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逐客书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逐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取人则不,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B.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C.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D.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错误的,与《过故人庄》中的“过”,意思不同。
B.举,攻克,占领,与《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中“举”意思相同。
C.杜,堵塞、封闭,与成语“杜门谢客”中“杜”意思相同。
D.然,这样,与《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然”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重用五位贤士,吞并了二十个小国,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的风俗,百姓殷实、富裕,国家富有、强大。
B.文章列举了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昭王的用人之道,并且假设了这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的结果。
C.李斯通过君王的生活嗜好判断君王看重的在珠玉、声、色方面,而轻视的却是百姓,认为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D.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舍弃小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文章运用比喻说理,劝谏君王要广纳贤士,成就大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5.文章最后一段进行了总结,李斯认为秦国“逐客”的后果是怎样的?请简要说明。
2024-04-29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求木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况于明哲乎!人君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今陛下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𫘝𫘨不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术也。

(李斯《谏逐客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必固其根本             根本:事物的本质
②人君神器之重             当:做上
③今陛下昆山之玉             致:获得,得到
④而骏良𫘝𫘨不外厩       实:使……充满
⑤西蜀丹青不为             采:通“彩”,色彩
⑥今弃击瓮叩缶而《郑》《卫》       就:成就
A.①⑥B.③④C.②⑤D.②④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求木长者             制诸侯术也
B.况于明哲乎             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C.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       今取人不然
D.所以饰后宫             此非所以跨海内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认为人君要想治理好国家,需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李斯直接询问秦王为何喜好非秦所产的各类宝物,以引出下文。
C.李斯此段文章,写法铺张,气势纵横,历来被认为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
D.两个文段都运用大量理论论据,极力劝谏人君接受自己的建议。
4.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2024-03-03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谏逐客书》)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地千里/先王之政(《答司马谏议书》)
B.河海不细流/则牛羊何焉(《齐桓晋文之事》)
C.王者不众庶/李牧连之(《六国论》)
D.士而不用/自濯淖污泥之中(《屈原列传》)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事例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说服力。
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在色、乐、珠玉方面,所轻视的却是百姓客卿的话,那么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C.作者对秦王辞退一切客卿、把兵器和粮食给予盗贼,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结怨的做法很不理解。
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是在帮助敌国,是在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强敌国的实力,会使秦国变弱,使国家陷于危地。
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禹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周武王。
B.“丹青”中的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因此丹青也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用来指代史册、史籍。
C.“解官”,指辞去官职;“请老”,指古代官员请求退休;“下车”,指官吏因犯事被贬。
D.西戎,中国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总称。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自称“华夏”,称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2)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2024-01-22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谏逐客书

李斯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人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②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③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弃黔首资敌国,却宾客以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问,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盗粮”者也。

④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B.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C.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D.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1)士不产于秦,愿忠者众   (2)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B.(1)今乃弃黔首资敌国   (2)损民益仇
C.(1)然则是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2)而轻者在乎人民也
D.(1)今弃黔首以资敌国   (2)今其智反不能及
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                         过:错
②而陛下之,何也                                      说:说到,提及
③是以太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                  让:推辞,拒绝
④藉寇兵而盗粮                                          赍:赏赐
⑤河海不细流,故能就其深               择:选择,选取
⑥却宾客以诸侯                                业:认为可以成就霸业
丕豹公孙支于晋                           来:招致
⑧夫击瓮叩缶,弹筝                         搏:拍打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⑧D.①③⑦
4.翻译下列句子
(1)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2)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5.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评价“李斯之止逐客”说:“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结合这条评价,分析李斯能够说服秦王的原因。
2023-12-09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扦蔽,入则为席荐。秦特出锐师取地而韩随之,怨悬于天下,功归于强秦。且夫韩入贡职,与郡县无异也。今日臣窃闻贵臣之计,举兵将伐韩。夫赵氏聚士卒,养从徒,欲赘天下之兵,明秦不弱则诸侯必灭宗庙,欲西面行其意,非一日之计也。今释赵之患,而攘内臣之韩,则天下明赵氏之计矣

