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1975893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纵观古今,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能让人们追捧和普遍赞誉的,往往是雅俗共赏的。我很佩服唐诗、宋词、元曲,深入浅出,朗朗上口,数千年过去了,它的影响并未消失。唐代的李白、杜甫非常出名,因为通俗而妇孺皆知,同时代还有李商隐和杜牧,俗称“小李杜”,知名度就要小很多。其实“小李杜”的诗歌创作水平也非常高,艺术造诣并不亚于李白、杜甫,但相较之下,他们的诗歌偏雅,正因为曲高和寡,所以受众面和老百姓的接受度就少了很多。

还有像毛泽东的著作《矛盾论》《实践论》,本来这些都是高深的哲学问题,由于他的“度”把握得很好,没有深奥晦涩的说教,一读就懂,但学术性、理论性、辩证法仍然非常强,很了不起。

从作品欣赏者的角度,我并不是完全反对“曲高和寡”的说法,但问题是有些艺术品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曲高”?当下也有很多书画作品打着“曲高和寡”的旗号,欺世盗名,以“丑书”“丑画”自诩,似乎别人看不懂的就是“高级”的。更有些作者无视创作的基本规则,或者说并没有真正弄懂吃透,反以创新者自居。纵观当今的中国文艺界,这样的怪现象并不少见。比如,形画不准说是变形,不懂色彩的乱画说是野兽派。

此外,我们透视高雅和通俗,随着地域、空间、时间的不同,加之“高手”们的引领,人们的理解力和接受度也会不一样。例如荷兰画家梵高的审美是超前的,活着的时候穷困潦倒,只卖出了一幅画,而现在他的绘画作品屡创世界拍卖的天价。还有中国的黄宾虹,生前就断言“我的画要50年以后大家才能看得懂”。因此,一方面是真金不怕火炼,真正的好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另一方面也包含着作者对观者审美能力的期待。

(摘编自蒋跃《雅俗共赏:艺术家的顶格责任》)

材料二:

昆曲,是明代发展起来的高雅艺术,特别是魏良辅创制了水磨调之后,深受士大夫们的喜爱,风行一时。但是,由于它过于优雅、缓慢,缓得有时一个字的声母和韵母都要拆开来唱,慢慢就脱离了群众,最终为京剧所替代。京剧原本并不姓“京”,是由地方戏发展而成。前些年曾举行过徽班进京二百年纪念活动,这就是说,它成为京戏,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当初它与昆曲争夺文化市场,叫作“昆乱之争”,或称“花雅之争”。雅部就是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二黄调等,统称为乱弹。京戏的文化底蕴远不及昆曲深厚,不但剧本不及昆曲有文采,唱腔不及昆曲雅致,而且有些唱词说白还语法不通,但是,在竞争中它却胜出了,最终成为戏曲中的头牌,冠以“京剧”之名。

可见剧种的发展,并不在乎其高雅的程度,而是取决于社会的需要,特别是文化市场的接受程度。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文艺作品不是理论,但其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则是相同的。昆曲在明朝能够得到高度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有关。明朝虽是一个极权主义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商品经济获得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在江南富庶地区,商人和士人还是有文化享受的空间的。高雅的昆曲就是在这种生活空间里发展起来的。到清兵入关,商品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江南士人备受压制,高雅文艺自然也丧失了许多接受空间,昆乱之争,以乱弹取胜,也在所必然。有些京剧名伶,还走进宫廷,成为皇家的供奉,地位之高,很受时人的羡慕。

昆曲本来也是俗文艺,后经文人艺人之手,发展得雅致起来,但过雅之后,却又成为小众化艺术,其统治地位逐被乱弹所代替。不过,作为一个剧种,昆曲并没有在剧坛消失。拍曲,仍是一些士子的雅好;少数昆剧团,也还存在,只是盛况不再;有些昆曲演员,同时也兼唱京戏,成为京昆双栖演员。

