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各题

(一)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人,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秦哉?向使四君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秦无强大之名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者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二)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节选自(清)姚鼐《李斯论》)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散六国之   从:追随
B.向使四君客而不内     却:使……退却
C.设所遭非始皇、二世     值:遇到
D.知其不义而为之者     劝:鼓励
2.下列各项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无强大之名也/秦之甘于刻薄便于严法久矣
B.民殷盛,国以富强/斯亦未尝其学事秦
C.客何负秦哉/而矜夸导誉朝庭之上
D.此五人,不产于秦/而彼宴然无与
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B.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C.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D.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逐客书》开门见山,落笔言事:“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接着列举出秦往昔纳客而获得的种种好处,又分析了不纳客的坏处,用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B.《谏逐客书》通过大量对偶句与排比句的使用,淋漓尽致,不但文采斐然,音韵铿锵,而且气势流畅,展现了作者在文字表达技巧方面的独到之处。
C.《李斯论》先摆出苏轼的观点,然后通过对秦国发展历史的分析,驳斥了苏说的谬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先立论后驳论,逐层深入,论证严密。
D.《李斯论》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
5.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2023-10-28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李斯的《谏逐客书》的片断,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故能明德/自不变者而观之B.今弃黔首以资敌国/今其智反不能及也
C.愿忠者众/蟹六跪二螯D.损民益仇/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析“用客治国”和“逐客资敌”两种策略,从正反两方面驳斥“逐客”之策。
B.“今逐客以资敌国”一句,关照的是第一段,意在阐明逐客对敌对国家的危害。
C.第一段举出“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事实,从正面论证“用客治国”是上策。
D.第二段是对全篇文章的归结,从而进一步论证“逐客”必将会危及到国家安全。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二)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长生可得,而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之,而未甚也。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节选自海瑞《治安疏》)

1.对下面选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A.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
B.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
C.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
D.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
2.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乐用:乐于为用,乐意效命。
B.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治强:社会安定强盛。
C.功到今                                     施:措施。
D.言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是也       脂膏: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宫。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逐客书》选文以平实的文风,高度概括了秦国从称霸西戎到完成统一大业过程中客卿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B.《谏逐客书》非常讲究论说的策略和语气。材料一中故意将秦王发布的政令说成“吏议”,措辞警醒而委婉。
C.《谏逐客书》选文运用例证和假设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说留客用客之利和逐客之弊。
D.材料二虽为奏疏,但直接指斥当朝皇帝诸般过失,甚至讽刺“嘉靖”年号,措辞激烈,一片忠诚,体现明代士大夫铮铮风骨。
4.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