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沈括(1031-1095)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2027722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高丽礼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以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公面黧黑,门人忧之,以问医。医曰:“此垢污,非疾也。”进澡豆令公频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郭进有材略,累有战功,尝刺邢州。今邢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宾客落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于东庑,群子之席于西庑。人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廷式为婚。后契阔数年,廷式读书登科,归乡闾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坚不可,曰:“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闺门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美行,遂为之阔略。其后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苏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阔略:宽恕,宽容。②管干:管理。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
B.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
C.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
D.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丽礼币赠遗之物”与“持千金之资币物”(《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币”字含义相同。
B.“一切委于副使”与“如土委地”(《庖丁解牛》)两句中的“委”字含义不同。
C.“诸子安可与工徒齿”与“君子不齿”《师说》)两句中的“齿”字含义不同。
D.“不尔船重”与“问君何能尔”(晋·陶渊明《饮酒》)两句中的“尔”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衡出使高丽返回时,在海上遭遇大风;船夫非常恐惧,请求将船上的物品扔到海中,以避风险;副使不得已将自己的东西全扔到海中。
B.门人见王荆公脸色发黑,就去问医,医生说王荆公脸上有污垢,并没有病;门人让王荆公洗脸,王荆公说自己天生就长得黑,洗不掉的。
C.郭进在邢州城北建了一座私宅,建成后举行落成之礼,将土工、木工的宴席安排在东厢房,以示敬重,而将儿子们的宴席安排在西厢房。
D.刘廷式务农时与邻家女子约为婚姻,考中进士后回乡践诺履约;成婚后夫妻和睦,妻子死后,刘廷式非常哀痛;苏轼欣赏其情义写文赞美。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以己物,以避漏湿。
(2)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美行,遂为之阔略。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子醇枢密帅熙河日,西戎欲入寇,先使人觇我虚实。逻者得之,索其衣缘中,获一书,乃是尽记熙河人马、刍粮之数。官属皆欲支解以殉。子醇忽判杖背二十,大刺面蕃贼决讫放归六字,之。是时适有戍兵步骑甚众,刍粮亦富。戎人得谍书,知有备,其谋遂寝。

宝元元年,党项围延安七日,邻于危者数矣。范侍郎雍为帅,忧形于色。有老军校出,自言曰:某边人,遭围城者数次,其势有近于今日者。虏人不善攻,卒不能拔。今日万万无虞,某可以保任。若有不测,某甘斩首。范嘉其言壮,人心亦为之小安。事平,此校大蒙赏拔,言知兵善料敌者,首称之。或谓之曰:汝敢肆妄言,万一言不验,须法。校笑曰:君未之思也。若城果陷,何暇杀我邪!聊欲安众心耳。

韩信袭赵,先使万人背水阵,乃建大将旗鼓,出井陉口,与赵人大战;佯败,弃旗鼓,走水上。军背水而阵,已是危道;又弃旗鼓而趋之,此必败势也。而信用之者,陈余老将,不以必败之势邀之,不能致也。信自知才过余,敢用此耳。向使余小黠于信,信岂得不败?此所谓知彼知己,量敌为计。后之人不量敌势,袭信之迹,决败无疑。汉五年,楚汉决胜于垓下,信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高帝在其后;绛侯、柴武在高帝后。信先合不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此亦拔赵策也。信时威震天下,籍所惮者独信耳。信以三十万人不利而却,真却也;然后不疑。故信与二将得以乘其隙。信兵虽却,而二将维其左右,高帝军其后,绛侯、柴武又在其后,异乎背水之危,此所以待项籍也。用破赵之迹,则歼矣。此皆信之奇策。观古人者,当求其意,不徒视其迹。班固为《汉书》,乃削此一事。盖固不察所以得籍者,正在此一战耳。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楚A兵B不C利D信E复F乘G之H大I败J楚K师L此M亦N拔O赵P策Q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括的《梦溪笔谈》是笔记体著作,班固的《汉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同《史记》一样,是纪传体史学著作。
B.“须伏法”与“伏清白以死直兮”(《离骚》)两句中的“伏”字含义不同。
C.“乃敢用此耳”与“羝乳乃得归”(《苏武传》)两句中的“乃”字含义相同。
D.“纵之”与“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两句中的“纵”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戎在熙河边境想要入侵,于是派人刺探,但得到间谍报告后知道熙河有所防备,所以搁置了入侵计划。
B.班固写《汉书》没有记载韩信用奇策在垓下大败楚师这件事,原因是他不能明察作战运用策略的重要性。
C.韩信袭赵,先使万人背水列阵,与赵人大战后假装失败,丢弃旗鼓逃跑,这样引诱陈余追击,最终获胜。
D.老军官表示他是驻守边境的人,多次遇到围攻,危急时的形势和现在接近,而且党项人不善于攻城,不用太担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城果陷,何暇杀我邪!聊欲安众心耳。
(2)异乎背水之危,此所以待项籍也。
2023-05-08更新 | 5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子醇枢密帅熙河日,西戎欲入寇,先使人觇我虚实。逻者得之,索其衣缘中,获一书,乃是尽记熙河人马、刍粮之数。官属皆欲支解以殉。子醇忽判杖背二十,大刺面蕃贼决讫放归六字,纵之。是时适有戍兵步骑甚众,刍粮亦富。戎人得谍书,知有备,其谋遂寝。