使昆曲重放异彩的,是一九五五年由黄源主持改编,由浙江昆苏剧团演出的《十五贯》。当时昆苏剧团虽然还存在,但已衰落不堪,演员的工资很低,生活非常艰苦,所演也只是一些旧戏。《十五贯》就是古人根据冯梦龙所编的小说集《醒世恒言》中《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一文改编的旧戏,《缀白裘》中就有。黄源看到了这出戏包含新的思想价值,针对当时肃反运动中存在的问题,突出了实事求是精神和调查研究方法,改编成功,深受观众的欢迎,也得到许多领导人的肯定。《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的社论,从“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出发,为老剧种的新生作出肯定。《十五贯》的改编演出成功,对昆曲的新生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吴中杰《雅俗之辨》,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观古今,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能让人们追捧和普遍赞誉的,往往是雅俗共赏的,毛泽东的哲学著作《矛盾论》《实践论》就属于这类作品。
B.在“昆乱之争”中,昆曲唱腔单一,只有昆腔;而京剧唱腔集合众家之长,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二黄调等,因此胜出,并成为戏曲中的头牌,冠以“京剧”之名。
C.梵高和黄宾虹的审美是超前的,他们的作品对观者的理解力和接受度有一定要求,所以在当时并不能被读者所接受。
D.昆曲在明朝得以高度发展,与明朝的商品经济获得发展且有一定的文化享受空间的时代特点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小李杜”的诗歌创作水平非常高,艺术造诣也不亚于李白、杜甫。但他们的诗歌晦涩,所以受众面和老百姓的接受度不高。
B.材料一材料二均采用层进式结构,结构清晰,并且在论证时都运用了举例证法和对比论证。
C.黄源改编的《十五贯》十分成功,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得到许多领导人的肯定,对昆曲的新生和发展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D.昆曲虽然盛况不再,但其唱腔雅致,剧本有文采,文化底蕴深厚,随着当今时代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可能会迎来一个发展的新契机。
3.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着力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城乡社区治理是一项线多面广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政府、社会、个体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实现共同行动、资源共享。加强城乡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基层治理党的领导体制,加强和改进城乡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强化基层政府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主导职责,促使其加强对城乡社区治理的政策支持、财力、物力保障和能力建设指导,不断提高依法指导城乡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其开展社区协商,服务社区居民的能力,激发城乡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动力。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在城乡社区发展纠纷调解,健康养老等各类社会组织,创新城乡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统筹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

城乡社区治理要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实现便民化、惠民化,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研究制定社区服务条例,完善支持社区服务业发展政策,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建设。创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强社区综合服务、兜底服务能力建设,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社区延伸,推行区域通办和跨区域办理。采取项目示范等方式,实施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探索社区服务机构与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合作机制。围绕群众的民生需求,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依托其开展就业、养老等服务,合理规划建设文化、体育等自助服务设施。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引导高校毕业生等从事社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需要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城乡社区治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以数字化推动治理精细化。统筹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强化系统集成、数据融合和网络安全保障,提高城乡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依托互联网十政务服务工程,推进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数据资源建设,完善社区与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深度融合,建设开发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和简便应用软件,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提升政策宣传,民情沟通,便民服务效能,推行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社区公共服务。

(摘编自张兴杰《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乡社区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落实,事关百姓福祉。
B.基层党组织具有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我们可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将其转化为治理效能。
C.不仅要研究制定社区服务条例,完善支持社区服务业发展政策,更要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建设。
D.城乡社区治理要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数据资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分析社区治理的重要性,然后提出论点:着力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B.文章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同时政府,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方能治理好社区。
C.文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要性。
D.文章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层次清晰,布局巧妙,论证严密,全文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乡社区治理具有系统性,因此只有坚持党的集中领导,才能实现共同行动、资源共享。
B.城乡社区治理涉及居民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所以我们要努力抓好这项工作。
C.创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强社区综合服务,就可解决跨省份跨城市交流问题。
D.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2022-07-04更新 | 6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用铁锅演示中国天眼,用扫帚模拟宇宙射线,把吃剩的碎骨还原成模型来普及古生物学……近两年,短视频平台成为科普新阵地,涌现出许多流量与好评齐飞的科普短视频与科普博主,让我们看到了科普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科普类短视频的走红反映了几个趋势。首先,信息传播从文字扩展到视频,拓宽了抵达彼岸的路径。其次,人们看视频也从追求娱乐转为追求知识,说明相当多的人既希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也希望借知识提高生活质量,诸如家庭场景下心脏复苏急救知识等科普视频,只要有通俗讲解,便会受到公众欢迎。此类实用性强的知识视频不仅有利于健康,甚至还能在紧急和危难时刻拯救生命。

科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于民,有助于提升科学素养。一些反科学、伪科学谣言之所以能够迅速传播,恰是因为部分人科学素养的缺乏。于国,有助于培养科技人才。把科普做好,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爱上科学,进而投身科技强国事业,科技创新大军才会后继有人。

