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左丘明(前556-前45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1 题号:1966245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选文一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若不阙秦,将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选文二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利而离。秦、晋连兵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
B.非利害深秦穆之心             中:符合
C.秦穆之于晋,相之久也        与:交往
D.一于烛之武之利                 怵:恐惧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无礼于晋             亦必利而离
B.子亦有不利             若不阙秦,将取之
C.君知难也                 还也
D.朝济夕设版焉          秦、晋连兵伐郑
3.根据文意,下列括号中补充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许之。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晋君)许君焦、瑕”
C.“不可。……吾其还也。”(杞子、逢孙,杨孙)亦去之
D.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成而去,(秦)何移之速也!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的两个理由“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表明“围郑”原因与秦国自身关系不大就为下文烛之武成功说退秦军埋下伏笔。
B.烛之武回应郑伯的话既表明了他谦逊的老臣风范,也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不被郑伯重用,委屈、牢骚和怨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C.在重提秦、晋旧事的基础上,烛之武又把话题引向未来,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将进而侵犯秦国,让秦伯警惕晋的野心。
D.吕祖谦认为“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穆公“以利”而背弃晋国,一旦大利益出现,他也一定会与烛之武翻脸。
5.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秦伯,指的是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吾不能早用子”中的“子”,是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和美称,相当于现在的“先生”
C.“敢以烦执事”中,“敢”是自言冒昧的谦辞,“执事”在这里代指对方,表示恭敬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所作
6.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
7.吕祖谦认为“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请从选文一中找出烛之武劝退秦伯最关键的话,并请分条列举他用了哪些事实和事理一步步劝退秦伯。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一)阅读下面这个语段,完成各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还。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秦王斋五日后,设九宾礼于廷,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行李:外交使节
B.又欲其西封                                肆:肆意、随意
C.赵使者蔺相如                            引:拉
D.廷见相如                                   卒:通“猝”,仓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B.邻厚,君之薄也                         而绝秦、赵
C.若舍郑为东道主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设九宾礼于廷
3.下列对课文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为了摆脱“且贰于楚也”的嫌疑,在游说秦君的时候,应该是避开了各方的耳目,趁着夜色而出,瞒着大家私下里对秦君进行劝说。
B.蔺相如来秦之前就想好了先“令人持璧归”,再回顾两国的历史,分析两国的现状,采用了稳妥应对的策略,因而人、璧两全,不辱于诸侯。
C.烛之武此行考虑的是为了郑国的利益,但他在说辞里处处表现出来的却是为秦国着想,这样就容易使秦君入耳入心,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D.两段选文都是说服秦国君主,都是将人物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须眉毕现,展现了司马迁在人物刻画上的艺术成就。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2019-05-07更新 | 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歇之家而主犹绩,惧忓季孙之怒也。其以歇为不能主乎!”

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后即安。诸侯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而休,无日以怠。

“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

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选自《国语·敬姜论劳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
B.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
C.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
D.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以歌为不能事主乎”的“事”指侍奉,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的“事”含义相同。
B.“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的“朝”指在早晨,与《离骚》中“朝搴陂之木兰兮”的“朝”含义相同。
C.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晦”后来也泛指黑夜。文中“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胡不自安”的“安”指安逸,与《离骚》中“夫孰异道而相安”的“安”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居高位的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就去拜见母亲,以示敬奉,说明他是一位崇尚礼数、深明孝道的贤人。
B.公父文伯之母驳斥儿子的说法,不留情面,语锋尖锐,表现出公父文伯之母这位贵族妇女对治国安邦之道的见解和忧国忧民的胸襟。
C.公父文伯之母认为土地的肥沃或贫瘠,会决定百姓的品德,只强调了客观世界对人的影响,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失偏颇。
D.这篇文章揭示的道理,跟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欧阳修的“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颇为相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2)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
5.作为鲁国大夫之母,公父文伯之母坚持亲手织绩,她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述。
2023-06-02更新 | 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B.朝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夫晋,何之有        厌:讨厌D.又欲肆其西          封:疆界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即注释,《左传》即给儒家经典《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臣之壮也”中的“壮”指壮年。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由于身量未足,称之“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C.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可译为“我”。除“寡人”外,一直用作帝王自称的还有“朕”“孤”“不榖”。
D.“晋侯、秦伯”中的“侯”“伯”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封赐的爵位。周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023-03-22更新 | 1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