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211 题号:203721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的实践、创造、生产与再实践、再创造、再生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原基础与根本路径。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看,文明是人的创造,是人的文明,没有人就不可能产生文明,因而人是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根本前提和基本条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基于人的生存发展需要而产生、传承、发展而来的,因而人或人的需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生、传承、发展、利用的本质原因和根本动力;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活动的主体,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缺乏人这个实践创造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只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鱼;非物质文化遗产创生、传承、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与精神需要,在于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的创造产物,重要特征是成为人类具有公共性、民族性、共有性、共享性的公共产品与文明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人类的需求需要、创造智慧、情感认同、伦理道德、生产生活,是人类杰出的文明成就、独特的身份象征、珍贵的精神家园和重要的创新源泉。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特别“承认各社区,尤其是原住民、各群体,有时是个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保护、延续和再创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为丰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性做出贡献”。其开宗明义地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重要性,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满足人类需要、凸显人类意志、蕴涵人类智慧、体现人类创造、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特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生发展、结构内涵、功能价值、作用贡献等方面考察,可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相信人、尊重人、为了人、依靠人、解放人、服务人、发展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生发展、传承保护根本和终极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遗产。”遵循人本属性,需要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更好地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确立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坚持以人为根本要求在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的实现,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地位,切实发挥好拥有者、管理者、传承者、经营者、享有者、研究者等所有“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切实解决好作为主体的人的一切问题,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摘编自安学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论纲》)

材料二: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入新时代,我国坚持在系统性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寻找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非遗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促进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现现代经济价值的转化,这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经济发展的包容性理念高度契合。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破圈”,让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生活接轨,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方式。在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规律的基础上,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当代审美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通过合理有序开发,让更多的人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现状出发,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创新举措,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非遗+”既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也激发出无限的可能。“非遗+文创”“非遗+旅游”“非遗+产业”“非遗+互联网”“非遗+教育”“非遗+直播”等模式的日趋成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

(摘编自黄永林《让非遗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创造了非遗,人的需要是非遗创生、传承、发展的本质原因和根本动力,非遗能帮助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B.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享有的珍贵文明财富,“以人为本”是非遗传承、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
C.进入新时代,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前提。
D.非遗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合理有序地开发其当代价值,让非遗与现代社会生活接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的重点都是非遗保护要服务于人,材料二则进一步阐述要创新保护非遗,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B.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以人为主体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人的参与,要始终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C.国家鼓励和支持将非遗代表性项目开发成文化产品,利用其提供文化服务,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符合社会需求。
D.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传承理念,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就能够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心观点的一项是(       
A.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认为,既要站在文化的前沿,看到文化的潮流,也要关注文化在传承中遇到的问题,关心、关注非遗传承人。
B.曾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周小璞认为,非遗是一种行为活动的动态过程,过程中渗透着人的情感、智慧和审美观。
C.当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
D.王蒙:“非遗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传承性、时代性,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凝聚、团结、文化自信,成为国家民族的文化标志。”
4.两则材料都提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5.故宫文创惊艳了世人,扎染融入现代服饰绽放出新光彩,“围炉煮茶”成为年轻人休闲社交的新时尚……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些现象的理解。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中文全称为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这款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通过海量数据存储和高效设计架构理解和解读用户请求,可以以近乎人类自然语言的方式生成具有较高复杂度的回应文本,甚至能完成撰写、视频脚本、文案、机器翻译、分类、代码生成、对话AI等任务,将人机对话推向了新的高度。ChatGPT具备自学习和自优化能力,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处理不断改进自身算法和模型,实现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搜索,这对传统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构成了挑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AI逐渐在一些具有简单规则性、应用经济性、技术实现性的工作领域替代人类。ChatGPT已深度嵌入到全球互联网和数字媒介的环境中,在国际传播和跨境信息流动的过程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技术驱动的知识和话语权力结构层面理解ChatGPT的出现,对于人工智能语境下的国际传播和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具有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面对ChatGPT带来技术驱动下国际传播话语权和传播机制的转型,我们需要在国际传播层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关注和应对。首先应提高人工智能媒介素养,避免路径依赖,警惕意识形态渗透。ChatGPT在其人工智能的技术包装背后,存在着算法歧视和内容操纵的风险,同时这种风险伴随着意识形态的偏见。若全球互联网用户在未来对此应用形成资料收集与处理的路径依赖时,西方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必将在中文学习规模扩大后或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形成渗透。因此,需要对ChatGPT为代表的西方人工智能应用保持警惕,避免陷入技术包装的意识形态渗透的陷阱中。其次,在解构西方话语权力陷阱,掌握在国际传播中的麦克风方面,应积极引导中国互联网企业主动纳入国际视野,开发本土全语种智能语言模型应用。目前,中国主要互联网企业都接连宣布未来将测试并推出人工智能驱动的聊天机器人应用。但大多旨在构建面向本土受众的中文服务,忽视了更大规模的国际用户。应当引导和鼓励本土互联网企业在绘制产品服务蓝图时主动纳入全球视野长线布局,在全球多语言舆论场中构建中国自主技术体系,纠正西方中心主义的偏颇话语生态。最后,作为新兴的媒介传播形态,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尚处于混沌未开的状态中。全球范围内围绕技术标准、技术伦理等问题的讨论则方兴未艾。作为国际传播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规则层面的话语权亦具有相当分量。政府和互联网企业应当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领域的国际对话,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技术能力,提高内容生成的准确性和速度。同时尽快开放API接口,引导国内外数字平台接入使用。一方面在技术能力上实现与西方国家的接近与并轨,另一方面注重参与相关技术规则和伦理标准的建立,为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未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摘编自王沛楠、邓诗晴《内容、算法与知识权力:国际传播视角下ChatGPT的风险与应对》,有删改)

