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王安石(1021-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0 题号:1981382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答司马谏议书

(宋)王安石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材料二:

与王介甫第三书

(宋)司马光

光惶恐再拜,重辱示谕,益知不弃外,收而教之,不胜感悚,不胜感悚。

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授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②赊贷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今之散青苗钱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之息,谓之不征利,光不信也。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壬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盘庚曰:今我民用荡析离居岂汝威?用奉畜④汝众。又曰: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⑤。又曰:非废厥谋,吊由灵⑥。盖盘庚遇水灾而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

幸恕其狂愚。不宣。光惶恐再拜。


(注释)①本文为司马光回复《答司马谏议书》的书信。②泉府:是周朝时的政府财政金融机构。③荡析离居:家人离散,没有定居。④奉畜:抚养。⑤攸箴:所规诚。⑥吊由灵:吊:善,指迁都善事。灵:专门负责占卜的人,据说可传达上帝的命令。
1.下列两句话中划横线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冀君实或恕也          益知不弃外
B.人习于且非一日       有司非其人
C.义而后动                 夫议法以授有司
D.终必不蒙见             介甫偶未之
2.下面关于文章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篇文章都属于书信,内容上体现了驳论文的特点,有破有立,但语气仍不失礼貌。
B.“某启”为旧时书信用语,“某”指收信人,“启”是打开,有不要宣扬保密的意味。
C.再拜,本为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也用于旧时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D.垂意,敬辞,多用于别人(上级或长辈)对自己的行动,类似词有“垂青”“垂怜”等。
3.下列画横线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故今具道所以
B.于反复不宜卤莽
C.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D.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
4.材料二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
B.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
C.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
D.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
5.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②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
6.材料一、材料二中都使用了盘庚的事例但作用迥异,请作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昌明,字子明,其先南皮人。少则庄重谨密,治经章解句达,老师宿学,誉叹以为贤己。孙奭领国子监,一见待以公相,数言其学问当在人主左右。天禧元年,献文章,召试,赐同进士出身,除常州普陵县主簿。景佑元年,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乃始置崇政殿说书,而以其为之。昌明于传注训诂不为曲释至先王治心守身经理天下之意指物譬事析毫解缕言则感心自仁宗即位,大臣或操法令断天下事,稽古不至秦、汉以上,以儒术为疏阔,然上尝独意尧、舜、三代,得昌明以经开说,则慨然皆以为善,而昌明由此显矣。

未几,遂以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权判吏部。河北虫旱,以昌明安抚,举能诎奸,于利害多所兴除。又以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刘平为西夏元昊所得,边吏以降敌告,议收其族,昌明言:“汉杀李陵母妻子,陵不归而汉悔;真宗抚王继忠家,后赖其力,且平事固未可知。”乃不果收。

庆历二年,契丹来求地请婚,昌明主其使,责以信义,告之利害,客绌服不能发口。执政议使契丹攻元昊,昌明曰:“契丹许我而有功,则必骄以弱我,而责报无穷已。且唐中极衰时,听吐蕃击朱泚,陆贽尚以为不可,后乃知吐蕃阴与泚合,而阳言助国,今独安知契丹计不出此?”乃言所以待契丹者凡六事,上皆行其策。

七年,乃除武胜军节度使兼河北安抚使。王则谋举大名府反河南、北,使其党挟书妄言,冀得近昌明,昌明疑其为奸,考问具服,则惶急不及会,独婴贝州以反。昌明即使部将王信、孟元、郝质驰兵操攻,且自出搏贼。贼所以擒灭,功居多。治平二年六月告疾,七月成寅薨于第,赠司空兼侍中,谥曰文元。