宝元元年,党项围延安七日,邻于危者数矣。范侍郎雍为帅,忧形于色。有老军校出,自言曰:某边人,遭围城者数次,其势有近于今日者。虏人不善攻,卒不能拔。今日万万无虞,某可以保任。若有不测,某甘斩首。范嘉其言壮,人心亦为之小安。事平,此校大蒙赏拔,言知兵善料敌者,首称之。或谓之曰:汝敢肆妄言,万一言不验,须伏法。校笑曰:君未之思也。若城果陷,何暇杀我邪!聊欲安众心耳。

韩信袭赵,先使万人背水阵,乃建大将旗鼓,出井陉口,与赵人大战;佯败,弃旗鼓,走水上。军背水而阵,已是危道;又弃旗鼓而趋之,此必败势也。而信用之者,陈余老将,不以必败之势邀之,不能致也。信自知才过余,乃敢用此耳。向使余小黠于信,信岂得不败?此所谓知彼知己,量敌为计。后之人不量敌势,袭信之迹,决败无疑。汉五年,楚汉决胜于垓下,信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高帝在其后;绛侯、柴武在高帝后。信先合不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此亦拔赵策也。信时威震天下,籍所惮者独信耳。信以三十万人不利而却,真却也;然后不疑。故信与二将得以乘其隙。信兵虽却,而二将维其左右,高帝军其后,绛侯、柴武又在其后,异乎背水之危,此所以待项籍也。用破赵之迹,则歼矣。此皆信之奇策。观古人者,当求其意,不徒视其迹。班固为《汉书》,乃削此一事。盖固不察所以得籍者,正在此一战耳。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信先合/不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此亦拔赵策也
B.信先合/不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此亦拔赵策也
C.信先合/不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此亦拔赵策也
D.信先合/不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此亦拔赵策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支解”“杖背”在文中都指古代刑罚。刺面,面上刺字,涅以黑色,即黥刑;或依宋代军制,刺面军士以作标记。
B.“宝元元年”与姚鼐《登泰山记》中“乾隆三十九年”、苏轼《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一样,都用年号纪年法。
C.文中“向使余小黠于信”“楚、汉决胜于垓下”的句式特点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相同,都是状语后置句。
D.沈括的《梦溪笔谈》是笔记体著作,班固的《汉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同《史记》一样,是纪传体史学著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一项是(     
A.虽然西戎在熙河边境聚集兵马,囤积粮草,但得到间谍报告后知道熙河有所防备,所以搁置了入侵计划。
B.老校头是边境人,多次遇到围攻,危急时和现在接近。他认为党项人不善于攻城,告诉范雍不用太担忧。
C.韩信袭赵,先使万人背水列阵,与赵人大战后假装失败,丢弃旗鼓逃跑,这样引诱陈余追击,最终获胜。
D.班固写《汉书》没有记载韩信用奇策在垓下大败楚师这件事,原因是他不能明察作战运用策略的重要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城果陷,何暇杀我邪!聊欲安众心耳。
(2)异乎背水之危,此所以待项籍也。
5.请简要概述文中三则故事各自体现的军事智谋。
2023-02-23更新 | 11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宝元中,党项犯边,有明珠族首领骁悍,最为边患。种世衡为将,欲以计擒之。闻其好击鼓,乃造一马,持战鼓,以银裹之,极华焕,密使谍者卖之入明珠族。后择骁卒数百人,戒之曰:“凡见负银鼓自随者,并力擒之。”一日,羌酋负鼓而出,遂为世衡所擒。又元昊(即西夏国王李元昊)之臣野利,常为谋主,守天都山,号天都大王,与元昊乳母白姥有隙。岁除日,野利引兵巡边,深涉汉境数宿,白姥乘间乃谮其欲叛,元昊疑之。世衡尝得蕃酋之子苏吃曩,厚之。闻元昊尝赐野利宝刀,而吃曩之父得于野利。世衡使吃曩窃野利刀,许之缘边职任、锦袍、真金带。吃曩得刀以还。世衡乃唱言野利已为白姥谮死,设祭境上,为祭文,叙岁除日相见之欢。入夜,乃火烧纸钱,川中尽明。虏见火光引骑近边窥觇乃佯委祭具而银器千余两弃之虏人争取器皿得元昊所赐刀。及火炉中见祭文已烧尽,存数十字。元昊得之,又识其所赐刀,遂赐野利死。野利有大功,死不以罪,自此君臣猜贰,以至不能军。平夏之功,世衡计谋居多,当时人未甚知之。世衡卒,乃录其功,赠观察使。