材料二   人工智能风险是指因人工智能技术自身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人类经济结构、社会秩序、伦理道德乃至生存安全等方面的可能性后果。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人工智能的复杂性和社会影响度都将大大增加,由于涉及一系列不易定义衡量、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及相关利益的博弈,制定相关政策时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包括在决策过程中应考虑哪些类型的风险,如何平衡多重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政府如何确保人工智能将使多数人受益而不是少数人。但是由于政策制定者一方面对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政策风险的认知存在着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政策制定者预测未来所需的各种信息和知识的不足,以及人类认知理性的不足,使预期与未来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差,因而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对于上述问题,并不能通过某种机械过程加以解决,而需要对政策目标、国家和公民社会的作用和责任进行民主反思。

人工智能风险已然成为社会和政策关注的焦点。当技术的快速发展已超越政策制定群体所能把握其内涵、评估其风险的能力之时,政策制定过程中人工智能风险已不再是一个技术知识问题,而是技术社会化后所产生的经济社会问题。对于决策者而言,以上种种由人工智能的运用所引发的风险并不是被发现而是被建构出来的,需要从伦理准则、治理模式、决策机制等多层次构建体系化的风险治理机制。

(摘编自刘丹鹤、孙嘉悦《人工智能规制政策制定的风险与治理》)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以近乎人类自然语言的方式生成较高复杂度的回应文本,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依托海量数据存储和高效设计架构理解和解读用户请求。
B.对ChatGPT为代表的西方人工智能应用要保持警惕,从而避免互联网用户陷入技术包装的“西方中心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陷阱中。
C.政策制定者对人工智能及其政策风险认知存在着不确定性,预测未来的信息、知识及人类认知理性不足等原因,使得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
D.政策制定过程中人工智能风险在技术的发展超越政策制定群体所能把握其内涵、评估其风险的能力之时,成为不同于技术知识问题的经济社会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给传统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因其拥有学习能力,可不断改进自身算法和模型,有使搜索不断智能化、人性化等优势。
B.中国互联网企业推出的人工智能驱动聊天机器人产品服务缺少全球视野,忽视了更大规模的国际用户,不利于纠正“西方中心主义”的偏颇话语生态。
C.政府和互联网企业需积极参与国际对话,创新发展生成内容技术能力,提高生成的准确性和速度,促进国内外接轨等,以争取技术规则层面的话语权。
D.因人工智能技术自身有的不确定性导致的可能性后果称为人工智能风险,会对人类经济结构、社会秩序、伦理道德乃至生存安全等方面产生影响。
3.结合材料一内容,下列评论中不能佐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自然》:避无可避,立下规矩。B.查理·芒格:AI发展喜忧参半。
C.吴瑛:提升中国声音的国际影响力。D.王艺明:充分准备,在克服风险中前进。
4.面对风险,唐代吴兢在《贞观政要》中言“若能思其所以危,则安矣;思其所以乱,则治矣”,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认识进行阐述。