(节选自《王文公文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昌明于传注训诂/不为曲释/至先王治心守身经理天下之意/指物譬事/析毫解缕/言则感心
B.昌明于传注训诂/不为曲释至先/王治心守身经理天下之意/指物譬事析毫/解缕言则感心
C.昌明于传注训诂/不为曲释至先/王治心守身经理天下之意/指物譬事/析毫解缕/言则感心
D.昌明于传注训诂/不为曲释/至先王治心守身经理天下之意/指物譬事析毫/解缕言则感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文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
B.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C.权判,兼职代理官职,与摄、署同。
D.契丹,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后改为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昌明性情庄重,治学严谨。他对经书的理解让一些饱学之士自愧不如,连国子监的孙奭也认为,凭他的学问应该常伴皇上身边。
B.贾昌明熟通历史,直言敢谏。在担任御史时,他借助李陵和王继忠事件,力排众议,为被俘边将李平辩解,最终救下了李平全家。
C.贾昌明老成谋国,虑事深远。他敏锐的洞察出契丹攻打元昊是一场骗局,并以唐朝的史实证明,契丹在勾结元昊,共同欺骗宋国。
D.贾昌明文武双全,有勇有谋。在平定王则的叛乱中,他先发制人,指挥若定,并亲自出马,擒住叛贼,立下了大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昌明主其使,责以信义,告之利害,客绌服不能发口。
(2)昌明疑其为奸,考问具服,则惶急不及会,独婴贝州以反。
2020-08-01更新 | 3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锲而不
B.险以远,则至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无物以之,亦不能至也     彼与彼年若也
D.尽吾志也不能至者          非利足也,致千里
2.下列句子中与“句读之不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不拘于时B.蚓无爪牙之利
C.此余之所得也D.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图,古代印度文字梵语的音译,意为佛、佛塔等,文中指佛教徒,即和尚。
B.阳,古代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阳。
C.跬,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D.经传,经指经书,如“六艺”,传,指解释经书的著作。
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5.本文虽是一篇游记,但重点并不是山川风物的描绘,而是因事说理,体现宋代散文的理趣。请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况王安石在这次并不尽兴的游玩中得出了什么“理”,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
2023-11-30更新 | 8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各题。

(一)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二)

二月二十七日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司马光惶恐再拜,介甫参政谏议阁下:光居常无事,不敢涉两府之门,以是久不得通名于将命者。春暖,伏维机政余裕,台侯万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光不才,不足以辱介甫为友,然自接侍以来十有余年,屡尝同僚,亦不可谓之无一日之雅(交往)也。虽愧多闻,至于直、凉,不敢不勉;若乃便辟、善柔,则固不敢为也。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之道,出、处、语、嘿,安可同也?然其志则皆欲立身行道、辅世养民,此其所以和也。……

自古人臣之圣者,无过周公与孔子,周公、孔子亦未尝无过,未尝无师。介甫虽大贤,于周公、孔子则有问矣,今乃自以为我之所见,天下莫能及,人之议论与我合则善之,与我不合则恶之,如此方正之士何由进,谄谀之士何由远?方正日疏、谄谀日亲,而望万事之得其宜,令名之施四远,难矣。夫从谏纳善,不独人君为美也,于人臣亦然。昔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之善否。或谓子产毁乡校,子产曰: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介辅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不少降辞气,视斧钺鼎镬如无也。及宾客僚属谒见论事,则唯希意迎合,曲从如流者,亲而礼之;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便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明主宽容(如)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昔王子雍方于事上而好下佞已,介甫不幸亦近是乎?此光所谓自信太厚者也。

《诗》云:周爰咨谋。介甫得光书,倘未赐弃掷,幸与忠信之士谋其可否,不可以示谄谀之人,必不肯以光言为然也。彼谄谀之人欲依附介甫,因缘改法,以为进身之资,一旦罢局,譬如鱼之失水,此所以挽引介甫使不得由直道行者也,介甫奈何徇此曹之所欲而不思国家之大计哉?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彼忠信之士于介甫当路之时,或龃龉可憎,及失势之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士于介甫当路之时,诫有顺适之快,一旦夫势,必有卖介前以自售者矣。有介前将何择焉?……不宣。光惶恐再拜。

(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有删节)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朝廷士大夫而已             特:只,仅仅
B.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度:考虑
C.名之施四远             令:让,使
D.与忠信之士谋其可否       幸:希望
2.下列各项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议事每不合       昔王子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
B.至于怨诽       自古人臣圣者,无过周公与孔子
C.膏泽斯民       是久不得通名于将命者
D.上欲变此       自以为我之所见
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B.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C.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D.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王安石变法周年之际,司马光写了《与王介甫书》这封长信给王安石,对变法多所指责。其言论偏于保守,但亦有切中时弊之论。
B.王安石与司马光二人政见相同,但是在书信往来中始终抱着互相猜疑的态度委婉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并坚持自己的政见。
C.王安石针对司马光提出的种种指责,引出“名实”这一根本问题,高屋建瓴,意在深刻揭示出事情的本质,为变法正名。
D.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行文刚而柔,直而婉,重波迭浪,层层推进,宛转中自有一种咄咄逼人的锐气。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则多用短句,句式整齐,鲜明地表现了作者斩钉截铁的坚决态度,增强了辩驳气势。
5.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向俗自媚于众为善
(2)介甫奈何徇此曹之所欲而不思国家之大计哉?
2021-07-02更新 | 3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