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6 题号:1977367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宁宗嘉泰四年春,韩侂胄定议伐金。时金为北鄙鞑靼等部所扰,有劝韩侂胄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者,侂胄然之。会邓友龙使金还,言金国困弱,用师之意益决。

开禧二年五月丁亥,侂胄下伐金诏。初,华岳谏未宜用兵。侂胄下岳大理,编管建宁。甲午,攻宿州、寿州、唐州、蔡州,皆不克。侂胄既丧师,始觉为苏师旦所误。召李壁饮酒酣语及师旦始谋事壁微摘其过以觇之因极言师旦怙势招权,使明公负谤。非窜谪此人,不足以谢天下。侂胄然之,翌日罢师旦。十月,金仆散揆分兵九道南下。后自引兵至淮,遣人密测淮水,惟八叠滩可涉,即遣奥屯骧扬兵下蔡,声言欲渡。守将何汝励以为诚然,悉众屯花靥以备之。揆乃遣赛不等潜师渡八叠,驻于南岸。官军不虞其至,遂皆溃走,自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遂屯瓦梁河,江表大震。三年春,时金已有和意,丘崈上疏乞移书金帅,以成和议;且言金人既指韩侂胄为首谋,宜暂免系衔。侂胄大怒,罢崈。四月,方信孺如金军,还言敌所欲者五事:一割两淮,二增岁币,三索归正人,四犒师银,五斩首谋。侂胄大怒,夺信孺官。侂胄怒金人欲罪首谋,和议遂辍,复锐意用兵。九月,张岩罢。岩自侂胄委开督府,费耗县官钱三百七十万缗而无寸功。十一月,史弥远请诛侂胄。皇后杨氏素怨侂胄,因使皇子进言:再启兵端,将不利于社稷。帝不答。后从旁力赞之,帝犹未许。后请命其兄次山,择群臣可任者,与共图之,帝始诺。夏震统兵三百,候侂胄入朝,至太庙前,即呵止之,拥至玉津园侧,杀之。嘉定元年六月,王柟以侂胄、师旦首至金。九月,诏以金国和议谕天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北伐更盟》,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召A李B壁C饮D酒E酣F语G及H师I旦J始K谋L事M壁N微O摘P其Q过R以S觇T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指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
B.移书,本身包含“致函”和“发布公告”两种意思,文中指发布公告。
C.岁币,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当时宋每年要向金缴纳绢银。
D.县官,一般用于称谓一县之长官,也可代指朝廷、官府,文中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劝韩侂胄利用金为鞑靼等部所扰的机会,伐金立功巩固地位,韩接受了这一建议。
B.金军统帅仆散揆分兵九路南下,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渡过淮河,大败宋军,震动江表。
C.丘崈与方信孺主张与金和谈,他们列出条件来推动宋金和议,结果都遭到韩侂胄罢免。
D.韩侂胄因北伐用兵不利引起多方不满,加之皇后撺掇,在上朝途中被夏震带兵杀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军不虞其至,遂皆溃走,自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
(2)侂胄怒金人欲罪首谋,和议遂辍,复锐意用兵。
5.皇后杨氏“使皇子进言”的意图是什么?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第四》,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B.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C.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D.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伍,均为古代居民基层组织,后以“闾伍”借指乡里民间。
B.百姓,最早本是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成了平民的通称,与“民”同义。
C.亲戚,指不包括父母在内的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关系的所有内外亲属。
D.三军,自周代诸侯大国设置三军,一军一般为一万两千五百人,后泛指军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穰苴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认为兵法首要的一条是严格执行纪律,即使贵为国君之宠臣,违反军法也要该杀就杀。
B.司马穰苴之所以要让国君的宠臣、国家尊重的大臣庄贾担任监军,是因为当时自己虽有将军的职位,却无相应的威望,人微言轻。
C.即使是国君的使者在军营里也不容许驾马车奔驰,如违反了也应斩首,但司马穰苴只是斩了使者的仆人,砍断了车子左边的杆子,宰了左边驾车的马。
D.司马穰苴既能严格执法,又能体恤士卒,深得士兵拥护,所以晋、燕两国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不等交战就赶忙撤退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2)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
2022-05-07更新 | 15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可以言时矣。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注:①题凑:古代贵族死后,椁室用厚木累积而成,木的头端都向内,称题凑。
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B.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C.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D.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群臣丧之                            丧:为…服丧
B.于是王乃使以马太官            属:叮嘱
C.于是庄王谢优孟                      谢:感谢
D.此可以言时矣                      知:同“智”,智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孟识礼,他主张用突如其来六畜的礼仪来安葬楚庄王的爱马,先把马埋进土中,再用粮食稻谷来祭祀它,最后火化。
B.优孟有辩才,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优孟投其所好,建议庄王以人君之礼葬马,使楚庄王认识错误,最终收回成命。
C.优孟重情重义,孙叔敖生前善待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果然帮助了他。
D.优孟智勇双全,他装扮成孙叔敖的样子去见楚庄王,以假乱真,后又凭自己“优”的身份以歌辞唱出为官的无奈,使楚庄王醒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2)“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
2020-06-11更新 | 2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太傅曰:“请入,图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日:“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敦。”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误,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古代官职名,和太师、太保一起,位列“三公”,文中的“太傅”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傅一般认为就是太子的老师。
B.足下,古代下级称谓上级,或同辈相称,用“足下”,意为“您”,属称对方的敬辞。
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
D.《战国策》是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B.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C.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D.太子丹听说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和田光商议重大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
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2)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2020-01-03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