5.两则材料对于“人工智能风险与应对”的认识有何异同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3-06-09更新 | 10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注意力源于人的感觉和知觉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各类企业通过挖掘消费者对自己产品和服务的注意力培养潜在消费者,产生价值和利益,形成注意力经济。在注意力经济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商业形态是依托互联网平台融合各类传媒内容所形成的听觉注意力经济。近年来,在视觉注意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听觉注意力经济崛起,网络有声读物成为消费者的“阅读新宽”。从最早的唱片教材、广播剧,到磁带出版物,再到今天的网络电台,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的有声读物市场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国有声读物市场规模达到46.3亿元,用户规模达到3.85亿人。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商用化为各类媒体发展新的传播渠道提供了便利。在互联网这一没有时间和地域局限的平台上,音频内容产品触网成为必然。同时,与网络视频内容相比,网络有声读物更能适应信息时代的“碎片化时间”消费,也非常符合移动互联网的特性,消费者在运动、出行、锻炼等各类场景下都能使用音频。网络有声读物迎合了人们的多场景收听需求,人们在不方便阅读和观看视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网络有声读物获取信息和知识,感受“听读”带来的娱乐魅力,满足求知欲。

网络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未来,知觉注意力将是注意力经济的主导形态。为适应注意力经济发展转型,我国网络有声读物平台一方面需要更多地关注垂直领域差异化经营。同一产业内,因产品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及信息提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某一企业的产品能与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有显著区别。产品差异化是企业竞争制胜的核心策略。无论是对单纯娱乐消费型用户,还是对知识获取型用户,网络有声读物平台都应打造垂直化内容。对网络有声读物平台的用户而言,垂直化能真正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增加用户黏性。对网络有声读物的同业竞争而言,垂直化可以形成竞争门槛,提升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网络有声读物平台还需要借力技术提升服务体验。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融合应用。内容推送会更加智能,增值服务也会越来越多地与音频内容捆绑。以某音频FM为例,它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归类与剖析,不仅有针对性地推送符合用户喜好的音频节目,还利用LBS(基于位置服务)的定位功能为用户提供周边的生活服务信息,实现“传播+销售+服务”三位一体的智能化运营。再比如,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群体,音频的教育内容可以为家长们解决孩子用眼过度的后顾之忧,如果音频教育内容能够和未来的语音识别、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场景应用结合,则可以打造出全场景、全媒体的学习平台。

(摘编自金雪涛《网络有声读物崛起与注意力经济的转型》)

材料二:

随着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及新媒体的日益普及,有声读物市场也日益扩大,受众越来越多。有声读物的内容、演播者的音色和表现形式,构成有声读物的综合艺术特征。有声读物的特殊性在于,文学作品不是直接作用于受众,而是通过演播者的有声语言表达传递给受众的。这种共鸣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受众与文学作品产生的共鸣;第二种是受众与演播者产生的共鸣,这是有声读物特有的审美现象。许多演播者拥有悦耳的声音、精湛的演播技巧、深厚的文学修养,他们演播的作品深受受众喜爱,他们的声音成了标志性的符号,能够得到受众的认同。

目前,有声读物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在提升受众审美力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全媒体上的有声读物内容呈现鱼龙混杂的状态,网络有声读物平台良莠不齐。一些有声读物平台,排名靠前的大多数是“穿越”“仙侠”“盗墓”等内容,而中外经典、知识、教育等内容则较少,甚至有的充斥着暴力、低俗等内容。这对受众的审美影响是极大的,会使人形成低级的审美趣味,进而影响到个体的行为,危害他人及社会安全。

