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7 题号:19662460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本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秋,诗人时任太和县令。
1.下列选项对《登岳阳楼》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五言律诗,相比古体诗而言,律诗属近体诗,有五言、七言之分。
B.首联“昔闻”、“今上”重在表达因向往洞庭湖却迟迟未能登临的遗憾。
C.尾联以“凭轩”收束全诗,与题目“登楼”相呼应,使得全诗浑然一体。
D.本诗意蕴丰厚,抒情沉郁顿挫,写景虚实相生,语言风格雄浑豪放大气。
2.《登快阁》大量用典,下列选项对典故运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活用晋人杨济致书傅咸“生子痴,了官事”句,诗人以痴儿自比,了却官事,故得闲快阁一游,表现了诗人的孤傲不羁。
B.颔联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谢眺“澄江静如练”及柳宗元“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高句,巧妙自然,不露斧凿痕迹。
C.第五句用到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朱弦”指琴,“佳人”引申为知音,这句诗是说知音远离,自己早已没有弹琴的兴致。
D.第六句巧用阮籍善用青白眼的典故,意思是说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横”字在此理解为“横亘”。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首联都以叙事开篇,黄诗“倚晚睛”为绘景做了铺陈渲染。
B.两诗颔联都写了登高所望之景,黄诗空明澄澈,杜诗气势磅礴,
C.两诗颈联或用典或叙事,皆表达因怀才不遇引发的对现实不满。
D.两诗在创作上都将景、事、情融于一体,景中含情,事中寓志。
4.有人说黄庭坚写《登快阁》,意在“寻归意”,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归意”是如何体现的。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房兵曹【注】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病马

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兵曹,亦作兵曹参军,古代军队中管兵事等的官员。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两诗均写马,但从诗题便可知两马截然不同:一是战马,一是病马。
B.第一首诗运用实写的创作手法,前四句侧重表现马的风骨,后四句侧重表现马的品格。
C.第二首诗以第二人称开篇,表达了诗人和病马相依日久,共渡患难的深厚感情。
D.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大为不同,第一首诗矫健豪纵,第二首诗沉郁顿挫。
2.这两首诗分别写于杜甫青年和晚年时期,均采用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手法。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利用这种手法塑造诗人形象的。
2022-05-25更新 | 29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芙蓉二绝(其二)

刘克庄

池上秋开一两丛,未妨冷淡伴诗翁。

而今纵有看花意,不爱深红爱浅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师塔巍然静立,江水东流而去,作者着意描绘一幅秀美的锦江图景。
B.杜诗写春光与微风作伴,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状写春景倦懒可爱之态。
C.两诗将花作为吟咏对象,仅“一簇”或“一两丛”,却能见出季节景致。
D.春日桃花与秋日木芙蓉应时而开,自由绽放,展现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2.两诗结句仅一字之差,却表现了作者不同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2022-05-26更新 | 52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促织

杜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秋天所作。②放妻: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③天真:指促织自然真切的鸣叫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促织声音细微哀婉,不仅触动了诗人悲戚的内心,也衬托了秋夜的寂静。
B.颔联写促织在草丛中叫声不畅,就到诗人床下孤独鸣叫,只觉长夜最亲近。
C.颈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促织让“久客”“放妻”闻声流泪,彻夜难眠。
D.本诗咏物言情,促织声声,但哀情却在诗人内心,真可谓“音在促织,哀在衷肠”。
2.请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的含义及情感。
2023-07-09更新 | 1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