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2 题号:2011689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选文一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官、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节选自《谏逐客书》有删改)

选文二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令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与禽兽无异。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节逸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B.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C.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D.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戎,我国古代对西部各少数民族的称呼。夷,我国古代常用来指称北部的少数民族。
B.公室,即王室。指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家族,也指国君的家庭成员。文中是指秦国的王室。
C.下陈,古代殿堂下放置礼品、站列婢妾的地方。如《战国策·齐策》中“美人充下陈”。
D.不肖,谓子不似父,以称不孝之子。旧时读书人常常用来表示自谦。文中意思是不成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来自他国的客卿曾对秦国的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不能驱逐客卿。
B.李斯极力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表面是赞美秦国富足,实则是批评秦王声色误国。
C.李斯主张人应该积极有为。他观仓中鼠而悟出人生哲学,认为一个人有无出息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
D.李斯年轻时胸怀大志,跟随荀子学习帝王的治世之道;学成后,去游说秦王,以此实现人生抱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2)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籍长八尺余,力能扛,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汉五年,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乃自刎于乌江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标点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B.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C.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D.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父是年龄最小的叔父。古时候人们称弟兄的排行为伯、仲、叔、季。
B.鼎是古代一种烹煮用的器物,多用青铜制成,三足两耳,形状上都是圆的。
C.釜甑,釜是古代的一种锅;甑是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如同现代的蒸锅。
D.关中是古地名,在今陕西中部一带。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志存高远,却兵败而死。秦始皇东游会稽、渡过浙江时,他认为自己可以取而代之;他在垓下被汉军和诸侯兵包围,之后在乌江自刎而死。
B.项羽出身高贵,却浅尝辄止。他的祖父是楚将项燕,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并被封于项地;他学书、学剑、学习兵法都粗疏不精就不学了。
C.项羽善于指挥,却残暴嗜杀。巨鹿之战,他“置之死地而后生”,指挥士兵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在新安城南坑杀秦军20万并烹杀劝谏者。
D.项羽富有勇气,却儿女情长。救钜鹿时,其他诸侯作壁上观,唯其敢与强大的秦军相较;汉军兵临城下、四面楚歌时,他还心系虞姬的安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5.有人劝说项羽居关中的理由是什么?项羽为什么想衣锦还乡?请简要说明原因。
2021-04-19更新 | 1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1.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前后十余。(批)B.汉天子,我丈人也。(辈)
C.因厚单于。(贿赂)D.召苏武受辞。(受审讯)
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何以女为见?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D.与旃毛并咽之。
3.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
D.勿复有云。(不再有什么云了。)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果张胜          引:牵扯。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胜曰          候:拜。
C.而系张胜     收:逮捕。
D.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空以身草野
A.犯乃死B.单于其节
C.得见汉使D.尽汉使路充国等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2022-11-18更新 | 22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下列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第一组: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第二组:秦王因曰……          不如因而厚遇之
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相同。
B.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相同。
C.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不同。
D.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不同。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中的“归”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宁许以秦曲B.相如广成传
C.至赵矣D.且庸人尚
3.下列句子,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A.今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B.传示美人及左右
C.相如功大,拜为上卿D.严大国之威修敬也
4.下列最能体现蔺相如思想性格的一项是(       )
A.善于言辞,足智多谋B.足智多谋,有儒将风度
C.勇敢坚强,有大将风度D.足智多谋,勇敢坚强
2018-06-02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