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魏征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75 题号:2196311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求木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况于明哲乎!人君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今陛下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𫘝𫘨不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术也。

(李斯《谏逐客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必固其根本             根本:事物的本质
②人君神器之重             当:做上
③今陛下昆山之玉             致:获得,得到
④而骏良𫘝𫘨不外厩       实:使……充满
⑤西蜀丹青不为             采:通“彩”,色彩
⑥今弃击瓮叩缶而《郑》《卫》       就:成就
A.①⑥B.③④C.②⑤D.②④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求木长者             制诸侯术也
B.况于明哲乎             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C.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       今取人不然
D.所以饰后宫             此非所以跨海内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认为人君要想治理好国家,需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李斯直接询问秦王为何喜好非秦所产的各类宝物,以引出下文。
C.李斯此段文章,写法铺张,气势纵横,历来被认为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
D.两个文段都运用大量理论论据,极力劝谏人君接受自己的建议。
4.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知识点】 魏征等 李斯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祖俟,魏定州刺史。父庆,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十五袭爵乐安公。周太祖引为亲信,以质直恭勤,授大都督。数有战功,累迁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宣政元年,除左前军勇猛中大夫。后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轨令长儒逆拒之。长儒于是取车轮数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连毂相次,以待景军。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高祖作,王谦举兵于蜀,沙氐上柱国杨永安扇动利、兴等六州以应谦,诏长儒击破之。谦二子自京师亡归其父,长儒并捕斩之。高祖受,进位上大将军。开皇二年,突厥众十馀万,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为虏所冲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高祖下诏曰:“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所部之内,少将百倍,以昼通宵,四面抗敌,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自非英威奋发,奉国情深,抚御有方,士卒用命,岂能以少破众,若斯之伟?言念勋庸,宜隆名器,可上柱国。”其年,授鄜州刺史,母忧去职。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起为夏州总管三州六镇都将事,匈奴惮之,不敢窥塞。以病免。复转荆州总管三十六州诸军事,高祖谓之曰:“江陵要害,国之南门,今以委公,朕无虑也。”岁馀,卒官。谥曰威。

(节选自《隋书•达奚长儒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
B.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
C.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
D.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仪同三司”本意是指非三公(司马、司徒、司空),而给以与三公同等的待遇。
B.“相”原来是“辅助”之意,引申为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这里指丞相。
C.“禅”与佛教关联,如“坐禅”“参禅”等,是佛教门徒悟道、静思时的专用术语。
D.“上柱国”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隋代设上柱国,藉以酬功勋之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达奚长儒身世显赫,功勋卓著。他的祖父和父亲均在朝廷担任要职,而他胆识过人,战无不胜,被周太祖视为亲信。
B.达奚长儒精于思考,善出奇策。在清江上用车轮系上大石的方法阻碍刘景的行进,最终打败敌军,因功升任大将军。
C.达奚长儒不辱使命,平定叛乱。王谦在蜀地兴兵作乱,杨永安积极响应,达奚长儒受命平叛,将王谦父子收捕处决。
D.达奚长儒深受重用,倍受嘉奖。高祖下诏书赞扬长儒英勇奋发并给予嘉奖;委以他镇守江陵的重任,并称毫无忧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
(2)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
2021-05-25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为襄城王长史,兼行参军。迁太常博士,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后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及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

开皇初,诏征入朝,访以政术,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在职数年,以老病乞骸骨,优诏不许。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时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有疾病者,景茂撤减俸禄,为饘粥汤药,分赈济之,赖全活者以千数。上闻而嘉之,诏宣告天下。

十五年,上幸洛阳,景茂谒见,时年七十七。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上甚悦,赐物三百段。诏曰:“景茂修身洁己,耆宿不亏,作牧化人,声绩显著。年终考校,独为称首,宜升戎,兼进籓条。可上仪同三司,伊州刺史。”

明年,以疾征,吏人号泣于道。及疾愈,复乞骸骨,又不许,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淄州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

大业初卒官,年八十七。曰康。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节选自《隋书 公孙景茂列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上而嘉之                         ②谨拜表以
B.①赐以马舆,便道            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C.①上洛阳,景茂谒见            ②庶刘侥,保卒余年
D.访以政术                            访风景于崇阿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绩大村/或数百户/谐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B.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C.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D.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古代指速逢母亲丧事,也叫“丁外忧”。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按古制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居家守丧,文中公孙景茂因母忧去职,居家守丧。
B.陛下:陛,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古代臣子向天子进言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C.秩:文中指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品级或体禄。古代官员的俸禄要根据年终考评确定,俸禄因功罪而增减乃至取消
D.谥:谥号分官谥和私谥。官谥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
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景茂博览群书。他在北魏时期,射策甲科。升任太常博士,对宗庙礼仪多有增删,被时人称为“书库”。
B.公孙景茂治州有方。治理地方法令清静,恩施百姓,赡济孤弱。平陈战役时,他拿出自己的体禄,煮粥熬药,救助灾民,救活数以千计的灾民。
C.公孙景茂声绩显著。他前后历职,都有德政,常受皇上恩赐,并下诏褒扬。征召入朝,吏民遮道号泣;死后朝廷赠谥为康。
D.公孙景茂扬善化恶。他关心民疾,深入百姓,阅视产业,在大庭广众之中称赞善持家的;教诲有过错的,并不宣扬,百姓知礼而行,深得百姓爱戴。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以疾征,吏人号泣于道。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2018-03-18更新 | 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赵芬,字士茂,天水西人也。父演,周秦州刺史。芬少有辩智,颇涉经史。周太祖引为相府铠曹参军,历记室,累迁熊州刺史。抚纳降附,得二千户,加开府仪同三司。大冢宰宇文护召为中外府掾,俄迁吏部下大夫。芬性强济,所居之职,皆有声绩。武帝亲总万机,拜内史下大夫,转少御正。芬明习故事,每朝廷有所疑议众不能决者,芬辄为评断,莫不称善。后为司会,申国公李穆之讨齐也,引为行军长史,封淮安县男,邑五百户。复出为淅州刺史,转东京小宗伯,镇洛阳。  

②高祖为丞相,尉迥与司马消难阴谋往来,芬察知之,密白高祖。由是深见亲委,迁东京左仆射,进爵郡公。开皇初,罢东京官,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未几,以老病出拜蒲州刺史,加金紫光禄大夫,仍领关东运漕,赐钱百万、粟五千石而遣之。后数年,上表乞骸骨,征还京师,赐以二马轺车,几杖被褥,归于家,皇太子又致巾帔。后数年,卒。上遣使致祭,鸿胪监护丧事。

③子元恪嗣,官至扬州总管司马,左迁候卫长史。少子元楷,与元恪皆明干世事。


【注】①强济:精明干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洛阳     (2)左迁候卫长史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周太祖为相府铠曹参军
A.延长B.率领C.引导D.推荐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尚书左仆射
A.拜见B.拜服C.授予官职D.拜谢
4.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B.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C.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D.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5.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芬明习故事,每朝廷有所疑议众不能决者,芬辄为评断,莫不称善。
6.第②段一再写朝廷对赵芬丰厚的赏赐,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
7.最能体现“芬性强济”的两件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018-04-18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