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8 题号:1981645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京师穷市上,有古铁条,垂三尺许,阔二寸有奇,形若革带之半,中虚而外绣涩,两面鼓钉隐起,不甚可辨。持此欲易钱数十文,人皆不顾去。积年余,有高丽使客三四人,旁睨良久,问:“此铁价几何?”鬻铁者谬云:“钱五百。”使客立解五百文授之。其人疑不决,即诡对曰:“此固吾邻人物,吾询主者。”顷之,使客复来。鬻者曰:“向几误,主者言非五金不可!”使客即割五金,无难色。其人又为大言曰:“公等误矣,吾曹市语,举大数以为言,五金盖五十金云。”使客曰:“吾诚不惜五十金,但不得更悔。”鬻铁者私念:一废铁夹条增价五十金借令失此售主并乞数十文钱亦不可得。因曰:“吾以此博公多金,保无后言。公幸告我,此为何名。”使客请:“先定要约,而后告子。”

时观者渐众,使客乃举五十金畀鬻铁者,而以若带者付其徒乘马疾驰去。其去远,始告众曰:“此名定水带,昔神禹治水时,得此带九,以定九区,平水土。此乃九之一,若携归吾国,价累钜万,岂止五十金而已哉?”又问得此何所用,使客曰:“吾国航海,每苦海水咸不可饮。一投水带其中,虽咸卤立化甘泉,可无病汲,是以足珍耳。”市有好事随至高丽馆,请试验之。遂命汲苦水数石,杂盐搅之,投以水带,水带沸作鱼眼数十。少顷掬水饮之,甘冽乃胜山泉。遂各叹服而去。

鬻铁者言,闯陷京师时,得自老中贵,盖先朝大内物也。嗟嗟!自经变故以来,凡天府奇珍异宝,流散人间、泯泯无闻者,何可胜数?独是带为高丽使所赏识,顿增身价百倍,不胫而走海外。物之显晦,固自有时哉!

(节选自詹钟玉《记古铁条》)

材料二:

张山来曰:既是神禹时物,不识高丽使人何以知之?殆不可解。

(节选自张潮《虞初新志》)

【注】①闯:闯王李自成。②中贵:宦官。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首都的称呼,明清时期一般指北京。“京”指人口多,“师”指规模大。
B.高丽,又称高丽王朝,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国土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朝鲜半岛中南部。
C.“俟吾询主者”中的“俟”指等待,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的“俟”含义相同。
D.“度其去远”中的“度”指推测,与司马迁《鸿门宴》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的“度”含义相同。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都的旧货市场上,有人售卖古代的铁条,虽然价格便宜,但人们并不认识这个铁条,也不知道它有什么用,于是理也不理就离开了。
B.高丽使者想买铁条,卖铁条的人多次欺骗他们,抬高铁条的价格,高丽使者并不生气,在卖者许诺不会反悔之后,双方以五十金成交。
C.高丽使者告诉大家这个铁条是大禹治水时用于平定九区、平和水土的定水带,张山来认为“既是神禹时物”,高丽使者不可能认识此物。
D.市场上有好事者跟随使者回到高丽馆,请求试验铁条,结果果然和高丽使者所说的一样。人们询问卖铁条的人,才知道铁条原是前朝宫中的物品。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命汲苦水数石,杂盐搅之,投以水带,水带沸作鱼眼数十。
(2)独是带为高丽使所赏识,顿增身价百倍,不胫而走海外。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在相应位置划分。每错一处扣1分。
一 废 铁 夹 条 增 价 五 十 金 借 令 失 此 售 主 并 乞 数 十 文 钱 亦 不 可 得
5.文中买下定水带的高丽使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耻师焉,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可怪与欤!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        不:通“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人:超过其他的人
2.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闻道也固先乎吾。
A.皆出于此乎?B.吾未见明也
C.可怪也欤D.授之书而习句读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耻师焉/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
4.对选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遣,吾未见其明也。
2021-01-02更新 | 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 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破荆州(当)       东望武昌(现在湖北鄂城,不是现在的武昌)
B.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匏樽以相属(葫芦)
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知不可乎骤得(数得,即多有所得)
D.驾一叶之扁舟(形容船小)   江陵(向下)
2.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托遗响于悲风B.客有吹洞箫者
C.大王来何操D.月出于东山之上
3.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客人从跟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消云散。
D.这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2020-02-02更新 | 2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苏轼《赤壁赋》)

(二)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予自钱塘移守①胶西,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园囿,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萁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运,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②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大息,思③准阴之功,而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渝④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

(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胶西:即密州。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先任开封府推官,继任杭州通判,后改任密州太守。②师尚父:吕尚、即姜太公。③淮阴:淮阴侯韩信。④渝(yuè):煮。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吾与子渔于江渚之上/樵:砍柴
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C.舟楫之安/释:放弃
D.而其不终/吊:慰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师道不传也久矣
B.挟飞仙邀游/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于是治园囿/皆出于此乎
D.夏凉冬温/吾尝终日思矣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C.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D.庶几有隐君子乎?
庶人中也会有几个隐居的君子吧?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体现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超然台记》详细记载超然台的四季美景,作者在这里获得了真正的快乐,也深刻反思自己在政事上的愚拙平庸。
D.《赤壁赋》保留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句法骈散结合,句式多变:《超然台记》融议论、抒情、描写于一炉,笔意流畅。
5.给下面的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A.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B.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C.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D.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6.把下面两个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
(2)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2022-02-17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