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科普-社会科学类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47 题号:2001535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简称,是一种容易变异的甲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梅雨季节最活跃。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个亚型。在四个亚型中甲型流感最为复杂,传播性强、传播速度快、播散面积大。几乎每次流感暴发都是因为甲流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

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是隐性感染者。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在说话、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很容易随着空气的流通散播开来。甲流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传播速度极快,几乎每年都会暴发流行。

在人体中,流感病毒直接侵袭的是呼吸系统,当它逐渐渗透进肺的深部时,便越来越危险。它会间接影响身体的许多部位,甚至连轻度感染都能引起肌肉和关节疼痛、剧烈头痛,甚至会引起更多严重的并发症。流感致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重度肺炎导致的缺氧,二是流感病毒直接侵犯呼吸道,引起全身多脏器衰竭。

流感并不是感冒,它们是由完全不同的病毒引起的疾病。简单来说,相比感冒,流感有很明显的季节性,症状更重一些,重症患者更多。从全球范围来看,季节性流感大多轻症,重症比例不到10%;而重症流感中,平均病死率不超过20%。

据最新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版)》,对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流感样病例,应当尽早给予经验性抗流感病毒治疗。方案明确了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减少流感并发症等,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能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但对于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位因素的患者,应当充分评价风险和收益,考虑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发病时间不足48小时,为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也可以予以抗病毒治疗。

流感监控系统的焦点就在于,判别可能感染人类或造成动物流行病的全新流感病毒,评估它们是否有造成人类大规模流行的威胁,并抢先制造疫苗。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监控全球流感病毒的变异,根据监测结果在每年2月和9月,分别针对北半球、南半球下一个流感季节使用的流感疫苗株进行预测性推荐。

根据中国预防医学杂志的一项数据,2020—2021和2021—2022年度,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3.16%和2.47%,比疫情前的不足2%已经有所上升,但仍然非常低。为何我国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如此之低?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认为,我国接种率低存在多方面原因:第一,目前流感疫苗是二类疫苗,需要自费,而且宣传力度不够,比如基层人员反映有规定省级以下单位和个人不能发布二类疫苗接种建议。第二,公众对流感疫苗、流感病毒的认识不到位,认为流感也是普通感冒,以为得了流感没事,因此不去接种疫苗。第三,流感疫苗不像其他疫苗接种一次就行,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目前的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这也是接种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编自曹玲《甲流凶猛来袭,为什么流感的杀伤力这么强?》)

文本二:

甲流的潜伏期通常在1~3天,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与头痛,也会有一些较轻的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流涕、咽痛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感染科主任王宜增说,“甲流与新冠在上呼吸道方面的症状相似。但是,甲流的典型症状是发烧与全身肌肉酸痛,而感染了新冠病毒的轻症与无症状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这些情况。此外,新冠还可能会带来味觉、嗅觉的异常,部分新冠病毒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与结膜炎的症状,这些症状在甲流感染中相对少见。”

“目前我国大部分人群都对新冠有了免疫力,同时感染新冠与流感的概率很低,即使出现两种病毒同时感染的情况,也不一定就会成为危重症。是否成为危重症与个人的体质有关,对于非高危人群,即使同时感染两种病毒,自身较强的抵抗力也会降低发生危重症的风险。”王宝增说,“但建议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群体,还是继续做好防护。”

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种流感疫苗。王宝增说:“推荐在甲流流行期开始之前进行接种,一般是10月。当然在流行期间也可以去接种疫苗。如果感染了甲流,也不必恐慌。对于体质较好的群体而言,可以对症治疗,部分群体也可以不经治疗自行痊愈。但对于高危人群,例如婴幼儿、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还是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减少危重症的发生。如果患者出现持续高烧、呼吸困难、严重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积极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王宝增提醒,在感染甲流后一定要注意休息。无论是新冠还是甲流,只要发生了病毒感染,都可能对一些身体器官带来损害,特别是心脏。因此感染后休息3至4周再运动,可以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发生的风险。

