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2 题号:1999287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长孙冀归,字承业。宣武时,梁将裴邃、虞鸿袭据寿春,承业诸子骁果,邃颇难之,号曰“铁小儿”。诏河间王元琛总众援之。琛欲决战,承业以雨久,更须持重。琛弗从,遂战,为贼所乘,承业后殿。初,承业既总强兵,久不决战,议者疑有异图。朝廷重遣河间王琛等三都督,外声助承业,内实防之。会鲜于修礼于中山,以承业为大都督北讨,寻诏承业解行台,遣河间王琛为大都督。承业遗子子裕奉表,称与琛俱当国难,琛败臣全,遂生私隙。且临机夺帅,非所长。书奏,不纳。寻正平郡蜀反,承业讨蜀,频战有功,复本爵。未几,雍州刺史萧宝夤据州反,复以承业讨之。承业时背疽未愈。灵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时子彦亦患脚痹,扶杖入辞。尚书仆射元顺相谓曰:“吾等备为大臣,各居宠位,危难之日,病者先行,无乃不可乎!”莫有对者。时薛凤贤、薛修义聚河东,据盐池,攻围蒲坂,东西连结以应宝夤。时有诏废盐池税,承业上表曰:“盐池天资贿货,密迩京畿,唯须宝而护之,赡以理。今四境多虞,府藏罄竭。常调之绢,不复可收。昔高祖升平之年,无所乏少,犹创置盐官而加典护。臣辄符司监将尉,还率所部,依常收税,更听后敕。”孝武初,转太傅,录尚书事。以定策功,更封开国子。承业表请回授其姨兄廷尉卿元洪超次子恽。初,承业生而母亡,为洪超母所抚养,是以求让。许之。大统元年,薨,赠假黄钺,谥曰文宣。

(节选自《北史·长孙冀归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灵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
B.灵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
C.灵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
D.灵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鲜于修礼反于中山”中的“反”字与《鸿门宴》中“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的“反”字意思相同。
B.“非策所长”中的“策”字和《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的“策”字意思不同。
C.“尚书仆射元顺顾相谓曰”中的“顾”字和《荆轲刺秦王》中“荆轲顾笑武阳”中的“顾”字意思相同。
D.“均赡以理”中的“均”字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的“均”字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承业为官处事稳重谨慎,仍屡招猜疑。统兵众多却不贸然决战更是招致众人猜疑,朝廷两次派遣官员元琛专门监督防范他。
B.长孙承业勇武善战,偕子平叛。承业与他的几个儿子都骁勇善战,萧宝夤反叛后,他和儿子子彦不顾病痛疾患,毅然出征平叛,忠心显著。
C.长孙承业心怀国事,劝留盐税制度。得知朝廷要废除盐池税收一事后,承业上奏,认为盐池是上天资助朝廷的财货,应该珍视并保留征收制度。
D.长孙承业知恩图报,主动辞让功名。幼年时母亲去世,被姨表哥元洪超之母养大,承业一直铭记恩德,后将本属于自己的功名让给元洪超的次子元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等备为大臣,各居宠位,危难之日,病者先行,无乃不可乎!
(2)今四境多虞,府藏罄竭。常调之绢,不复可收。
5.长孙承业不仅能为国尽忠,还治家有道。请简要概述文中长孙承业是如何处理亲族关系的。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江子一,字元亮,济阳考城人。子一少慷慨有大志。家贫,以孝闻。苦侍养多阙,因终身蔬食。仕梁起家为王国侍郎、奉朝请。上书言事,为当轴所排,乃拜表求入北为刺客。武帝异之。又启求观书秘阁,武帝许之,有敕直华林省。其姑夫左卫将军朱异权要当朝,休下之日,宾客辐凑,子一未尝造门,其高洁如此。为遂昌、曲阿令,皆著美绩。后为南津校尉。弟子四,历尚书金部郎,大同初,迁右丞。兄弟性并刚烈。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子四乃趋前代炯等对,对甚激切。帝怒呼缚之,子四乃据地不受。帝怒亦歇,乃释之,犹坐免职。及侯景攻陷历阳,自横江将度。子一帅舟师千余人于下流欲邀之。其副董桃生走,子一乃退还南洲,收余众步赴建邺,见于文德殿。已而贼亦至。帝怒之,具以事对,且曰:“臣以身许国,常恐不得其死,今日之事,何所复惜?不死阙前,终死阙后耳。”子一启太宗曰:“今贼围未合,可击之;迨贼垒立,无所用武也,请开承明门出战。”帝许之。子一及弟尚书左丞子四、东宫直殿主帅子五并力战直前。子一乃身先士卒,抽戈独进,群贼夹攻之,属者莫敢继。贼坐甲不起。子一引槊撞之,贼纵突骑,众并缩。子一刺其骑,骑倒槊折,贼解其肩,时年六十二。弟曰:“与兄俱出,何敢独旋?”乃免胄赴敌,子四槊洞胸死;子五伤脰,还至堑一恸而绝。贼义子一之勇,归之,面如生。诏曰:“祸故有闻,良以矜恻,死事加等,抑惟旧章,可赠子一给事黄门侍郎,子四中书侍郎,子五散骑侍郎。”侯景平,世祖又追赠子一侍中,谥义子。