夫韩,小国也,而以应天下四击,主辱臣苦,上下相与同忧久矣。修守备,戒强敌,有畜积,筑域池以守固。今伐韩,未可一年而灭,拔一城而退,则权轻于天下,天下摧我兵矣。韩叛,则魏应之,赵据齐以为原,如此,则以韩、魏资赵假齐以固其从,而以与争强,赵之福而秦之祸也。夫进而击赵不能取,退而攻韩弗能拔,则陷锐之卒勤于野战,负任之旅于内攻,则合群苦弱以敌而共二万乘,非所以亡赵之心也。均如贵人之计,则秦必为天下兵矣。陛下虽以金石相弊,则兼天下之日未也。

(节选自《韩非子·存韩》)

材料二:

诏以韩客之所上书,书言韩子之未可举,下臣斯甚以为不然。秦之有韩,若人之有腹心之病也,虚处则然,若居湿地,著而不去,以极走,则发矣。夫韩虽臣于秦未尝不为秦病今若有卒报之事韩不可信也。秦与赵为难,荆苏使齐,未知何如。以臣观之,则齐、赵之交未必以荆苏绝也:若不绝,是悉秦而应二万乘也。夫韩不服秦之义而服于强也。今专于齐、赵,则韩必为腹心之病而发矣。韩与荆有谋,诸侯应之,则秦必复见崤塞之患。

非之来也,未必不以其能存韩也为重于韩也。辩说属辞,饰非诈谋,以钓利于秦,而以韩利窥陛下。夫秦、韩之交亲,则非重矣,此自便之计也。臣视非之言,文其淫说靡辩,才甚。臣恐陛下淫非之辩而听其盗心,因不详察事情

(节选自李斯《议存韩》)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韩A虽臣于秦B未尝不为C秦病D今若有卒E报之事F韩G不可H信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也代称朝廷或国家政权,文中指后者。
B.罢,指停止、结束,与《琵琶行并序》“曲罢曾教善才服”中的“罢”意思相同。
C.质,射箭的靶子,这里比喻攻击的目标,与“文质彬彬”中的“质”意思不同。
D.崤塞,指崤山,这里发生过“晋秦争霸”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崤山之战”。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认为,韩国侍奉秦国多年,能帮秦国阻挡他国的进攻,也能像草席和垫子一般供秦国使用,存韩对秦有利,而秦国的敌人应是赵国。
B.韩非认为,韩国虽小,但因应付四面八方的攻击,练就了强大的生存防御能力,进攻韩国不可能速战速决,如此,秦国的兵力会被天下轻视。
C.李斯认为,秦国身边有韩国存在,就像人的心腹有大病灶一样,韩国服从的不是秦国的道义,而是实实在在的军事威慑,秦国应除去韩国。
D.李斯强调,韩非是想用其“存韩”的计策来求得秦国的重用,他能言善辩,且擅长以文辞掩饰欺诈的计谋,为了韩国的利益来窥视秦王。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释赵之患,而攘内臣之韩,则天下明赵氏之计矣。
(2)臣恐陛下淫非之辩而听其盗心,因不详察事情。
5.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李斯是如何驳斥韩非“存韩”之论的。

6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秦王。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鲫。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令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秧;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己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

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二世二年七月,其斯五刑,腰斩咸阳市。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阁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史记·李斯列传》)