基于此,创作者如何进行科学传播就变得至关重要了。正如作品翻译需要信达雅一样,科学传播也需要准易趣就是对科学知识的解读和诠释是准确的,至少是符合目前主流科学界的认知;就是让深奥的科学知识容易理解,让人能听明白;就是讲解生动活泼,使之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取材于李忱阳、张田勘、胡俊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近来,科普类短视频在网上颇受欢迎,但是,有些内容缺乏科学性。这些育儿方式,让孩子少长10厘米”“我们每天干的这些事,关乎巴西热带雨林存亡”“这几个手势在关键时刻能救命 ……一些貌似科普的内容是将前些年层出不穷的网络谣言短视频化,也难怪有媒体呼吁不能放任这类短视频跑偏。

网络谣言视频化,因其可视化而往往更具迷惑性,是新出现的一股浊流。一些缺乏必要资质的所谓创作者打着科普旗号,在视频中采用夸张的标题和言之凿凿的解说吸引眼球,实际上内容本身缺乏科学依据,经不起推敲。有些科普内容甚至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会诱发网民恐慌情绪。整治科普类短视频中的伪科学乱象,是维护网络环境风清气正、保障网民享受高质量网络生活的应有之义。

伪科学视频误导受众的问题应强化监管。职能部门应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审核平台在首页头条、App弹窗等流量集中位置是否存在伪科学视频;若平台纵容伪科学视频传播或清理违规信息责任落实不到位,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罚。针对伪科学短视频所涉内容领域广、种类多等情况,监管部门也可邀请各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辨别。此外,还应广开言路,积极听取网民的建议,引导社会力量共治共管。

特别指出的是,有人对网络学习产生了严重依赖,这一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必须看到,这些提供知识快餐的新型传播,无法取代科学化、系统化的专业学习。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获取知识,学习者的思考与辨析都至关重要。学习者只有通过思考与辨析,才能对自己所得到的知识去伪存真、正确领会。

(取材于梅麟、史志鹏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为什么会有白头发?记忆保存在哪里?时光能倒流么?……说起自己小时候读过的科普启蒙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被誉为共和国明天的一块科学基石的《十万个为什么》。

1956年,国家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们很受鼓舞。经过前期的摸索实践,1959年,最终确定要突破条框,从回答各种问题这一创新角度,为青少年编写一套自然科学类百科图书。大量科学界大师参与编写的这套经典书籍,成为中国最权威的少儿科普图书。仅第六版,就有768位优秀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参与编写。可以说,有一个‘院士天团’在为这部国民级科普书护航。

2022年,陪伴了一代代人成长的《十万个为什么》进入61岁。可这套国民级科普丛书并不是一位老爷爷,不仅历经6次改版更新,不久前更是紧跟潮流,从书本走向数字化短视频,让科学知识变得更有魅力。其实早在2021年11月,出版社便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注册了十万个为什么官方账号,邀请一批院士、教授参与制作科普短视频,他们利用各自所长,将《十万个为什么》中的问答以实验、动画、实景装置等各种形式展示讲解出来,更加通俗生动,便于青少年理解。目前部分视频已制作完成并上线,播放量超过几百万,获得众多网友好评。

曾担任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海洋分卷主编的汪品先院士表示,《十万个为什么》里有大量的富矿没有完全开发出来,这些科普短视频值得继续做下去。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冯杰表示,这些短视频所具有的全面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使之成为吸引民众接受知识的有效方式。本次推出视频版《十万个为什么》,是希望用短视频这一科普形式扩大科学知识的影响力,从而推动全社会树立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风尚。

(取材于赵语涵、吴翔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视频化的网络谣言相比于一般的谣言可能会更具迷惑性。
B.有些科普短视频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会诱发网民恐慌情绪。
C.“伪科学”短视频所涉内容领域广、种类多,需要社会共管。
D.科普短视频是一种“知识快餐”,会妨碍系统化的专业学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传播需要“准易趣”,其中的“易”要求在内容上不能传播深奥的科学知识。
B.科普类短视频在质量上参差不齐,大多数内容本身缺乏科学依据,经不起推敲。
C.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从回答问题的创新角度为青少年编写了《十万个为什么》。
D.与纸质科普书籍《十万个为什么》相比,短视频版会更新潮,更生动,更有魅力。
3.结合材料一或材料二的内容,说说材料三中《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短视频获得网友好评的原因有哪些。
2023-03-26更新 | 4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民意和舆论