(《梦溪笔谈》)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密使谍者卖之入明珠族   阳:表面上。
B.厚   遇:对待。
C.而吃曩之父得于野利   幸:宠幸。
D.及火炉中见祭文已烧尽,存数十字   但:但是。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后择骁卒数百人   今其智反不能及
B.世衡使吃曩窃野利刀   我欲之梦吴越
C.许之缘边职任、锦袍、真金带   余始循
D.而银器千余两弃之   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3.下列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虏见火光/引骑近边窥觇/乃佯委祭具/而银器凡千余两弃之/虏人争取器皿/得元昊所赐刀
B.虏见火光引骑/近边窥觇/乃佯委祭具/而银器凡千余两/弃之虏人/争取器皿/得元昊所赐刀
C.虏见火光/引骑近边/窥觇乃佯/委祭具/而银器凡千余两/弃之虏人/争取器皿/得元昊所赐刀
D.虏见火光引骑/近边窥觇乃佯/委祭具/而银器凡千余两弃之/虏人争取器皿/得元昊所赐刀
4.下列选项对划横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深涉汉境数宿,白姥乘间乃谮其欲叛。”
A.深深渡过汉水边境屡次住宿,白姥趁着这个时间就诬陷他想要反叛。
B.深深进入汉族境内屡次住宿,白姥趁着这个时间就诬陷他想要反叛。
C.深深进入汉族境内屡次住宿,白姥趁着这个空隙就诬陷他想要反叛。
D.深深渡过汉水边境屡次住宿,白姥趁着这个空隙就诬陷他想要反叛。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党项人的明珠族首领最为边患,因其好击鼓,种世衡于是造一银鼓,秘密派谍者把它卖到明珠族中。后来这个明珠族首领负鼓而出时,被捉住。
B.李元昊之臣野利与元昊乳母白姥有隙,后白姥乘间谮其欲叛,元昊疑之。于是种世衡让蕃酋之子苏吃曩窃得元昊所赠野利宝刀。
C.种世衡设计而为野利设祭境上,祭文叙及将与野利相约岁除日相见。后火烧纸钱,敌人来窥觇时,佯委祭具等物。
D.李元昊看到自己赐给野利的宝刀和烧剩下的祭文,赐死野利,导致君臣猜贰,以至不能组成强有力的军队。种世衡因用计而有平夏之功。
2023-08-18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