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汉 > 班固(32-92) > 《汉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90 题号:1986862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材料二:

子卿足下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节选自《答苏武书》,有删改)

【注释】①鲸鲵:比喻惨遭杀戮的人。②曹沫不死三败之辱:曹沫,春秋鲁国人,前681年(鲁庄公十三年),齐桓公伐鲁,庄公请和,会盟于柯(今山东省东阿县西南),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迫使他全部归还战争中侵占的鲁国土地。③《答苏武书》:相传苏武归汉后,曾致书李陵,望其归汉,李陵作《答苏武书》回复。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况当陵者A岂易为B力哉C而执事者D云E云F苟怨G陵H以不死。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输,交出,献纳。如《观刈麦》“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另有成语“输财助边”,指捐献财物作巩固边防的费用。
B.长者,可指豪侠、年长者。也用作对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年岁大而有德行的人。
C.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苏武传》中“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也是这种用法。
D.区区,拳拳之意,在文中李陵以此形容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与《陈情表》中“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区区”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认为付出后要求回报是人之常情,卜式为国家无私付出,不求回报,这不合“人情”。但皇帝还是在讨伐匈奴时接受了卜式的家财。
B.皇帝对卜式的认识有个变化过程:开始不太了解卜式的为人,接着认识到他是忠厚的长者,最后发现他有治国才能。
C.对苏武归国享受殊荣,而自己留在匈奴蒙受耻辱,李陵认为这是命中注定的;自己出生于中原礼仪之邦,此后只能终老于蛮夷之地,实是伤怀。
D.李陵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他仰慕范蠡、曹沫的志向。不得已投降,是准备有所作为的。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5.卜式提出“贤者宜死节”的观点,即宁可牺牲生命也要坚守节操;而李陵则认为“然陵不死,有所为也”,即个人不在乎一时的荣辱得失,为了完成心中最终的目标,可以忍辱负重。你更倾向于哪种人生选择?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知识点】 《汉书》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上亦欲用之。安世闻之,惧不敢当。请间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怜哀,以全老臣之命。 上笑曰: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为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于安世,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不许,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谥曰敬侯。

(选自《汉书•张安世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为通/
B.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为通/
C.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为通/
D.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为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休沐,官员例行的休假制度,汉代五天休息一次,唐宋十天休息一次。
B.唐虞,是虞和禹的并称,他们是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
C.免冠,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后来表示敬意。
D.食邑,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安世博闻强识。皇上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书询问,只有安世记得,能够详细写下来。
B.张安世不事张扬。张安世向朝廷推荐人才却不欲人知,隐藏名声,疏远权势,不在朝廷沽名钓誉。
C.张安世谦虚退让。大将军霍光死后,朝廷要任命张安世接替霍光的职位,安世再三推辞,皇帝才同意了他的请求。
D.张安世治家严谨。安世身居高位,封地万户,然而穿着朴素,夫人亲自劳动,七百家奴 ,都有手艺活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
(2)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
5.张安世为什么要为儿子请求出外补吏?
2021-10-11更新 | 1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瑕丘江公,受《穀梁春秋》及《诗》于鲁申公,传子至孙为博士。武帝时,江公与董仲舒并。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江公呐于口,上使与仲舒议,不如仲舒。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学,比辑其议,卒用董生。于是上因尊《公羊》家,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兴。太子既通,复私问《毂梁》而善之。其后浸微,唯鲁荣广、皓星公二人受焉。广尽能传其《诗》、《春秋》,高材捷敏,与《公羊》大师眭孟等论,数困之,故好学者颇复受《穀梁》。沛蔡千秋少君、梁周庆幼君、丁姓子孙皆从广受。千秋又事皓星公,为学最笃。宣帝即位,闻卫太子好《穀梁春秋》,以问丞相韦贤、长信少府夏侯胜及侍中乐陵侯史高,皆鲁人也,言穀梁子本鲁学,公羊氏乃齐学也,宜兴《穀梁》。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数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复求能为《毅梁》者,莫及千秋。上愍其学且绝,乃以千秋为郎中户将,选郎十人从受。汝南尹更始翁君本自事千秋,能说矣,会千秋病死,征江公孙为博士。刘向以故谏大夫通达待诏,受《毂梁》,欲令助之。江博士复死,乃征周庆、丁姓待诏保宫,使卒授十人。自元康中始讲,至甘露元年,积十余岁,皆明习。乃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评《公羊》《穀梁》同异,各以经处是非。时,《公羊》博士严彭祖、侍郎申鞔、伊推、宋显,《穀梁》议郎尹更始、待诏刘向、周庆、丁姓并论。《公羊》家多不见从,愿请内侍郎许广,使者亦并内《穀梁》家中郎王亥,各五人,议三十余事。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经谊对,多从《穀梁》。由是《穀梁》之学大盛。

(《汉书·儒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
B.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
C.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
D.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文,连缀字句而成文,指撰写文章。如《汉书·贾谊传》:“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B.待诏,等待诏命。汉代征召士人时,对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金马门,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
C.宣帝,文中指汉宣帝,是刘询的庙号。《汉书宣帝纪》载其:“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
D.五经,原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典籍,汉时被奉为五经,为儒家重要典籍,汉武帝时曾设五经博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江公学识广博,与董仲舒齐名。他师从鲁申公学习《穀梁》《诗》,得其真传,并曾经与其在朝廷中辩论,但因口呐而落败。
B.江公学养丰厚,备受太子器重。太子在通晓《公羊》经义后,又私自请求学习《毂梁》且对其非常喜欢,并四处传布经义。
C.江公研习《毂梁》,门生稀少。只有鲁荣广皓星公二人得其传授,荣广才思敏捷,精研《诗》《春秋》,多次与眭孟等辩驳。
D.江公治学传家,延至后代。汉宣帝征召其孙为博士,令刘向学习《毂梁》助其传布,后朝廷又召集学者辩论《公羊》《毂梁》异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学,比辑其议,卒用董生。
(2)上愍其学且绝,乃以千秋为郎中户将,选郎十人从受。
5.联系文本,简要回答《毂梁》之学大盛的原因。
2021-04-25更新 | 34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荼,破之易下。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号绛侯。以将军从高帝击韩王信于代,为太尉。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遂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曰武侯。

(选自《汉书·周勃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食邑,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封地,以此地租税作为其俸禄。
B.迁,古代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也有贬谪之意。
C.国,古代既指国家,又可指京城,文中是指京城。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文”“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县,他家世代以编织养蚕的用具、在别人家丧事上吹箫为生。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高祖起兵攻打胡陵,入汉中,平定三秦,先后击败燕王韩王,所向披靡。
C.周勃质朴倔强,老实敦厚。他不喜欢文辞,召见儒士和说客时不行主宾之礼,说话直白。
D.周勃位高权重,深受重视。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等皇帝的倚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
(2)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2019-06-14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