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1984527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幻文学的深远意义在于对人类未来的想象与阐释。科幻小说《三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让我们看到在美食、戏曲、熊猫等传统方式之外,中华文化传播的更多可能。科幻让中国故事呈现更丰富多元的面貌,也让世界上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当代中国,了解当代中国人对于科技与未来的想象。在推动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历史性进程中,我们需要脚踏实地提升科幻文学的创作水平,扩大作者队伍,开拓题材与风格,寻找与中国情感、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相连接的中国科幻故事。

进一步提升作品的科学维度。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性转型期,从依靠人口红利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驱动的传统经济模式,向依靠科技创新与制度优势驱动的新型现代化社会升级。国家大力发展航天科技、量子物理、人工智能、5G通信、生物基因、区块链等面向未来的尖端技术。这些技术为民众所认知、理解、接受,将为国家实现顺利转型建立文化基础。科幻创作者应该主动接触、学习、吸收最新的科技发现与成果,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并转化为创作素材。通过官方或民间机构组织的科技企业采风活动、与科学家面对面活动等,深入第一线交流探访,让科技与科幻真正做到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创作出真正反映时代科学理念与精神的优秀作品。

进一步拓展作品的美学维度。科幻作品要走向大众,走出国门,就要求创作者了解不同受众群体、不同媒介形态、不同文化背景的审美特征,有技巧、有策略、有创新地融合不同的艺术形式与表达方式,使科幻真正为大众所喜爱。在这一维度上,已经有颇多成功案例可以借鉴。近年来,国漫、国潮方兴未艾,将传统文化与二次元、时尚产业、衍生品市场融合,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将科幻类型叙事与中国传统文化、情感范式、价值观念、美学标准进行有机嫁接、融合,并创造出具有影响力的作品,是我们这一代创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进一步深挖作品的人文维度。正如电影《流浪地球》向我们展示的,一场想象性的全球生态危机,让我们所熟悉的世界秩序被全面颠覆,它所形塑的审美经验是陌生化的,却不是与现实完全无涉,观影引发的大众对于当下环境、人伦、科技与价值观的反思与警示,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其他形式的科普宣传。这就是科幻的价值与意义。

很多科幻作品表达了对生态危机、技术滥用、生命伦理的严肃思考。科幻既是对科学的仰望,也是对科学的警惕,这种敬畏交加的二元性,构成了科幻的内在矛盾和独特思维。人们越依赖科学、越相信科学,同时也就对科学越抱有敬畏和疑虑,越需要超越科学的视野,需要人文的关怀。但这种超越和关怀又无法脱离科学而存在,依然必须与科学共生共存。这正是科幻能够走向大众的人文根基。

今天,科幻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文学范畴,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与思维范式。普及中国前沿科技成果,在教育领域推进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升整个社会的创造力,这些举措都可以通过科幻小说、动漫、影视等全媒介形态的优秀内容创作来实现。

科幻文化产业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扶持,也需要尊重客观规律与科学方法。让我们抱持耐心,期待中国科幻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迎来更加蓬勃发展的时代。

