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韩愈(768-824)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9 题号:1983015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有删改)

人失其道,则失所以为人,犹无其身,则无所以为生也。故父母生而师教,其理本无殊异。此七十子之服孔子,所以可与之死,可与之生,东西南北,不敢自有其身。非情亲也,理势不得不然也。经师授受,章句训诂;史学渊源,笔削义例,皆为道体所该。竹帛之外,别有心传,口耳转受,必明所自。此则必从其人而后受,苟非其人,即己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学问专家,文章世,其中徐甘苦,可以意喻,不可言传。此亦至道所寓,必从其人而后受,不从其人,即己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苟如是者,生则服勤,左右无方,没则尸祝俎豆,如七十子之于孔子可也。至于讲习经传,旨无取于别裁;斧正文辞,义未见其独立;人所共知共能,彼偶得而教我;从甲不终,不妨去而就乙;甲不告我,乙亦可询,此则不究于道,即可易之师也。其所取法,无异梓人之惎琢雕,红女之传絺绣,以为一日之长,拜而礼之,随行隅坐,爱敬有加可也。

巫医百工之师,固不得比于君子之道,然亦有说焉。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其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亦当生则服勤,而没则尸祝者也。古人饮食,必祭始为饮食之人,不忘本也;况成我道德术艺,而我固无从他受者乎?

(选自章学诚《师说》,有删改)

【注】①惎(jì):教,指点。②絺(chī)绣:绣有彩纹的细葛布,此处泛指刺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其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
B.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其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
C.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其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
D.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其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巫医,巫师和医师。古人多求助于鬼神以治病,故“巫”“医”多并提,后才分开。
C.材料二“文章经世”的“经”与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的“经”意义和用法相同。
D.材料二“疾徐甘苦”的“疾”与荀子《劝学》“声非加疾”的“疾”意义和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运用三组对比。即在从师方面,将古代圣人和当今众人、为孩子和对自己、士大夫和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作了鲜明对比。
B.材料二第一段运用七十弟子侍奉孔子的例子,来说明对待“不可易之师”,弟子应该竭力服侍,老师过世后也应该祝祷祭祀。
C.材料二论及三种“不可易之师”:使人获得“至道”的老师,可以传授精深专业技术的老师以及能带来强烈感发启示的古人。
D.材料二表明,虽然“可易之师”与“不可易之师”的区别很大,但是弟子侍奉老师都应该恭敬有加,都应该秉持同样的态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此亦至道所寓,必从其人而后受,不从其人,即己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
【知识点】 韩愈(768-824)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求学的人。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C.吾从而师之                                 从而:跟随(他)。
D.君子不齿                                     不齿:不值得谈论。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古人指文辞的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
B.童子,与科举考试中的“童生”意思相同,都指未成年(古代一般是14岁以下)的读书人。
C.小学,古代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今天指的是接受最初阶段教育的学校。
D.六艺经传,“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是解释经书的著作。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没有经常可以学习的老师,孔子就多次更换老师,因为只要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B.韩愈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相互学习的风气大加赞美,因为在学习方面他强调有教无类,学习不应该有等级差别。
C.文章谈论了从师学习的态度,认为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
D.作者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择师标准出发,推论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的论断。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023-08-19更新 | 16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而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岂可怪也欤!

1.对下列句子朗读语气停顿划分正确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圣益圣,愚益愚”的意思是
A.圣人增加了才智,愚人增加了愚昧。
B.圣人帮助圣人,愚人帮助愚人。
C.智慧使圣人更聪明,愚昧使愚人更愚笨。
D.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3.与“择师而教之”一句中“师”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不耻相师。
C.犹且从师而问焉
D.吾从而师之。
4.“小学而大遗”一句中“小”与“大”的意思分别是
A.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B.年幼的人;年长的人。
C.年幼的时候;年长的时候。
D.数量小的;数量大的。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意思是
A.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非常羞愧;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感到近乎谄媚。
B.自己地位低,就非常惭愧;自己官职高贵,就变得狂妄。
C.地位低的向地位高的学习,就感到羞耻;官职大的向官职小的学习,就近乎谄媚。
D.地位低贱,就会有羞耻之心;官职高贵,就会有献媚之举。
2020-05-06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愈为作《讳辨》,然卒亦不举。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迳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与游者权璩、杨敬之、王恭元,每撰著,时为所取去。贺亦早世,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

(节选自《新唐书·李贺传》

文段二:

愈与李贺书,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今上章及诏不闻讳”“”“”“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耶?

(节选自韩愈《讳辩》)

【注】①周文王名昌、武王名发,周公有诗曰“在昌厥后”“骏发尔私”。②孔子曾说过“守不足徵”“某在斯”。孔子母亲名叫“征在”,孔子说“征”时不说“在”,说“在”时不说“征”。③唐高祖名虎、太宗名世民、世祖名昞、玄宗名隆基、代宗名豫。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辞尚A奇诡B所得C皆惊迈D绝去E翰墨F畦迳G当时无能效者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丙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指完成,在句子“援笔辄就如素构”与“然卒亦不就举”中词义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相同。
C.考,指考察,与《石钟山记》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意义不同。
D.讥,指讥刺、指责,与齐威王的昭告“谤讥于市朝”中的“讥”意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二第一段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写信劝李贺参加进士考试,且认为他必将考中。
B.朝野众口一词地提倡避讳,韩愈却明确地反对避讳。
C.皇甫湜认为:韩愈不明白劝李贺举进士的严重后果。
D.“然”表达了对获罪的清醒认识和反对避讳的态度。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贺亦早世,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
(2)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
5.根据两则材料,你认为李贺没有考进士的原因是什么?请说出你的结论及理由。
2023-07-09更新 | 1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