(摘编自佚名《甲流来袭!有症状与新冠相似,如何预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流在梅雨季节最活跃,且流感暴发几乎都因为甲流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
B.重度肺炎是流感致死的主要原因,所以流感患者对重度肺炎不能掉以轻心。
C.把握抗流感病毒治疗的时机非常重要,发病48小时内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
D.感染甲流病毒可能对身体器官造成损害,运动过早,会有发生病毒性心肌炎的风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球范围来看,季节性流感大多属于轻症,且因流感导致的病死率一般不超过20%,感染者无需过度焦虑。
B.目前流感疫苗是二类疫苗,需要自费,而且宣传力度不够,是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低的最主要的原因。
C.体质较好的非高危人群,因为自身抵抗力较强,即使同时感染甲流和新冠病毒,发生危重症的风险也相对较低。
D.权威医学专家指出,甲流的典型症状是发烧与全身肌肉酸痛,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这些情况。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最能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       
A.感染甲流后,根据医嘱在48小时之内立即服用有效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
B.针对新冠引起的肌肉和关节疼痛,可以适当服用布洛芬等解热镇痛类药物。
C.学校要认真落实查检制度,一旦有学生被确诊为流感要立即全校停课。
D.感冒流清涕时,通常不建议擅自使用抗生素治疗,可针对伴随症状选择药物。
4.同班的王明同学今天感觉身体不适,他去医院被检查出患有甲流,请你根据材料给他提一些建议。
5.针对一些时期甲流病毒肆虐的情况,你作为《中国科普》杂志的编辑,准备出一期有关甲流的科普宣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试罗列一下本期科普宣传的要点。
【知识点】 科普-社会科学类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B.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C.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D.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2016-11-17更新 | 382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土贡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上古时期,贡赋一体。春秋时贡、赋开始出现分化。至秦汉时,土贡已独立于赋税之外。与藩属贡及土司贡不同,其形式主要是各地将地方特产以实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给皇室。明代,土贡制度已较为成熟,且贡物折银也随一条鞭法的施行而得以推广。
清代的土贡制度,在明代基础上不断改革,到乾隆年间大体趋于稳定。部分土贡物品由无偿交纳改为有偿采买。具体说来,可以确定有偿采买的部分主要是东北土产、织造贡物及密云等地“打捕户”猎得的鹞子、野鸡等活物。这部分土贡,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为国家和皇室采购或生产所得。其余各直省土贡则无论是征实物还是折色,都与田赋类似,仍为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此种变化,《皇朝文献通考》有“旷荡之恩,洵千古所未有也”的评价。虽然有偿征收的土贡只是一小部分,但是这种性质上的转变,在中国土贡史上仍具有重要意义。
与前代相比,清代土贡的种类与数量有所减免,余下的则多数折银征收。清以前的土贡,往往数量庞大,名目纷繁。《通典》所列唐代天下贡物详细清单,有洋洋四千余言,种类令人眼花缭乱。清代考虑到内务府贡中新增东北特产的庞大比重,对前代土贡有所减免。清代东北土贡大幅增加,除典章中记载的人参、貂皮、东珠三项外,尚有粉子蕨菜、蜜饯山楂、蘑菇、野菜、蜂蜜、米面制品、熏制肉食、兽类、鹰隼、各种活体观赏动物、军器原料等品种,反映出满族统治者对于故乡土产的特殊偏爱。
清代土贡,各省每年入贡次数不等,承担的贡额亦不等,承担种类较多的省份,每年每次所贡的物品也不尽相同。贡品既是提供给皇帝与皇室的东西,其规格自然非比寻常,必须是同类物品中的佼佼者。当贡品的品质、大小等不合要求时,一般的做法是饬令补换,严重者要追究承办官员的责任。
一般来说,贡物抵京,会由不同的机构根据固定的程序进行检验和查收,然后由内务府或者户部奏报给皇帝,皇帝同意收取则贮库留用。种种贡物的备办、起运到抵京贮库,皆有定制,解员的安置和返回也各有规矩。贡物收讫,大体有消费、赏赐、祭祀和售变四种用途,而同一贡物也有可能同时具有多种用途。东北所贡的各类动物毛皮,除消费和售变外,嘉庆时每年还从售变部分中取一部分貂皮交衣库做成貂褂,由内务府草拟,皇帝钦定名单与等级,“赏卖”给在京大臣、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让他们“先赴银库交价,后赴皮库领取”。
(摘自2015年3月2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的部分土贡由无偿交纳变为有偿征收,此种变化在《皇朝文献通考》中得到了肯定的评价,在中国土贡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B.土贡到秦汉时已独立于赋税之外,其形式与藩属贡及土司贡不同,主要是各地将地方特产以实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给皇室。
C.清代有偿采买的土贡物品是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可以确定的主要是东北土产、织造贡物及密云等地“打捕户”猎得的鹞子、野鸡等活物。
D.明代时,土贡制度已较为成熟,随着一条鞭法的施行,贡物折银的方法也得到推广;清代土贡制度又不断改革,乾隆年间方大体趋于稳定。
2.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清代以前的土贡,往往数量大、名目多,如《通典》所列唐代贡物清单即有四千余言,种类繁多;清代则有所减免。
B.清代内务府贡中新增的东北特产比重庞大,品种也较多,这就反映出满族统治者对于其故乡土产的特殊偏爱。
C.清代的贡物抵京后,一般是先进行检验、查收,后由内务府或者户部奏报给皇帝,经皇帝同意收取后,再贮库留用。
D.清代贡物有多种用途,如东北所贡动物毛皮,嘉庆时就有一部分直接“赏卖”给在京大臣、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
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贡制度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之一,自上古时期即已存在,后经各朝代的不断改革,至清代已渐趋成熟。
B.在中国历史上,土贡制度有过多次较为重大的变革,如明代推广贡物折银的做法、清代部分土贡实行有偿征收。
C.土贡的物品要求必须是同类物品中的佼佼者,由于这些贡品都是提供给皇帝与皇室使用的,因此往往是不能折银征收。
D.清代土贡或征实物或折银征收,在数量、种类上均较以前的朝代少,但并不能说明清代百姓的土贡负担都较以往朝代百姓的轻。
2016-11-17更新 | 7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元宇宙始于1992年国外科幻作品《雪崩》里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这两个概念。人们在“Metaverse”里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这个虚拟的世界就叫作元宇宙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表示,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以及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