1.下列关于“科幻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科幻小说《三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说明科幻文学也可以成为和熊猫等一样的传播中华文化的方式。
B.科幻作品要走向大众,走出国门,就要求创作者融合不同的艺术形式与表达方式,使科幻真正为大众所喜爱。
C.很多科幻作品表达了对生态危机、技术滥用、生命伦理的严肃思考,这种思考既是对科学的仰望,也是对科学的警惕。
D.科幻作品的水平可从科学、美学、人文维度来提升,可见要创作出优秀的科幻作品是离不开文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推动中国科幻走向世界,我们需要寻找与中华文化相关的科幻素材,讲中国的故事,说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B.我国要实现向新型现代化社会顺利转型,决定性因素是民众认知、理解、接受尖端技术,建立相应的文化基础。
C.科幻文学的深远意义在于对人类未来的想象与阐释,今天,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文学范畴,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D.中国科幻如果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在全社会关注与扶持下,假以时日,终将迎来更加蓬勃发展的时代。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三个维度论证创新离不开文学哺育这一论点。
B.文章第三段以国漫、国潮为例,是为了论证创作出优秀的科幻作品是这一代创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C.文章第四段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证明了科幻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远远超过其他形式的科普宣传。
D.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以说理为主,同时也列举了确凿的事例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网售影印书内容不规范
上网检索“古籍影印”,至少能够搜到几十家从事古籍影印服务的网站。这些网站售卖的古籍中,除个别版本价格昂贵外,大多售价十分便宜,贵的才上百元。比如一本50页的古籍影印书,售价还不到30无,可传统的古籍影印书,同样页码的售价至少为150元,有的达到300元。对于如此悬殊的价差,有网站方面表示,这是因为数字技术的普及降低了古籍影印的成本,“古籍影印就是拿来就印,扫描、修版、印刷,一本书就算齐活了”。
不过,买来这些所谓的古籍影印图书翻阅一下,感觉有些惨不忍睹。看外观,这些书大多采用胶自动印刷,有的也不像传统的古籍影钱书那样采有线装书的装帧风格;翻开内部,书中的字迹十分模糊,读起来真有些吃力。在专业人士眼里,这些图书的问题可就更多了。中国书店琉璃厂店副经理刘易臣说,最近有顾客带着从网上买来的古籍影印请他帮忙鉴定,他发现这些书前无序后无跋,既无定价,也无印数,完全不合规矩。
不少廉价书都有是盗版货
“书林书局”是一家售卖古籍影钱图书的网站。该网站负责人称,其可提供的古籍和民国图书期刊有数十万种。至于这么多的古籍底本是从哪儿来的,这位负责人称是商业机密,不便透露。但这些所谓的机密,业内人士心里其实都是很清楚。
“这类书这所以售价低是因为有不少是盗影印的”。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翁连溪揭穿了其中的秘密。据他介绍,这些网上卖家通常会翻拍正规出自版社的影印图书,掐头支了尾,你出版说明、图书信息等一律没有,以些节省大量成本。“一般来说,影印图书底本费很高,宋代版本一本需要50元,明清版本一本就要二三十元。如果没有了底本费,三本自然降低了很多。“翁连溪分析说。
偷工减料是廉价古籍影印书常见的问题。原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总编辑徐蜀介绍说,他最近与一家出版公司合作策划古籍影印书,但在审稿的时候发现,120卷的《史记》竟然只剩下四五十卷,有一半以上都被删掉了。
古籍影印是个专业活儿
在网上商家口中,古籍随随便便就能影印出来,可在专家眼中,这是个精细活儿。中国书店总经理于华刚指出,古籍影印过程中,古籍底本的选定十分重要,要有阅读价值、文物价值,还要品相好,清晰度高,完整性好,无虫蚀,无破损,纸墨俱佳,论著本如果品相太差,就只能忍痛割爱。他特别强调,这个过程需要由专家来把关,不能随便行事。
廉价古籍影印书中常被略去的出版说明,在专家们看来更是不能减省的。于华刚说,出版说明要交代古籍的基本信息、作者的生平以及底本的选择等,并要查对很多工具书、相关著述,经过初审复审几道程序方能过关。“此外,古籍成书的过程,也应该交代清楚,那些精彩的史实故事有助于读者更读者更深入的研究。“在他看来,一些廉价古籍影印书省略了这一项内容,对读者是很不负责的。
规范一直是个空白
廉价劣质古籍影印书的泛滥,暴露了这个领域规范缺失的尴尬。“我们现在大量推出的古籍影印书,在体例上驳杂混乱、千行其是,缺乏统一的合乎学术要求的影钱规范。这种体例驳杂的影印本,既然不可能为保存古籍版本提供更多的助益,也不可能成为学术研究的羽翼。”古籍许逸发批评道。
实际上,这些年不断有学者呼吁,出台关于古籍影印的出版规范。许逸发说,相关部门曾经过古籍影规范出台过征求意见本,但是随着机构调整,这个征求意见本最后不了了这之。“规范的古籍影钱应该具有诸多条件,比如所采用的底本具有一空学术价值或文物价值,撰写足以反映当代学术研究水平的序文,制定新的目录或索引,这些都应该在出版规范中强调。”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尽快填补上这个空白。
(选自《北就日报》2015年5月6日,有删改)
1.下列对调查报告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正版的古籍影钱图书价格高昂,而一些在网销售的古籍影印图书的价格十分低廉,一些古籍爱好者觉得这些网售的古籍影印图书物超所值。
B.传统古籍影印书的成本远高于网售古籍的影印书的成本,同样页码的古籍影印书和网售古籍影印书,前者的价格是后才的5倍甚至10倍。
C.网售古籍影印书的封面大多采用胶版印刷,这比传统的古籍影印书的印刷工艺精良,质量更好。但网售古籍影印书内而字迹模糊,还有很多细节不合规矩。
D.“书林书局”网站的负责人多次谎称他可以提供数十万种古籍和民国图书期刊,该负责人把古籍底本从哪儿来视为商业秘密,不轻易向他人透露。
E.古籍专家许逸民批语了现在推出的古籍影印书没有统一体例的状况,他认为规范的古籍影印应该具有诸多条件,而现在这些条件都不具备。
2.廉价古籍影印书成本低有哪些原因?请简要分析。
3.文中说“古籍影印是个专业活儿”。古籍影印的专业性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分析。
4.这篇调查报告的写作意图有哪些?请根据全文简要探究。
2016-11-18更新 | 3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这类病毒原本可能存在于野生动物身上,病毒被引到人身上,与一些人乱杀、乱吃野生动物有关。而事实上,野生动物不仅在营养上没什么优势,吃了还可能致病。人类历史上夺走近2500万欧洲人生命的黑死病,祸首就是来自老鼠、旱獭身上的病菌;导致SARS的冠状病毒源自蝙蝠,并以果子狸为中间宿主……虽然吃的时候烧熟、煮透可以杀死绝大多数微生物,但在捕捉、运输、储存及销售过程中,相关人员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动物活体或冻货,依然有很大的概率被各种细菌、病毒感染。这些野味没有经过正规的检验检疫,一旦携带可传染人的病原体,后果不堪设想。17年前的SARS,今天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都是惨痛的教训。

