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4-07 14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神舟十四号乘组返回是中国空间站字基本构型建成后的首次返回任务,也是载人飞船首次在冬季夜间返回东风着陆场。任务延续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以来的技术状态,使用快速返回模式;返回绕飞地球从18圈缩短至5圈,返回时间缩短近20小时。相较于此前的任务,低温与暗夜是本次任务的两大挑战。面对考验,我国科研团队创新多项技术方法,为神舟十四号乘组顺利回家保驾护航。

在距离地面40公里左右时,飞船已基本脱离黑障区。返回舱上安装的静压高度控制器,通过测量大气压力来判断所处高度;当返回舱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时,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相继打开,三伞的面积从几平方米逐级增大到1000多平方米。这一套降落伞把返回舱速度从200米每秒降低到7米每秒,达到减小过载、保护航天员的目的。

当返回舱降至距离地面1米高度时,底部的伽马高度控制装置发出点火信号,舱上的4台反推发动机点火,产生一个向上的冲力,使返回舱的落地速度达到1至2米每秒。同时,安装缓冲装置的航天员座椅会在着陆前开始抬升,进一步减小航天员的落地冲击,实现温柔着陆。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材料二: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19时20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6月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期间先后进行3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在轨迎接2个空间站舱段、1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的来访,与地面配合完成了中国空间站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交接班,见证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快的世界纪录等众多历史性时刻;利用任务间隙,进行了1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太空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离中国天宫一号空间站建成又进了一步。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航天员与地面如何实时通话?我们专门研制了天地卫星通信系统,在天地之间打造了一条高效、稳定的通信传输‘天路’。李晓芳介绍。在太空授课过程中,空间站、天链中继卫星和地面站的通信系统共同参与,织就了立体通信测控网。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卫星通信系统实现从引进设备集成到全部自主创新,信息传输速率提升40倍,由之前的2小时缩短至3分钟。

在实施出舱活动期间,机械臂分系统全程配合航天员开展出舱活动,中国电科为机械臂配套了关节运动驱动组件及高精度位置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关键设备,助力航天员灵活操纵。

据中国电科15所相关项目负责人刘蕾介绍:我们还配备了三维综合立体显示系统,采用三维孪生技术,以真实数据驱动场景中航天器运动,实现空间站任务真实运行场景与数字平台同步虚实数字孪生,实时展示空间站全貌,并展现机械臂舱外运动、舱体在轨飞行、航天员出舱动作等真实效果。

中国电科还为航天员配套了压力传感器等产品,实现对舱内环境、食物、航天员生理指标等的精确检测。

(摘自《新华网》)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成功着陆,表明我国科研团队成功克服了黑暗和低温两大挑战,他们创新的多项技术方法,为神舟十四号乘组的顺利返回提供了切实保障。
B.神舟十四载人飞船的主要任务为安装调试空间站设备并开展实验,在轨迎接空间站舱段、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的来访,全面配合完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的组装建造。
C.神舟十四乘组的顺利返回,延续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以来的技术状态,使用快速返回模式,是配合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建成后在冬季夜间的首次返回。
D.为了保障神舟十四号飞船太空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专门研制了天地卫星通讯系统、机械臂分系统、三维综合立体显示系统等太空站相关系列功能系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舟十四飞行任务的完成,表明我国完成了以天和核心舱与问天、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太空站建造,距天宫一号空间站建成又进一步。
B.当返回舱距离地面10千米左右时,返回舱开始迅速减速,以减小航天员的落地冲击,达到减小过载、“温柔”着陆、保护航天员的目的。
C.相对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在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普及和传播太空系列科普教育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的作用更加重要。
D.三维综合立体显示系统,采用三维孪生技术,实时展示空间站全貌,并展现机械臂舱外运动、舱体在轨飞行、航天员出舱动作等真实效果。
3.结合材料,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神舟十四乘组顺利完成任务,得益于近年我国航天科技高速发展,能为航天器正常运行和返回舱平稳着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B.神舟十四号的天地卫星通信系统,实现了全部自主创新;宇航员完成了“太空授课”的任务,这是以往历次航天都没有完成的。
C.从6月5日发射升空到任务顺利完成,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证明我国的太空站已经可以满足宇航员在太空长期生活需要。
D.空间站与神舟货运飞船的交会对接创下了世界航天史最快的交会对接记录,这使我国“天宫一号”空间站的建设进一步加速。
4.为确保宇航员安全返回,文中介绍了哪三点措施?
5.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请概括神舟十四载人飞船完成飞行任务的意义。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豫让行刺