“元宇宙本身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个理念和概念,它需要整合不同的新技术,如5G、6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强调虚实相融。”沈阳说。

沈阳介绍,元宇宙主要有以下几项核心技术:一是扩展现实技术,包括VR和AR。扩展现实技术可以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可以解决手机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是数字孪生,能够把现实世界镜像到虚拟世界里面去。这也意味着在元宇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的虚拟分身。

三是用区块链来搭建经济体系。随着元宇宙进一步发展,对整个现实社会的模拟程度加强,我们在元宇宙当中可能不仅仅是在花钱,而且有可能赚钱,这样在虚拟世界里同样形成了一套经济体系。

近日,业界面对元宇宙践行了一系列的动作,包括脸书(Facebook)对外公布更名为“Meta”,来源于元宇宙Metaverse)。这样一家大型互联网企业决定更名,从侧面昭示了元宇宙已真真切切地临近,现实社会与虚拟世界同构的时代正在呼啸而至。

技术渴望新产品、资本寻找新出口、用户期待新体验,有专家分析指出,元宇宙就好比是一个具身性的互联网,在元宇宙你不是简单地再去浏览内容,而是身处在内容之中。从互联网1.0、2.0再到移动互联网,元宇宙可能是接替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新的互联网时代。

由于在游戏领域的应用,有一部分人认为元宇宙就等同于电子游戏和虚拟世界。对此有专家表达出不同的看法,元宇宙不能简单等同于电子游戏,也不能等同于虚拟世界。它是创造性游玩、开放式探索、与现实连通。

近年来,百度依托包括智能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在内的一系列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力,借助百度推出的虚拟现实内容平台、虚拟现实交互平台,元宇宙世界内容的制作成本将迎来大幅的降低,并推动硬件消费体验的升级和内容生产效率的提升。