(摘编自《善待野生动物,别让舌尖上的疫情重演》)

材料二:

不论细菌还是病毒,都要突破人体的重重防线才能够完成入侵,但人体终将发现它们的存在,因为人类的免疫系统有着自己的防护措施和预警机制。

人类保护自己的方式首先是防御,皮肤和黏膜使人体形成了一个相对密闭的系统,当有害物质将要侵入人体时,皮肤和黏膜会将外界致病因素阻挡在体外。接下来,黏膜表面和人体内部会有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在巡逻,防范病原体的入侵。以溶菌酶为例,它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流出而使细菌溶解;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结合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因此,该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当强大的病原体突破了前两道防线后,人体的反攻才刚刚开始。通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和特殊的免疫细胞的分析,人体生产出了可以特异性识别入侵物的抗体,抗体可以让病原体粘连在一起,不再具有入侵性,最终暴露在细胞间的病原菌会被杀灭。但入侵了细胞的病毒是否就安全了呢?非也!人体可以精妙地识别哪个细胞被病毒感染了,进而派出杀手杀死被感染的细胞,释放细胞内部的病毒,供抗原消灭。

然而,人体的反击是需要时间准备的,病原体就会通过这样的时间间隙大肆入侵,占领人体。细胞感染一度成为人类最大的敌人。比如当年鼠疫在欧洲叫黑死病,曾在几年间就使欧洲人口减少三分之一;我国现在还将鼠疫和霍乱列为甲类传染病。直到抗生素的发现和推广,人类才控制了细菌感染的暴发。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作用,通过破坏细菌细胞的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改变内部代谢,阻碍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等,进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但是,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因为细菌和病毒的结构完全不同。由于细菌拥有细胞壁,还有自己的核酸复制机器和核糖体,所以抗生素只要针对这些靶点设计,就能保证杀伤细菌,且对人类的副作用很小。但是,病毒没有细胞壁,没有自己的核酸酶,也没有核糖体,它所有的功能都依靠宿主细胞来完成,所以抗生素并不能杀死病毒。

理想的抗病毒药物是既能作用于病毒增殖周期的某个或几个环节,予以干扰或阻断,又不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常见的药物病毒唑,会干扰病毒复制所需的RNA的代谢,从而起到抑制病毒扩增的作用,但对人体有很大的副作用。

针对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研人员也在细胞水平上初步筛选出了对新型冠状病毒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物。但对于病毒的治疗,人类始终没有找到像抗生素一样具有普适性的特效药,积极的治疗都是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去对抗病毒,因为只有生物本身才真正懂得如何对抗生物。

(摘编自《专家详说细菌和病毒》)

材料三:

