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左丘明(前556-前451) > 《左传》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 题号:2018500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年春,穆叔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匀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枋,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节选自《左传》)

材料二: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节选自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停顿处的字母涂黑。
修A于身矣B而C不施D于事E不见F于G言H亦可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意思是“去”,与《<论语〉十二章》中“如其礼乐”中的“如”意思不同。
B.废,意思是“废弃、停止”,与成语“废寝忘食”中的“废”字意思相同。
C.所以,意思是“……的原因”,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中“所以”含义不同。
D.诗书,指《诗经》《尚书》,与《礼记》《乐经》《春秋》合称五经。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宣子认为句之祖世代不绝,可谓不朽,而穆叔则不赞同,认为这只能算世禄,不能算不朽。
B.穆叔认为保姓受氏,守护宗庙,祭祀不绝,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这种情况,这是“禄之大者”。
C.在欧阳修看来,虽然圣贤与草木鸟兽一样,终究化为腐朽,但是圣贤的德、功、言将会不朽。
D.欧阳修认为颜渊之所以能不朽,不在于他的德行,也不在于他的功业,而在于其不朽的言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5.穆叔与欧阳修对“不朽”的认识有哪些相同之处?
【知识点】 《左传》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伯围郑,以其无礼子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吕祖谦评曰:“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1.下列对文末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B.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C.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D.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2.下列对文中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是古代一种爵位。古代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但不具备行政职能。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传”是文体标志,即传记,与“志”“记”意思相同。
C.“子犯”是狐偃的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D.“僖公三十年”是王公王次纪年。王公王次纪年是春秋战国时按王公在位的年次来纪年。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使得他得以说退秦师。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因人之力而散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021-12-15更新 | 10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文公躬擐甲胄,跋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景公即世。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之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

(节选自《左传·吕相绝秦》)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写答案标号。
君A若B惠C顾D诸E侯F矜G哀H寡I人J而K赐L之M盟N则O寡P人Q之R愿S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指申明,与《离骚》中“申之以揽茝”的“申”字意思不相同。
B.履,指踩、涉,与《孔雀东南飞》中“足下蹑丝履”的“履”字意思相同。
C.疾,指憎恨,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的“疾”字意思相同。
D.就,指完成,与《劝学》中“金就砺则利”的“就”字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相受命与秦国绝交,先言两国友好关系,提及晋献公去世后秦穆公立即帮助晋文公回国继位的史实。
B.吕相认为晋文公有功于秦:征伐东方诸侯,让虞、夏等国的后代朝见秦王;平息诸侯之怒,让秦军安然回国。
C.白狄是秦国的仇敌,却是晋国的婚姻亲属国。但晋君不顾与白狄的联姻关系,接受了秦国攻打狄族的命令。
D.吕相不卑不亢地向秦君表明,晋国希望与秦国交好,但前提是秦国能施予恩惠使之如愿,否则将与秦国绝交。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
(2)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
5.《古文观止》评“秦晋权诈相倾,本无专直。但此文饰辞骂罪,不肯一句放松”,请概括吕相所历数的秦国罪行。
2023-07-12更新 | 7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无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B.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C.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文中的“百乘”即一百辆兵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D.“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侃侃而谈,有理有据,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B.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C.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答应魏王的请求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D.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东莱〈左传〉博议》
(2)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3)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5)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5.请结合丙文中的观点分析甲文秦穆公退兵和乙文赵王出兵的原因。
2023-05-10更新 | 1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