“元宇宙将成为平行于现实世界的人类第二空间。”百度副总裁马杰认为,元宇宙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需要对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以及实体世界内容等进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在共享的基础设施、标准及协议的支撑下,由众多工具、平台不断融合、进化而最终成形。

——选自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什么是元宇宙?为何要关注它》

材料二:

近来,一些重要媒体相继发文关注“元宇宙”概念。有的是前瞻性的乐观展望,有的是忧虑性的谨慎提醒。

互联网1.0诞生了电子邮件等;2.0是实现了实时信息互联,出现了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3.0实现了物联和移动互联,涌现出直播业态、自动驾驶等;4.0有可能实现智联乃至万物互联。这种展望与指向为“元宇宙”概念打开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其关键词是虚拟、感知拓展、沉浸式体验、自动满足、多主体实时互动、无代码或低代码、去中心化等,目标是彻底消除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二分,实现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的无缝对接或互补融合,比如,用户可以通过化身在虚拟世界里参加虚拟的音乐会、艺术创作和展览、体育比赛等。

然而,“元宇宙”概念虽然绘制了互联网发展的未来蓝图,使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但也意味着技术发展正在从变革外部自然拓展到变革人类自身的内部自然,这对在工业文明时代形成的制度安排、概念框架、生活理念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就理念而言,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虚拟世界并不能与“元宇宙”概念同日而语。因为“元宇宙”所创建的数字化环境会导致人与环境关系的逆转,不再是人来适应环境,而是环境能够自动地根据人的行为数据乃至神经信息等来预判或理解人的意图,从而自主地满足人的潜在需求。这种投喂方式放大了人的好奇心或猎奇感,精准广告投放的诱导,又会使人无形地丧失求真意识,热衷于成瘾式的游戏生活;“元宇宙”所营造的去中心化、去权威性、多人实时互动、多空间实时切换等宏大场景,在创造了新的在线文化、虚拟主流化的商业模式,以及深度释放人的创造力与能动性等的同时,却无痕迹地构筑了新的控制框架,带来新的中心化,加剧全球数字鸿沟。

更加关键的问题是,在这种具有永久记忆功能的数字世界里,去中心化的数字身份系统和动态环境参数实时监测系统的建立,使人们只信任人留下的数据,而不是信任留下数据的人。人与人关系的深度虚拟化,有可能导致新的精神虚无。数字孪生在使人成为信息透明体的同时,为信息滥用和误导开了方便之门,还有可能造成使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更加恶化等在线伤害,使个人的隐私保护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元宇宙”不只是对未来技术与社会发展方向的设想,还发出了对“人,如何成之为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塑造怎样的文明未来等关乎人性问题的灵魂拷问。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元宇宙”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元宇宙就是通过扩展现实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核心技术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完全融合,让用户能沉浸式体验。
B.元宇宙让你不再是简单地浏览内容,而是身处在内容之中,已成为接替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新的互联网时代。
C.元宇宙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人类第二空间,人们在这个平行世界可以虚拟分身的形式存在,并可以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
D.元宇宙本质上就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所以它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随着元宇宙进一步发展,对整个现实社会的模拟程度加强,虚拟世界里同样也会形成一套经济体系,在这里我们将不再只是花钱,还可以赚钱。
B.在元宇宙构建的世界中,人类将彻底消除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二分,可以在两个世界之间自由切换身份。
C.对于“元宇宙”这一概念的提出,人们的态度不一,有人乐观展望,有人忧虑提醒。
D.在具有永久记忆功能的数字世界里,因为去中心化的数字身份系统和动态环境参数实时监测系统的建立,人们只信任人留下的数据,而不是信任留下数据的人。这将有可能导致新的精神虚无。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和元宇宙开发没有直接关联性的一项是(     )
A.股市场元宇宙概念股
B.虚预数字化的货币
C.不断成熟的VR、AR技术
D.具有兼容性的多功能网络平台
4.请结合材料一,给“元宇宙”下一个简要定义。
5.刘慈欣近日在公开演讲中怒批元宇宙,称“元宇宙将引导人类起向死路”。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1-12-24更新 | 2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