【注释】①絜:同“洁”。②庑:泛指房屋。

材料二: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谏逐客书》)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腰斩咸阳市(     )(2)藉寇兵而盗粮(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事。(     
A.提倡       B.注重       C.掌握       D.保持
(2)入事秦,因以衅,以辅始皇(     
A.缺点       B.空隙       C.从容       D.机会
3.把材料一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4.用“/”为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5.材料一中说,“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结合材料二分析李斯是如何成功做到这一点的。
6.材料一中李斯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由观鼠所悟出的人生哲学被后世人谓为“仓鼠哲学”。有人认为李斯写《谏逐客书》就是为了保护自己,是摆脱“厕鼠”的代表;也有人认为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实现“仓鼠”人生。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2023-11-05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各题

(一)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人,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秦哉?向使四君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秦无强大之名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者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二)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节选自(清)姚鼐《李斯论》)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散六国之   从:追随
B.向使四君客而不内     却:使……退却
C.设所遭非始皇、二世     值:遇到
D.知其不义而为之者     劝:鼓励
2.下列各项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无强大之名也/秦之甘于刻薄便于严法久矣
B.民殷盛,国以富强/斯亦未尝其学事秦
C.客何负秦哉/而矜夸导誉朝庭之上
D.此五人,不产于秦/而彼宴然无与
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B.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C.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D.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逐客书》开门见山,落笔言事:“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接着列举出秦往昔纳客而获得的种种好处,又分析了不纳客的坏处,用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B.《谏逐客书》通过大量对偶句与排比句的使用,淋漓尽致,不但文采斐然,音韵铿锵,而且气势流畅,展现了作者在文字表达技巧方面的独到之处。
C.《李斯论》先摆出苏轼的观点,然后通过对秦国发展历史的分析,驳斥了苏说的谬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先立论后驳论,逐层深入,论证严密。
D.《李斯论》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
5.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2023-10-28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

②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丕豹、公孙支于晋(           )     (2)至今(        )
(3)功到今(      )                              (4)私门(     )
2.把第①段画横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3.赏析以下划线句的说理效果。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4.李斯上书后,“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这篇奏疏是如何有效实现目标的?请结合选文具体分析。
2023-10-2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秦王。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非世而恶A利B自托于无C为D此非士之情也E故斯将西F说秦王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度楚王不足事”与“度义而后动”(《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度”字意思相同。
B.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指黑色,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
C.“阴遣谋士赍持……诸侯”与“藉寇兵而赍盗粮”(《谏逐客书》)两句中的“赍”字意思相同。
D.“损民以益仇”与“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益”字意思不同。
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厕所中的老鼠和粮仓中的老鼠的生活情境类似,这引发了李斯的感慨,于是李斯离开楚国去秦国。
B.李斯西游秦国,先得到秦相吕不韦赏识,为郎官;后为秦王所用,先后担任长史、客卿、廷尉、丞相。
C.韩国人郑国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现。秦国的王公贵族以及大臣请求秦王将这些客卿全部驱逐出境。
D.李斯为长史辅佐秦王,向秦王献计对付诸侯,如以财诱惑、以利剑刺杀,显示出高超的政治能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2)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5.材料一中说,“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结合材料二分析李斯是如何成功做到这一点的。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臣闻求木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况于明哲乎!人君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今陛下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术也。

(李斯《谏逐客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必固其根本                                        根本:事物的本质
②人君神器之重                                 当:做上
③今陛下昆山之玉                              致:获得,得到
④而陛下                                        说:说说
⑤而骏良駃騠不外厩                           实:使……充满
⑥西蜀丹青不                                 为:“被”
⑦今弃击瓮叩缶而《郑》《卫》            就:成就
⑧然则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是:判断动词,是
A.①⑥B.③⑤C.②④D.⑦⑧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求木长者                           制诸侯术也
B.况于明哲乎                       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C.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          今取人不然
D.所以饰后宫                           此非所以跨海内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认为人君只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一定能治理好国家。
B.李斯委婉地询问秦王为何喜好非秦所产的各类宝物,以引出下文。
C.李斯此段文章,写法铺张,气势纵横,历来被认为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
D.两个文段都运用大量理论论据,极力劝谏人君接受自己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023-09-23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