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黄庭坚(1045-1105)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0 题号:19868627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①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②属玉:鸟名。③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④莫:即“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小市人家避雨在家以菜蔬度日的孤城风雨图。
B.“身闲心苦一舂锄”中这个“苦”字实际是诗人触景生情,而又将情感投射于外物的结果。
C.颈联写渔翁从屋舍来水边收拾渔网,恰巧在此的诗人却因满怀心事无意观看。
D.本诗类似随感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寻常事物的形象中颇具理趣,写景淡雅有致,抒情含蓄委婉。
2.本诗尾联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比较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蝉蜕化后的空壳。这里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围棋要两“目”才可活,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了题目,写自己没有公事烦忧,朋友也正好休息,于是在席上开始较量棋艺。
B.“心似蛛丝游碧落”一句,以“蛛丝”之小对“碧落”之大,体现弈棋时的茫然无措。
C.颈联用典,笔法灵活地表现棋局形势,又巧用“诚”“尚”二字表现一意扭转危局之情。
D.本诗描写对弈的情景生动,围棋的魅力与弈者心理状态同时写出,思深笔健,蕴含哲理。
2.本诗尾联意境深远,请试加分析。
2023-06-08更新 | 15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之罪,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又改移戎州安置。此词即写于戎州贬所,是黄庭坚与朋友史应之互相唱和应答之作。史应之是黄庭坚的朋友,他常年隐居在眉山地区,靠开设私塾教书为生,与黄庭坚意气相投。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黄菊”二字,点明词人与朋友相聚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秋季,“寒”字既表示天气已经渐渐寒冷,又暗示词人此刻的心境。
B.“人生莫放酒杯干”与李白的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人要从此抛却一切烦恼,更进一杯酒。
C.“风前”“醉里”二句描绘了挺身立于风雨之中,横笛斜吹,又插花白发,发冠倒扣,与朋友畅聊痛饮,无拘无束的词人形象。
D.“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表明词人此时忘却世事纷扰,只愿身体长健,尽情享受清雅恬适的歌舞之欢。
2.请简要赏析词的最后两句。
2021-11-05更新 | 11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用南朝梁湘东王萧绎一只眼失明的典故,比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按照规则,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可现在只有一眼,情势危急可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题目中“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内容。
B.“碧落”指天空,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尚可持”和“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诗人希望局势还能挽回。
D.尾联以反问的句式写因为很多人认为诗人是一个一向珍惜光阴的人,而他自己却在下棋方面用了一天的时间,诗人因此自嘲。
E.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双方的博弈过程,真实而精彩。
2.颔联、颈联刻画出弈棋者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2017-07-01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