(节选自《南史·江子一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B.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C.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D.子四自右丞上封/事极言得失/武帝甚善之/令尚书详/择施于时政/左户郎沈炯/少府丞顾玙尝奏事不允帝/厉色呵责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成语“白手起家”中的“起家”不一样。
B.当轴,比喻官居要职的当权者。古汉语中当涂、当路、用事都有“当权”之意。
C.免胄,脱下头盔。古代将士的封赏方式。古称帝王或贵族的后代,也叫“胄”。
D.追赠,一般是指给已死的官吏追封官爵,与按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的谥号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子一以孝闻名,尽心侍亲。他家中贫困,经济拮据,因为奉养父母缺少足够资粮,于是便终身吃粗茶淡饭。
B.江子一不慕权贵,政声良好。他的姑父左卫将军朱异,位居权要,他从不拜访;曾担任两县县令,颇有政绩。
C.江子一忠君爱国,一门忠烈。他作战勇敢,视死如归,其弟子四、子五,皆是大勇之人,后都死于侯景之难。
D.江子一性情刚烈,敢于言事。他曾因上书言事,被官居要职的大臣排挤,还因与皇帝发生激烈对抗而被免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休下之日,宾客辐凑,子一未尝造门,其高洁如此。
②今贼围未合,可击之;迨贼垒立,无所用武也。
2021-04-30更新 | 1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崔与之,字正子,少卓荦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太学。绍熙四年举进士,广东之士由太学取科第自与之始。授浔州司法参军。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与之曰:“小民计出仓猝,忍使一家转徙乎?况非故杀子孙,罪止拘。”卒从之。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凛然。朱崖地产苦橙,民或取叶以代茗,州郡征之,岁五百缗。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与之皆为榜免。其他利病,罢行甚众。

召为秘书少监,军民遮道垂涕,与之力辞召命,竟还。将度岭,趣召不已,行次池口,闻金人至边,乃造朝奏:“今边声可虑者非一,惟山东忠义区处要不容缓。”前后累疏数千言,每叹养虎将自遗患。升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未几,成都帅董居谊以黩货为叛卒所逐,总领杨九鼎遇害,蜀大扰。与之以选为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至即帖然。先是,军政不立,戎帅多不协和。与之戒以同心体国之大义,于是戎帅协和,而军政始立。

召为礼部尚书,不拜,道还广。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游阁,以配张咏、赵抃,名三贤。理宗即位,累迁,皆力辞。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止,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帝览奏嘉叹,趣召愈力。控辞十有三疏。嘉熙三年,乃得致仕,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自领乡郡,不受廪禄之入,凡有余皆以均亲党。薨时年八十有二,遗戒不得作佛事。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献。

