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孟子(前372-前289)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5 题号:2012374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后稷教民稼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凡谷:成熟有早晚,苗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粒实有息耗。地势有良薄,良田宜种晚,薄田种早。良地,非独宜晚,早亦无害:薄地宜早,晚必不成实也。山泽有异宜。山田,种强苗以避风霜:泽田,种弱苗以求华实也。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违道,劳而无获。入泉伐木,登山求鱼,手必虚:迎风散水,逆坂走九,其势难。

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胡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良地一亩用子五升薄地三升谷田必须岁易。凡春种欲深,宜曳重挞,夏种欲浅,直置自生。凡种谷雨后为佳,遇小雨,宜接湿种,遇大雨,待薉生。春若遇早,秋耕之地,得仰垄待雨。夏若仰垄,匪直荡汰不生,兼与草薉俱出。凡田欲早晚相杂,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然大欲早,早田倍多于晚。早田净而易治,晚者芜薉难治。其收任多少,从岁所宜。早谷皮薄,米实而多;晚谷皮厚,米少而虚也。

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是故人君上因天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之本,在于反性。反其所受于天之正性也。未有能摇其本而清其末,浊其源而清其流者也。

(节选自《齐民要术》卷一、卷三)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良地A一亩B用子C五升D薄地E三升F谷G田H必须岁易。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文中指种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树之以桑”的“树”意思相同。
B.宜,文中指适合,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所宜深慎”的“宜”意思不同。
C.匪直,指不只,其中的“匪”与成语“获益匪浅”的“匪”意思相同。
D.率,文中指都,与《六国论》中“率赂秦耶”的“率”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稷教百姓生产劳动之法,栽培的谷物成熟了,百姓便得到养育。在百姓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后,需对他们进行教育。
B.种植庄稼时,百姓需据情况而定。田地肥沃或贫瘠,需选择相应的秧苗种植;山田或泽田,需选择相应的时间种植。
C.种植庄稼要顺应四季变化,如果听凭主观情感去做,如同潜入水中砍树,只会空手而归;就像逆风泼水,形势艰难。
D.如果国君能顺应四季的气候条件,开发地理上的有利形势,利用人的力量,那么一切生物顺遂生长,各种谷物繁殖。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2)早田净而易治,晚者芜薉难治。其收任多少,从岁所宜。
5.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历代重视稼穑的好处。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对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或百步后止     ②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③寡人于国也     ④无如寡人用心者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2.下面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        春心莫共花争
B.弃甲曳而走               斩木为
C.五十步而后止人        固有一死,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亦走也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20-06-15更新 | 2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鸡豚狗之畜                       彘:猪
B.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王: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C.七十者帛食肉                    衣:衣服
D.无其时                              失:错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
B.孟子认为,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让百姓按时畜养耕种,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
D.这两段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实行王道的步骤和具体措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2021-04-30更新 | 5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文本二: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施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獯鬻即猃狁,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②旄,同“耄”,老人。倪,小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B.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C.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D.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指《诗经》;《书》,指《尚书》。二者与《礼记》《周易》春秋》统称为“五经”。
B.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秦始皇之后,只有皇帝能用这一称呼。
C.疾,此处指怒、瞪着,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的“疾”意思及词性不同。
D.宗庙,指天子、诸侯等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与《侍坐》中“宗庙之事”的“宗庙”意思一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举例丰富,说服力强。孟子认为商汤侍奉葛国,文王侍奉昆夷,都是有智慧的君主;太王侍奉獯鬻、勾践侍奉吴王,都是有仁德的君主。
B.孟子善于说理,因势利导。当齐宣王思想矛盾时,孟子由小及大,鼓励宣王杜绝匹夫之勇,而要如武王一般,扩大自己的“勇”来安天下之民。
C.孟子擅长设喻,浅显恰切。孟子把各国百姓盼望商汤来征伐自己的国家,比作久旱之地盼望乌云和虹霓,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百姓的迫切心理。
D.孟子苦心劝谏,关爱百姓。齐王征伐燕国后,孟子建议要尽快发出命令,遣回掳掠的燕国老少,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选立燕王,并从燕国撤军。
4.《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反对齐宣王“兴甲兵”,而文本二中孟子却支持齐宣王伐燕。针对这一现象,请谈谈你的理解。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23-07-14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