童兵

①民意是整个社会普遍意志和意识的集中展现。通过对一定空间和时间民众的观察、捕捉、测量、分析与呈现,人们可以感知甚至洞见民众的所思、所盼、所喜、所恼,从而了解及把握民心向背及民愿所求。()能够以此为依据,为民执政,务实谋划。()可以透过广泛的民意考问自己的立场和追求,应对大众的异同及短长,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则可以根据民意察情理,判是非,既为官方喉舌,又当民众耳目,力求于人于事,皆以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和群体意愿为取舍。

②从广义上说,民意有时也称作舆论。舆论是大众就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公开表达出来的意见的综合。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认为,舆论实质上就是公共情绪。林肯甚至说,“公共情绪就是一切”。有了公共情绪,一切皆可成功;没有公共情绪,一切皆将失败。因此,这些铸造公共情绪的人,要比那些制造法律或者宣布判决的人要高深得多。

③然而,民意同舆论还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其中,民意的突出特点是非表层性和相对稳定性。民意是较大规模民众一般的内心活动和对某些事件、事态、机构、人物以及这些机构人物政策言行的相似或相同的评价,这种社会评价及社会情绪有时还可能伴随着相当规模的群体示向性活动。而舆论只是民意的初期形态,是处于表层的群体情绪。民众的所言所行,常常出于情感、心绪的激发而成,理智和理性相对较少,以言相传,以情相染的成分较重。舆论还是变动不居和改变难料的,因而又缺乏稳定性和可测性。朝意夕改,此事此地一种看法.另一地又持一种看法,是常有的情状。一个事件的冲击,可以让一些人冷静下来,又可能让一些人焦躁不已。一个意见领袖的一席话,可能改变一些人的意志,也可能坚定一些人的观点。

④民意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易于测知,在一段时间内较少变动。民意充盈着一定时域、地域特定人群甚至多数民众对公共事件、公共政策、公众人物的观察、思考与评价,这种砚察、思考与评价常常是理性的、务实的、感情成分少、客观成分多,因而作为民意的这种社会情绪,相对于一般舆论来说,显得厚实、有力、威慑性强。因此,民意比舆论更有威力,对官方的压力也更大。

⑤相对于官方意志而言,民意表达的是大众的意见、意志、要求和愿望,而官方意志体现的主要是政府的立场、观点和意愿。在一个民主化程度不高的社会里,所谓官方意志往往是主要官员尤其是高官的立场与观点,有的情况下,官方意志完全代表着最高长官、行政首长的立场与意愿。在这样的社会结构和权力权利关系下,民意不免会受到轻视、蔑视甚至践踏。

⑥就舆论的构成与布局看,一个社会至少存在着民间舆论与官方舆论两类。官方舆论依据与依附于官方意志生成与变动,而民间舆论则主要服从并服务于民众的根本利益与基本立场,虽然民间舆论有时可能由于种种压力会屈从于官方意志,也可能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奇从于官方意志,但民间舆论在总体和大局上总是从有利于伸张和服务于自身的根本利益与基本立场的原则是不会改变的,民间舆论不违背民意,为伸张与贯彻民意的原则是不会改变的。由此观之,民意比之官方舆论、官方意志实在、具体、稳定、尖锐,更有韧劲和耐力,也更有实践力和可操作性。此外,由民意操控的民间舆论也易转化为行为与行动,即转变为公共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超过官方舆论场而高看民间舆论场的原因,也是人们超过官方意志而敬畏和尊重民意的原因。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节)

1.在第①段的三处()中依次填入相应的词,根据上下文,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传媒业者 为政者 为民者B.为政者 为民者 为传媒业者
C.为政者 为传媒业者 为民者D.为民者 为传媒业者 为政者
2.第②段引用林肯话语的目的是。
3.根据上下文推测:下列不属于第③段“相当规模群体示向性”民意活动的是( )。
A.选举投票B.演讲呼号C.发表微信D.静坐示威
4.对“民意”和“舆论”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意具有相对稳定性;舆论只是民意的初期形态,是表层的群体情绪。
B.民意厚实有力、威慑性强;舆论因其可变性对官方的压力不如民意大。
C.民意一段时间内较少变动,易于测知;舆论则理性不足,缺乏稳定性.
D.民意更有韧劲和耐力;民意一旦操控舆论就转变为公共、群体性事件。
5.结合第⑥段内容,分析文中所附的两幅图蕴含的信息。
6.简要评价本文的思想意义。
2019-10-12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