传染性疾病即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人类经历了无数恐怖的传染病,诸如天花、鼠疫、1918年甲型流感,动物疫病中也有牛瘟、口蹄疫、禽流感等。技术革命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清洁饮水、免疫接种、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拯救了无数生命。但是生物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它可以带来人类文明,也可以威胁人类生存。生物技术若被人谬用,将对人类健康、农业、环境造成威胁。可能被谬用的生物技术,包括病原微生物的改造与合成、基因编辑、种族基因武器、仿生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只要是一个懂生物技术的人,随便在实验室就可以人工合成病原。小儿麻痹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可以通过大家熟识的小儿麻痹糖丸预防。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实验室,就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加拿大的科学家人工合成了类似天花的马痘病毒。先进的DNA合成和基因编辑技术让科学家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使有害细菌变得更致命,甚至可以将随处可见的微生物制造成武器,经过特定基因修饰的微生物一旦侵入人体就会快速产生致命毒素。2016年美国国家情报部门已将基因编辑技术列入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清单。

(摘编自《〈生物安全法〉对传染性疾病防控的重要意义》)

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流程,最准确的一项是(     
A.   
B.   
C.   
D.   
E.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染性疾病规模式暴发,是人们通过乱杀乱吃把原本存在于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引到自己身上造成的。
B.目前的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的结构来杀灭细菌,但对没有细胞壁、核酸酶以及核糖体的病毒是无效的。
C.在没有找到普适性特效药之前,人们只能暂时借助某些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物以及自身免疫力来对抗病毒。
D.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合成病原体的难度大大降低,懂得生物技术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制造致命病菌。
3.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病原体会利用人体反击需要时间来入侵人体,科学家如果能找到相应办法,或许能提升人体防御能力。
B.抗生素与溶菌酶在杀死细菌的机理、过程上是一致的,都是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来杀灭病菌。
C.人们使用的常见抗病毒药物病毒唑虽然有副作用,但是对病毒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没有任何影响。
D.当前针对没有细胞壁、核酸酶以及核糖体的病毒进行防治的最理想方法就是在其找到宿主前将其杀死。
2023-10-10更新 | 7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字乡村建设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产生的,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力,其带来的普惠性增长,深刻改变着乡村的发展道路,助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数字技术是一种具有高渗透性的通用技术,其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数字农业的发展。数字技术通过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全流程大数据的积累、开发、挖掘,能够实现对农业生产流程的系统化整合,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提升农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组织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对传统农业的全方位重塑。

数字乡村建设对数据这种新型生产要素在农村的积累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数字乡村建设能够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等向农村集聚,促进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积累。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数据要素为切口,通过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增加对农村信息技术的建设力度,吸引技能人才、管理人才投身数字乡村建设,畅通公共资源向农村投入通道。

随着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嵌入和应用,传统农业正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从而降低农业损耗;同时,通过信息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经营收入。数字乡村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投资机会,数字金融、移动支付等大大降低了金融投资门槛,使农民也能享受现代金融的发展成果,同时为农民扩大生产、多元经营提供信贷支持,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应把握以下几个现实着力点:

加快建设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农村数字基础薄弱,在5G等新兴前沿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相对落后。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应大幅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夯实建设数字乡村的基础。

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可从农业生产端和销售端两处着手。在生产端,大力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销售端,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培育农村电商产品品牌。

引导数字金融向农村延伸下沉,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从广度上,数字金融将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银行、保险、基金、融资租赁等多元金融产品或服务,改变传统农村金融模式单一、产品匮乏的现状;从深度上,数字金融的兴起增强了金融灵活性、适应性和可获得性,有效弥补了农村金融的短板。

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数字乡村建设不能简单复制智慧城市,而应通过平台的互联互通,逐步将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推进各部门涉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有效整合。

(摘编自孔晗、刘帅《以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乡村建设因现代信息技术在乡村经济社会中的应用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产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B.数字技术是一门通用技术,通过对农业生产全流程的系统化整合,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对传统农业的全方位重塑。
C.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推动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在农村的积累,带动人才、资本、技术等向农村集聚,激活农村要素资源。
D.数字乡村建设既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经营收入,也可以通过提供金融投资机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先介绍了数字乡村建设的产生,接着阐明其重要性、意义,开宗明义。
B.文章从生产效率、生产要素、收入三方面阐述了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C.文章后半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述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应把握的几个现实着力点。
D.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探讨了数字乡村建设的相关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农村数字基础薄弱,没有5G等新兴前沿信息基础设施,应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
B.发展农村数字经济,要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乡村全面深度融合应用,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C.数字金融为农村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改变了传统农村金融的现状,有效弥补了农村金融的短板。
D.数字乡村建设应通过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将各部门涉农政务信息资源迅速整合、共享与利用。
2022-06-06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