有声读物的艺术质量需要制作技术来保证。传统广播电台制作的“广播小说”是由专业的编辑团队进行录制、制作的。从文学作品的选择、改编、录音、音效设计与制作,到背景音乐的搭配、音频的剪辑,都要经过精雕细刻并合作完成。而当下,有些平台只需一台手机等移动终端就可以录制、上传录音作品,对制作质量的审核也不够严格。很多作品背景音乐与内容不符,杂音较多,从作品选择到演播再到合成甚至只有一人完成,使作品效果大打折扣,实在不具备艺术性和欣赏性。

演播水平是有声读物艺术性的重要体现。优秀的演播者需具备规范的语言、悦耳的声音、纯熟的表达技巧、充沛的情感、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人生阅历、充足的演播经验。但目前,许多有声读物平台将文字作品简单地用人工智能语音进行合成,使得有声语言显得生涩、不畅。这样的有声文学作品,无法产生与文学内容相符合的情感,大大降低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此外,一批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声音不悦耳、语音不标准、表达不准确、情感不充沛,甚至还会念错字的网络主播纷纷加入有声读物的制作。这样质量的作品势必会影响受众的感受力。

(摘编自刘超《有声读物提升受众审美的多维空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培养潜在消费者以使他们重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这是注意力经济的显著特点。
B.近年来,听觉注意力经济迅速崛起,成为各种经济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商业形态。
C.我国网络有声读物今后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以及新媒体的普及。
D.网络有声读物具有的综合艺术特征,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也提升审美趣味。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网络有声读物受时空的限制较少,未来上班族等群体对其需求还可能继续扩大。
B.没有网络有声读物的发展,注意力经济就难以完成以知觉注意力为主导形态的转型。
C.只有重视产品差异化和打造垂直化内容,网络有声读物平台才能在竞争中提升优势。
D.如果能进一步得到先进技术的助力,网络有声读物在教育领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3.下列各项中,最符合材料二中“有声读物特有的审美现象”的一项是(       
A.某音乐老师把在某有声读物软件中开设的古典音乐欣赏节目命名为《古典音乐很难吗》,向受众有针对性地解读古典音乐。
B.某有声读物软件中播出了《蒋勋说红楼梦》丛书中的某些篇章,唤起受众对《红楼梦》这一经典名著的热情,引发阅读的兴趣。
C.某公司职员利用乘地铁上下班的时间,听完了某听书软件上播讲的一本长篇网络小说。
D.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描写三兄弟的句子经著名配音演员用不同语气朗诵,在某有声读物软件播出后让受众产生联想。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材料二中提到,“有声读物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在提升受众审美力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你认为有声阅读应如何提升受众审美力?
2023-12-01更新 | 5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手艺自古以来就是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工业文明前,过日子的吃穿用度大多有赖双手劳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手艺塑造了生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就地取材,量材为用,施以工艺,制作器物,满足日常所需,也积极发展副业生产。如费孝通指出的:凡是有特殊原料的乡村,总是附带着有制造该种原料的乡村工业。靠河边有竹林的地方,有造纸和织篾器的工业;有陶土的地方,就有瓷器的工业;宜于植桑养蚕的地方,有缫丝、织绸的工业。乡村手艺成为经济生产的组成部分。

经受过工业化冲击,乡村手艺因文化产业、创意经济重新振兴,其文化价值、生态价值进一步凸显,与电子商务、旅游结合,成为乡村经济新增长点。据统计,目前我国73%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存在乡村。2020年,在淘宝上年成交额过亿的14个非遗产业带,近一半位于县级及以下地区,乡村手艺是其中重要板块。电子商务消弭了空间距离与信息不对称,中西部地区保存较好的乡村手艺优势被激发,除江苏宜兴(紫砂壶)、浙江龙泉(宝剑)、福建德化(瓷器)、安徽泾县(宣纸)等传统手工艺产品重镇,大多数传统手工艺淘宝村分布于中西部省份,中西部地区乡村手艺文化赋能作用开始显现。如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绿松石工艺、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清水镇清水村铜器铸造工艺等,都带动生产,造福当地居民生活。

