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2 题号:1814394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②阔,空听潺潺清颍③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④波底月!

【注】①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②长淮:即淮河。③颍:颍水,淮河支流。④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1.下面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潺潺清颍咽”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B.“佳人犹唱醉翁词”一句,写欧公当年所作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
C.“草头秋露流珠滑”一句承接上文,与曹操的《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D.“三五盈盈还二八”一句,表达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自我安慰和旷达的胸襟。
2.这首词的最后两句看似平易淡泊,实则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苏轼(1037-1101) 酬和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①凌风雪,要使②天骄识凤麟③。

沙漠回看清禁④月,湖山应梦武林⑤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⑥。

[注]①“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②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族。③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处代指使臣和国家体面。④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⑤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当时做杭州知州,诗人自己所在之地。⑥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门父子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言行谨慎,平安归来。
C.本联以李揆暗指自己。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也不敢自居第一。
D.苏轼还想以李揆之典告诫子由,出使北蕃,不可追求盛名,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
E.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自己的谦虚。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2018-03-04更新 | 5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台”。故国,这里指四川眉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斜柳、楼台、春水、春花、烟雨的初春景象和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都围绕着“超然”二字展开,体现了苏词鲜明的豪放风格。
B.“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点明登临时间。此刻他远在密州,清明节无法回乡祭祖,于是借酒消愁,酒醒后只得咨嗟。
C.整首词作情感复杂深沉,寄寓着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也有借酒茶吟诗暂作解脱的达观洒脱。
D.全词含蓄深沉,短小玲珑,以诗为词,独树一帜,连珠妙语似随意而出,清新自然,显示出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2.词的上片写景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022-06-11更新 | 19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注释:①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十月,苏轼在密州听说自己又将移任他调的消息,于是登上超然台写下这首词。②马耳、九仙:均山名,这两座山都在密州诸城县西南。③联拳:形容鸥鹭相依在一起的样子。④使君:这里指代的是作者自己。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实写了词人在月夜下所望之景,巍峨壮阔之景与超然洒脱之情相得益彰。
B.“点轻烟”中的“点”字,精妙地刻画出鸥鹭飞翔时轻划水面,荡起缕缕烟波的细节。
C.“回首便他年”一句,在冷静叙述中,让读者深味词人常年奔走、沧桑历尽的感慨。
D.本词在描绘景物时,有动静变化,也有点面转换,还有色彩谊染,极其富有画面感。
2.本首词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在抒情方式上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2022-11-23更新 | 1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