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6 题号:204476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沭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2.结合尾联,简要赏祈“嫌”字的妙处。
13-14高三上·广东中山·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36]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②阔,空听潺潺清颍③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④波底月!

【注】①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②长淮:即淮河。③颍:颍水,淮河支流。④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1.下面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潺潺清颍咽”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B.“佳人犹唱醉翁词”一句,写欧公当年所作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
C.“草头秋露流珠滑”一句承接上文,与曹操的《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D.“三五盈盈还二八”一句,表达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自我安慰和旷达的胸襟。
2.这首词的最后两句看似平易淡泊,实则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2023-02-12更新 | 26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

苏轼

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

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呻开。

野店初尝竹叶酒,江云欲落豆稽灰。

行当更向钗头见,病起乌云正作堆。


【注】①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正月初一日,苏轼即从京师(今开封)出发,踏上赴黄州之路。路过岐亭时,邂逅好友陈季常。②稽:同“秸”。③行当:正宜。④乌云:比喻妇女的黑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蕙”“兰”“菊”的悲惨遭遇,自然引出了写作对象“梅花”。
B.颔联详写梅花,“数枝”显梅花的精神,“一点”写梅树枝干的疏朗。
C.颈联写诗人与友人的饮酒活动,“江云欲落”写出江云低垂的特点。
D.尾联表现了诗人风趣的个性,他戏言饮酒时不妨看看秀发如云的美人。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2021-11-14更新 | 9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别徐州

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注】①此词作于公元1079年暮春。苏轼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东南的湖州,词人在调任途中作此词。②彭城:即徐州。③清泗:清澈的泗水,泗水即楚江,流经徐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统领全词,寄寓了词人的身世之感,饱含了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无穷愁思。
B.上片后三句,词人感叹春光仍在,但人已离去,无人相伴,写出词人的孤寂。
C.虽然清澈的泗水流经徐州,但词人忽视了水流的方向,愿望难成,内心怅惘。
D.下片写去湖州途中之景,词人以归鸿自喻,抒写自己不愿意离开徐州的留恋。
2.词中两处写到“泪”。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11-13更新 | 1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