乡村手艺在慢生活、新文创、国货国潮及电子商务综合助力下,适应新的消费需求,产生新的文化创意。制作银器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草海镇新华村、制作唐三彩的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南石山村、制作社火道具的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霍庄等,一系列特色手艺村获得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手艺作为乡村文化IP打造上,目前需从工艺品生产加工终端向产业链上下游全面延伸,形成全线产品和乡村文化IP生态链。如乡村手艺IP标识打造,需发掘梳理传统手艺世代相传历史,明确其地方独特性,发掘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内容和样式,打造符合当代语境、有血有肉的匠人形象,实现物出有故、见物见人,产生认同感和吸引力。又如乡村手艺衍生品布局,需加强环境氛围等特色场域建设,围绕乡村手艺开发文创旅游、美食、主题民宿等。可加强乡村手艺IP形象相关的农副产品、礼品等设计销售,带动乡村相关产业发展,构建乡村手艺产业生态,形成自身循环系统,使乡村手艺作为文化创意发挥赋能作用,促进乡村农产品、手工产品、旅游等相互带动,发展互联网带动下的乡村手艺新经济。

(潘鲁生《守望乡土 润泽生活》,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日前,抖音在江西景德镇正式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扶持对象包括国家认定的大师级手艺人,也包括大量普通的传统手艺人和创新型手艺人。根据该计划,抖音将利用短视频直播和平台优势,通过流量扶持、费用优惠、官方培训、专属运营活动、直播基地服务等多项举措,助力传统手工艺传播发展。

手艺也称传统工艺,是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

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但随着工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种类繁多的工艺制品大量挤占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不少传统工艺由此衰落甚至失传。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的,以切实可行的方式看见传统工艺,大力支持传统工艺传承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此次抖音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切中了传统工艺亟待支持和保障、亟须被更多人看见的现实。而短视频和电商平台参与扶持传统手艺,本身也得益于手艺天生具有适合视频和直播传播的特点——不仅可以精确展现作品细节,还可以直播作品制作过程。高清大屏呈现出的画面,让观众更加真实可感。诚如专家所说,传统手工艺品的艺术文化价值既体现在产品的形态设计上,也体现在制作过程和工艺历史等背后的故事里

(摘编自郭海英《以什么方式更好地看见手艺》)

材料三:

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传统手工艺随着现代化生活而转变,会呈现出一番新的面貌。有些可能不仅仅保留了传统技艺,还增加了新的技术。玉石雕刻,过去靠人工,现在变成快速的机器雕刻,但仍离不开工匠人为的把控。光依靠机器,做出的玉雕就是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只有加上工匠多年积累的经验、自身的创造性和对玉石特质的了解,才可能制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所以说,传统手工艺不会灭绝,只是要区别对待、细致分析、合理分类,最后让它适应现代生活,继续去拓展、提升。

推广传统手工艺,给予手艺人自信心,也让热爱手工艺的人得到新的文化滋养,才能逐渐推进传统手工艺,让它得到较大的提升。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推动,能够让手艺人产生自豪感,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这样,手艺人能够进一步获得学术知识,提升工艺技巧,坚定传承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信念。

(摘编自赵农《手工艺是什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生活中就地取材发展的副业多是费孝通认为的“有制造该种原料的乡村工业”。
B.乡村手艺本身蕴含的文化和生态价值,使得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得以重新振兴。
C.乡村手艺能够产生新的文化创意,得益于慢生活、新文创、国货国潮及电子商务。
D.尽管乡村手艺源远流长,但因各种工艺制品的巨大冲击,它的传承情况不容乐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电商打破了空间距离限制和信息封闭的现实,使得中西部乡村手艺优势被激发。
B.工艺品生产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形成全线产品和乡村文化IP生态链意义重大。
C.手艺也称“传统工艺”,注重历史传承,因而手艺人的个人创作空间较小。
D.手艺人能够凭借学术知识,提升工艺技巧,从而获得社会对他们的关注。
3.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乡村手艺生产有助于重建村落生产生活互助传统。
B.乡村手艺与电子商务等结合成为乡村经济增长点。
C.乡村手艺亟待支持和保障,并被更多人“看见”。
D.传承传统手工艺需增加新技术,以适应现代生活。
4.请简要概述材料一是如何围绕“乡村手艺”展开话题的。
5.请结合材料内容及产业现状,谈一谈应当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手工艺。
2024-01-25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