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韩非子(前280-前233)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2 题号:1987860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盾、犀橹,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枹曰:乌乎!吾之士数弊也。行人烛过免胄而对曰:臣闻之:亦有君之不能士耳,士无者。昔者吾先君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有二胜,是民之用也。献公没,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惠公没,文公授之,围卫,取邺,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亦有君不能士耳,士无弊也。简子乃去盾橹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战大胜。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烛过之一言也。

或曰:行人未有以说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败,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见所以用人也。简子未可以速去盾、橹也。严亲在围,轻犯矢石,孝子之所爱亲也。孝子爱亲,百数之一也。今以为身处危而人尚可战,是以百族之子于上皆若孝子之爱亲也,是行人之诬也。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失人不比矣。长行徇上,数百不一矣;喜利畏罪,人莫不然。将众者不出乎莫不然之数,而道乎百无一人之行,行人未知众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

材料二:

孔子适卫,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文子曰:以御言之,左手执辔,右手运策,不亦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

(节选自《孔丛子·刑论》)


[注]①献公:即晋献公。②诬:谎言。③失人不比矣;人们都不敢败逃了。④长行徇上:为了君主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行为。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简子乃去A盾B橹C立矢D石E之所及F鼓之而士G乘之H战大胜。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人,掌管礼仪的官职,跟辛弃疾《菩萨蛮》中的“中间多少行人泪”的“行人”意思不同。
B.弊,意为困乏、疲敝,与《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弊”意思不同。
C.速,意为快、迅速,与《六国论》中“始速祸焉”的“速”意思不同。
D.何惧,意为惧怕什么,与《归去来兮辞》中“乐夫天命复奚疑”的“奚疑”结构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简子包围卫国国都的城郭,敲响战鼓但士兵却不进攻,烛过认为这不是战士的问题,而是赵简子不会使用战士。
B.晋献公和晋惠公善于用人,使国家领土增加;晋文公也善于用人,因而夺取邺地,打败楚军,得到霸主之名。
C.赵简子觉得烛过的话很有道理,但韩非子却不认同烛过的观点,他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本性,烛过其实不懂统兵之道。
D.卫将军文子听人说公父氏不能“听狱”,他向孔子求证,孔子通过对“有罪者惧,无罪者耻”的分析反驳了这一说法。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烛过之一言也。
(2)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
5.文中韩非子和孔子对于“刑”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冯立,武德中为东宫率,甚被隐太子亲遇。太子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昨者出兵来战,大杀伤吾兵,将何以逃死?”立饮泣而对曰:“立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战之日,无所顾惮。”因戲欷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授左屯卫中郎将。立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幸而获免,终当以死奉答。”未几,突厥至便桥,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所向皆披靡,太宗闻而嘉叹之。时有齐王元吉府左车骑谢叔方率府兵与立合军拒战,及杀敬君弘、中郎将吕衡,王师不振,秦府护军尉迟敬德乃持元吉首以示之,叔方下马号泣。拜辞而遁。明日出首,太宗曰:“义士也。”命释之。

(选自《贞观政要·忠义》,有删改)

材料二:

文公出亡,献公使寺人披攻之蒲城,披斩其祛,文公奔翟。惠公即位,又使攻之惠窦。不得也。及文公反国,披求见。公曰:“蒲城之役,君令一宿,而汝即至;惠窦之难,君令三宿,而汝一宿,何其速也!”披对曰:“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惟恐不堪。蒲人、翟人,余何有焉?今公即位,其无蒲、翟乎?且桓公射钩而相管仲。”君乃见之。

或曰:齐、晋绝祀,不亦宜乎?桓公能用管仲之功而忘射钩之怨,文公能听寺人之言而弃斩祛之罪,桓公、文公能容二子者也。后世之君,明不及二公;后世之臣,贤不如二子。不忠之臣以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则有燕操、子罕、田常之贼;知之,则以管仲、寺人自解。君必不诛而自以为有桓文之德是臣仇而明不能烛多假之资自以为贤而不戒,则虽无后嗣不亦可乎?且寺人之言也,饰君令而不贰者,则是贞于君也。死君后生,臣不愧,而后为贞。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不贰何如?

(选自《韩非子·难三》,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必A不诛B而自以为C有桓文之德D是臣仇而明E不能烛F多假之资G自以为贤H而不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之死也”与“寺人之不贰何如”中“之”字的用法相同,都是用于主谓之间。
B.微,指做微小的事,与《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词义不同。
C.置,指放弃、丢弃,与《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中的“置”词义不同。
D.直,指只是、仅仅是,与《荀子·劝学》中“故木受绳则直”中的“直”词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立为了感谢唐太宗的不杀之恩,在与突厥的战斗中英勇奋战,杀死了许多突厥兵,所到之处无人能敌,受到了唐太宗的赞扬。
B.谢叔方担任齐王李元吉府上左车骑,在战斗中看到李元吉被杀后才下马嚎哭,拜别后逃走,次日自首,唐太宗认为他是义士。
C.寺人披两次被派遣攻击文公,行动都很迅速,后来文公返回国土,寺人披求见文公,表示自己会听从文公之令,绝无二心。
D.韩非子认为齐国、晋国的宗庙之所以断绝祭祀,是因为后代的君主不够圣明而又不自知,对不忠的臣子不能明察、不加戒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战之日,无所顾惮。
(2)死君后生,臣不愧,而后为贞。
5.材料一中冯立的行为是否符合上题第(2)句的观点?请简要说明。
2023-10-16更新 | 11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襄子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中“不可以不劝爱人”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2023-12-22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以王为过尧舜

《韩非子》

秦襄王病,百姓为祷;病愈,杀牛塞祷。郎中阎遏、公孙衍出见,曰:“非社腊时也,自杀牛而祠社?”怪而问之。百姓曰:“人主病,为之祷;今病愈,杀牛塞祷。”阎遏、公孙衍说,见王,拜贺曰:“过尧、舜矣。”王惊曰:“何谓也?”对曰:“尧、舜,其民未至为祷也。今王病,而民以牛祷;病愈,杀牛塞祷。故臣窃以王为过尧、舜也。”王因使人问之何里为之,訾其里正与伍老屯二甲。阎遏、公孙衍愧不敢言。数月,王饮酒酣乐,阎遏、公孙衍谓王曰:“前时臣窃以王为过尧、舜,非直谀也。尧、舜病,且其民未至为之祷也;今王病而民以牛祷,病愈,杀牛塞祷。今乃訾其里正与伍老屯二甲,臣窃怪之。”王曰:“子何故不知于此?彼民之所以为我用者,非以吾爱之为我用者也,以吾势之为我用者也。吾释势与民相收,若是,吾适不爱而民因不为我用也,故遂绝爱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简注】
①题目为选编者所加。②塞祷:还愿。③訾(zǐ):诋毁,这里指责罚。④爱道:讲仁爱的办法。
【阅读指要】
韩非子认为君与民的关系,是君以权势统治人民,使用权势,才能使人民为君所用。所以秦襄王得知百姓为自己生病而祈祷,反而责罚有关官吏,以绝“爱道”。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自杀牛而祠社(        )       (2)数月(        )
(3)非直敢(        )             (4)臣窃(        )
2.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百姓为B.郎中阎遏、公孙衍出见
C.非社腊时也D.臣窃怪
3.指出下列句中代词“之”具体指代的内容。
今乃訾其里正与伍老屯二甲,臣窃怪
“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秦襄王“绝爱道”的具体做法和目的。
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阎遏、公孙衍说,见王,拜贺曰:“过尧、舜矣。”
(2)王因使人问之何里为之。
2019-12-16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