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陆游(1125-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1993725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

陆游

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毛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

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我老渔樵君将相。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注]①南宋绍兴年间,主和派当政,陆游被调福建宁德任主簿,与好友县尉朱景参同游闽江边的北岭时,作此词。②黄毛瘴:南方八九月间茅草枯黄时节所发的瘴气。③凌烟像:唐太宗曾建凌烟阁,绘开国功臣肖像于阁中,以纪念褒扬。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有风狂雨骤,便有之后的天清气爽,作者以淡泊心态惯看自然人世的变化。
B.“千岩高卧”三句多处用典,设想自己的归隐生活情状,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夷。
C.酒酣之际畅叙将来,在期待中构思友人腰佩羽箭、驻守军帐的豪壮将军形象。
D.词以场景描写收尾,描绘与好友江边对酌、品尝荔枝的美好景象,希望好友朱景参在得意时不要忘了老朋友。
2.作者时年三十五岁,却在词中两次写到“老”,这两处“老”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蕴?请结合词句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书愤

宋·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注释】①宗父: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多次上书力主收复中原,未被采纳。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是说国家的分裂自古有之,但是外族入侵京城充满血腥的景象前所未闻,写出了战祸的惨烈。
B.领联中“遗民”指金人统治下的汉族百姓,陆游有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C.联大意为:上天后悔兴起这场祸乱,有一天终会驱除敌虏,我怎忍心离群索居呢?
D.尾联“祝炉熏”诗人凭“炉熏”而“祝”,焚香祷告,表现出诗人虽白首老去仍不忘报效国家。
2.诗歌题为“书愤”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何而“愤”。
2023-06-10更新 | 8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古代诗文阅读

游山西村

[ 宋 ]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请结合诗句的意思简要分析
2018-12-04更新 | 4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陆游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敲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羽箭雕弓”三句回忆词人在南郑的从军生活,拉弓射箭、挥鹰缚虎,格调激昂,刚劲有力。
B.词人在悲笳声和纷飞大雪中挥毫泼墨,写下壮美诗篇,“误”字则谦虚地表现了自己的文韬武略。
C.下阕描写成都的热闹繁华生活,药市灯山,百花如锦,人们陶醉其中,词人帽子歪斜、骑马缓行。
D.南郑的戎马生活虽然艰辛却令人振奋,成都的都市生活虽然繁华却令人伤心,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2.这首词的情感起伏跌宕,请结合词作内容进行分析。
2023-04-20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