台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骑手利益遭质疑。不可否认,资本逐利确实让AI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否认资本逐利显得无力,挣钱是它的天性和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也被困在了自己的系统里。

⑦对于利润的追求,要求外卖平台不断优化系统,提升送餐速度。这一方面是因为优化系统,同样的订单量需要的外卖骑手数量减少,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字技术的便利性吊高了消费者的胃口,对于送餐速度有着较高的期待,而这又影响着平台的订单量。多份报告都显示,配送超时是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

⑧于是,外卖平台不断通过优化系统提速,压缩时间;外卖小哥为了不被扣钱、多挣钱,拼命多接单,跑得更快;系统又进一步压缩时间………在这个看起来没有尽头的游戏中,外卖平台沉浸于系统提速的成就感中,炫耀着自己的技术进步。

⑨在逐利性的驱使下,对于技术革新的单一追求,导致外卖平台逐步丧失了本该有的人性化的东西,进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骑手的情绪不满、交通事故频发等。

⑩只有让资本认识到丧失人本精神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会影响其追逐利润,资本才有可能在优化系统的过程中,加入更多人性化的元素。比如,近年来,一些工厂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让流水线工人有更多的自主权决定自己的工作内容等。外卖平台也可以赋予骑手更自主选择订单的权利、更加弹性的配送时间等。

⑪技术是中性的,既能带动社会进步,也能造成恶果。这就需要更多监管者担负起监督、提醒的责任,而且能够及时亮剑,除恶扬善。

来源:2020-09-14《工人日报》作者:杜鑫

1.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布兰森和贝索斯等4名乘客分别搭乘太空船进行了首次太空商业旅游和驻留空间站8天。
B.2022年4月,“龙”飞船搭乘“猎鹰9”火箭顺利升空,由私营公司组织的全私人宇航团队进行太空旅游,故被美国NASA形容为航天飞行商业化的里程碑。
C.太空旅行目前虽是富豪们的游戏,但马斯克的SpaceX走的是低成本路线,只要一直走下去,普通人的蜜月旅行就能上太空。
D.最初的多媒体、游戏都是简陋的,游戏甚至是2D。因为有需求,其产生的利润使得IT能够生存发展,并不断创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需求、市场竞争,是创新的重要条件,它既是研发费用的来源,也是创新的体验者。
B.中国的商业航天,在接近1930年的航空工业水平下,处于爆发的前期。如果非载人的大规模需求能提供利润,那么我国早晚会完成此任务。
C.所说的骑手被困在系统里,就是骑手们长期在系统算法的控制与规训之下重复接单、取餐、送餐的工作方式。
D.外卖平台逐步丧失了本该有的人性化的东西,是平台在逐利的驱使下对技术革新的单一追求所致。
3.结合材料内容,不符合“这就需要更多监管者担负起监管、提醒的责任,而且能够及时亮剑,除恶扬善”内容的一项是(     
A.各个信息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对数据训练大模型监管的讨论。
B.2022年,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对人工智能发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C.ChaGPT:潜在军事价值巨大,今后可能会取代人类主宰战场。
D.马斯克:人工智能可能会破坏人类文明,我们应该尽快采取预防措施。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莫让AI把人“逼”成机器,如何保护“困在系统里”的劳动者,请谈谈你的思考及措施。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2023-06-21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