(选自《宋史·卷四百六·列传一百六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B.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C.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D.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学生的出身多为官宦子弟,亦有家境贫寒者。入太学学习可称为“受业太学”、“游太学”、“观太学”。
B.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掌管土木、水利、屯田、手工业等事项。
C.祠是为纪念死去的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与庙有些相似,如“武侯祠”;后来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
D.控辞即请求辞免。古人辞官、退休的说法有很多,比如乞骸骨、致仕、挂冠、告老等,原因不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与之勤奋学习才华出众,更是开创了广东学子从太学取士的先河,在之后的任职中多次被委派到南方地区,造福当地百姓。
B.崔与之认为对仓促间失手将富豪之子打死的百姓应从轻发落,因为是对方拖欠百姓款项并诬陷百姓在先,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C.崔与之为政宽仁。在淮西任职期间废除了许多于百姓不利的政策,深得百姓爱戴,升迁离开时,军民夹道送行,不忍他离开。
D.崔与之一辈子奔波劳累,在政务、军事方面都有建树,为国家殚精竭虑,深得皇帝信任和重用,直到退休也没真正闲下来。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
(2)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
2020-01-04更新 | 19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番,即西羌,族种最多,自陕西历四川、云南徼西外皆是。其散处河、湟、洮,岷间者,为中国患尤剧。洪武二年太祖定陕西即遣官赍诏招谕其酋长皆观望复遣员外郎许允德招之乃多听命明年五月,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以元所授金银牌印宣敕来上,会邓愈克河州,遂诣军前降。四年正月设河州卫,命为指挥同知,予世袭。设千户所八,百户所七,皆命其酋长为之。自是,番酋日至。

帝以西番产马,与之互市,马至渐多。而其所用之与中国异,自更钞法后,马至者少,患之。八年五月,命中官赵成赍罗绮、绫绢并巴茶往河州市之,马稍集,率厚其值以偿。成又宣谕德意,番人感悦,相率诣阙谢恩。山后归德等州,西番诸部落皆以马来市。

十二年,洮州十八族番酋三副使等叛,据纳麟七站之地。命征西将军沐英等讨之,又命李文忠往筹军事。英等至洮州旧城,寇遁去,追斩其魁数人,尽获畜产。遂于东笼山南川度地筑城置戍,遣使来奏。帝报曰:洮州,西番门户,筑城戍守,扼其咽喉。遂置洮州卫,以指挥聂纬、陈晖等六人守之。已,文忠等言官军守洮州,饷艰民劳。帝降敕谕之曰:洮州西控番戎,东蔽湟、陇,汉唐以来备边要地。今番寇既斥,弃之不守,数年后番人将复为患。虑小费而忘大虞,岂良策哉?所获牛羊,分给将士,亦充两年军食。其如敕行之。文忠等乃不敢违。

秋,何锁南普及镇抚刘温各携家属来朝。谕中书省臣曰:何锁南普自归附以来,信义甚坚。前遣使乌斯藏,远涉万里,及归,所言皆称朕意。今以家属来朝,宜加礼待。乃赐米、麦各三十石,刘温三之一。英等进击番寇,大破之,尽擒其魁,俘斩数万人,获马牛羊数十万。自是,群番震慑,不敢为寇。

(节选自《明史·西番诸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洪武二年太祖定/陕西即遣官赍诏/招谕其酋长/皆观/望复遣员外郎许允德招之/乃多听命
B.洪武二年太祖定/陕西即遣官赍诏/招谕其酋长/皆观望/复遣员外郎许允德/招之乃多听命
C.洪武二年/太祖定陕西/即遣官赍诏招谕/其酋长皆观/望复遣员外郎许允德/招之乃多听命
D.洪武二年/太祖定陕西/即遣官赍诏招谕/其酋长皆观望/复遣员外郎许允德招之/乃多听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即第二年,与“越明年,政通人和”(《岳阳楼记》)中的“明年”含义相同。
B.千户,此处指食邑千户的侯爵,比《沁园春·长沙》中的“万户侯”低一个等级。
C.“其所用之货”的“货”文中是指货币,在现代汉语中指货物。
D.“亦足充两年军食”与“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两句中的“足”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促进互市马匹贸易,太祖派人携带实物进行交易,并给予高价回报,效果明显。
B.沐英等奉命平叛,拿下洮州,另选新址筑城,此后朝廷设置洮州卫,并驻兵守卫。
C.太祖力排众议,设置卫所,来加强对西番的政治管辖以及对边关要地的军事把控。
D.在边患已除的情况下,太祖面对困难也未裁撤洮州卫,体现了居安思危的大智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又宣谕德意,番人感悦,相率诣阙谢恩。
(2)洮州西控番戎,东蔽湟、陇,汉唐以来备边要地。
5.明太祖对西番的归降、朝拜和反叛行为,分别采取了什么策略?请简要概括。
2022-09-27更新 | 1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