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7 题号:19768212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郎士元

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天下混乱,中原士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仅向友人介绍了自己熟悉的江南风景,认为吴越风光他到任后自然熟悉。
B.诗歌使用“竹影”“山岚”“花木”等意象,写出了江南的自然和建筑的特点。
C.颈联对句借典故从历史渊源角度赞美江南风景,意在表明此地社会环境安定。
D.尾联作者刻画夜晚“猿啼海树”的画面,所营造的意境氛围与前面有所差异。
2.清人毛张健在《唐体肤诠》中评价此诗“不是劝驾,乃是催归”,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该如何理解这个评价。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坐吟

李白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金缸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

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注释】①金缸:铜制灯盏。②从:听凭,尽管。一说同“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冬夜起兴,三个“夜”字,节奏顿挫,强化了冬夜的凄冷和凝滞之感,直击人心。
B.第三、四句写井水结冰,月入幽闺,青灯凝明,映照着女子的泪光,营造出慵懒寂寞的氛围。
C.灯火熄灭,可知时间推移;耳畔传来男子的歌声,这歌声里有某种与女子情感相通的力量。
D.本诗从女性视角着笔,歌咏爱情应当建立在情投意合的基础上,是觉醒的女性的爱情独白。
2.本诗三次改变句式,使诗歌节奏不但灵活多变,且均切合女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024-04-15更新 | 2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六州歌头

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隆兴元年(1163年),南宋北伐溃败,主和派得势,将淮河前线边防撤尽,向金国遣使乞和。当时张孝祥任建康留守,写下了这首著名词作。②当年事:指靖康二年(1127年)中原沧陷的靖康之变。③洙泗:鲁国二水名,流经曲阜,此处代指中原地区。④弦歌地:指礼乐文化之邦。⑤区(ōu)脱纵横:土堡很多。区脱,匈奴语称边境屯戍或守望之处。⑥名王:此指敌方将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头写战事过后,词人极目远望,边塞内外一派衰草连天、悄然平静的景象。
B.“黯销凝”四句,追想靖康之变,语意分明,着上“殆”“非”二字,含义深远。
C.“干羽方怀远”借舜大修礼乐使远方苗族归顺之典,辛辣讽刺当今朝廷懦弱无能。
D.全词借《六州歌头》三言、四言形式,构成激越急促的节奏,读来倍感声情激壮。
2.词人屡次使用对比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请稍作分析。
2023-02-23更新 | 9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听郑五愔弹琴

孟浩然

阮籍推名饮,清风满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②

刘长卿

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

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心。

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

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

【注】①阮籍:三国魏人,“竹林七贤”之一。②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刘长卿只身离开京城,就任鄂岳转运留后。鄂渚在今湖北鄂州。③文姬:蔡琰,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曾滞留胡地12年。④此曲: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诗首联将郑愔比作阮籍,并点明环境,刘诗开篇即点明此曲为蔡文姬所作。
B.孟诗中的“下”“拂拭”两个词,表现了郑愔弹奏时的娴熟动作和潇洒姿态。
C.孟诗颈联写了弹琴者和听琴者的沉醉、陶醉之态,刘诗颈联实写了眼前之景。
D.刘诗融音乐和历史于一体,既是描写音乐的佳作,同时又兼具咏史诗的特点。
2.听完音乐后,两位诗人分别产生了哪些感慨。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3-08-23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