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1 题号:2011534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马

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乾元二年(759),当时诗人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当时属唐朝边境地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为“咏物”而视角各异,陆游《卜算子·咏梅》运用第三人称,杜诗以第二人称抒情达意,把马人格化,生动而饶有趣味。
B.前两联语意紧密相承,“老”承“久”,“岁晚”承“天寒”,既交代了此马与自己长期患难相依的关系,又写出了它现在的状态。
C.颈联写此马的毛发、骨相等资质绝非平常之辈,但它在我面前一直十分温顺驯服,对我非常忠诚,表达出对病马的浓浓深情。
D.同是“沉吟”却意味不同。曹操在《短歌行》中因思慕贤才而沉吟,杜甫因感动于此马为物虽微但对我情意深厚而沉吟。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杜甫以马自况之作,请结合诗句对这一观点简要分析。
【知识点】 杜甫(712-770) 咏物言志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吟(节选)

李白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去蜀

杜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比于不乘黄鹤便不能远行的“仙人”,诗人李白更愿意成为一名“海客”。
B.李诗将屈原辞赋比作日月,将楚王台榭比作山丘,赞颂了二者长久的生命力。
C.从杜诗前四句可知,诗人于兵荒马乱之时离开蜀地前往潇湘地区,实属无奈。
D.杜诗最后两句故作反语,看似是诗人的自我宽慰,实则是对“大臣”的讽刺。
2.两位诗人“随白鸥”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2-03-11更新 | 44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薄暮

杜甫

江水长流地,山云薄暮时。

寒花隐乱草,宿鸟探深枝。

故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

人生不再好,鬓发自成丝。

【注】①此诗为广德元年(763年)秋诗人在阆州(今四川境内)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诗人几经辗转,到达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建成“浣花草堂”,开始了蜀中避乱的岁月。

1.有论者认为颔联一语双关,别有寄托,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诗人为何“心苦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9-04-25更新 | 8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镞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诗创作于开元末期,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起笔不凡,先说洁白画绢之上现出风霜肃杀之气,然后再点明原因,有力地勾勒了画鹰的气势。
B.中间两联具体描绘画上的苍鹰,“耸身”写其动态,“侧目”写其静态,“光堪摘”描摹其饰件,极为传神。
C.尾联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发出追问,何时才能出击凡鸟,即使血染荒原也在所不辞,寄寓深意。
D.全诗章法严谨,托物言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画中苍鹰卓然不凡、展翅搏击的形态描摹得淋漓尽致。
2.题画诗创作讲究“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即可以通过题诗来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和情感。你认为本诗补出了哪些“画之不足”?请简要分析。
2023-03-31更新 | 3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