叶敬之

赵襄子乘着马车,带着一群随从,浩浩荡荡地出了城门。在阳光的照射下,他的脸上发出红扑扑的油光。他的身体随着马车的颠簸,左右摇晃着。

城外不远,矗立着层层叠叠的山岭。山下河道弯曲,河上一座木桥,被垂柳挡住了半边。

开路的随从过了桥,车夫鞭子一甩,催马过桥。谁料,马却咯噔一下停住了。马头乱摇乱晃马蹄也往后倒退,马屁股碰到了后面的车头。

赵襄子疑虑重重。自从杀了智伯,把智伯的人头做成了饮具之后,他整天疑神疑鬼的;而智伯的臣子豫让刺杀自己未遂,更让他提高了警惕。如今,看到马匹徘徊不前,他又起了疑心。

他拍了拍参乘青荓的肩膀,指着桥下说道:你去看看什么情况。

青荓下了马,正了正头上的帽子,扶了扶腰间的佩剑,往桥下走去。

赵襄子等候着。不知过了多久,青荓没有回来,而桥下也静悄悄的。

赵襄子不耐烦了,又叫了一个随从过去察看。眼见的那个随从下了桥,忽然听得一声尖利的叫喊:主公,不好了!青荓死了!

赵襄子脑子的一下,急忙下了马,扶着腰间的佩剑,三步并两步走近桥头,拐弯下桥。

不用他吩咐,他的随从们也纷纷下马,拔出佩剑,跟着赵襄子下桥。刚到桥底,赵襄子吓了一跳,不由得往后退了几步。他没有看见青荓,却看见了他的仇家豫让!豫让垂着头,握着佩剑,脸上的疤痕绷得紧紧的,使他看上去更加丑陋不堪。

而豫让的脚下,就躺着青荓。鲜血浸透了青荓的衣服,往河边汩汩流淌。

赵襄子怒火中烧,他拔出剑来,挥舞着,怒斥豫让道:我原先以为,你不惜牺牲性命替主子报仇,是个义士,所以放了你。谁料,青荓与你是好友,你连他也杀掉,看来你不是义士!且吃我一剑!

豫让并不举剑,抬起头来,脸上竟有晶莹的泪珠。赵襄子的手抖了一下,剑锋低了下去,他催促豫让道:你有什么话赶快说,说了好受死!

豫让因为吞了炭火,嗓子嘶哑。他艰难地发出声音来:青荓发现我,欲放我走,则对不起主子;欲将我杀了,又对不起老友,所以自裁身亡。

豫让说完,扔了佩剑,往地上一跪,抚着青荓尸体,大哭起来。声音微弱如蚊虫之鸣,粗粝似老树之皮,似凄风掠过。在场的人,无不低头垂泪。赵襄子提剑的手,也扑地垂了下去。

豫让忽然爬起来,抹了一把眼泪,浑浊的眼光投向赵襄子:我有一事有劳于君。

赵襄子目睹刚才的一幕,敌意已然消失,就允诺道:你说。

豫让道:从今以后,再想刺君,已无可能。何况多年好友,为我而死。只是在主公智伯坟前的许诺未能兑现。能否请君脱下外衣,让我刺上三剑,以报主公?

赵襄子听了,没有言语,把剑交给一个随从,脱下外衣。两个随从上来,接过外衣,各扯一条袖子,来到豫让面前。豫让举剑,跳跃呼喊,连刺三剑,三个洞口,边缘皆染血,赫然出现在衣上。赵襄子见了,不免心惊。

豫让停下剑来,拱手施礼,大呼道:我已报答主公!

说罢举剑,剑光一闪,头颅落地,滚了几滚。目光最后瞥一眼赵襄子,嘴唇略动了动:谢,谢……豫让的尸体依然直立,不知过了多久,才轰然倒地。

赵襄子为豫让修了一座坟墓。那墓就在河边,桥侧。后人称坟墓为豫让墓,称桥为豫让桥。河水流淌两千年,粼粼清波,至今倒映着墓和桥。

河水不枯,墓桥永恒。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5期)

文本二:

发生冲突时,刺客们会如何选择呢?从豫让刺杀赵襄子的事迹中可以看出,豫让第一次刺杀赵襄子失败,赵襄子感动其贤,释放了他。于豫让而言,赵襄子有救命之恩。但豫让与智伯的君臣之义让他不可能怀二心而事赵襄子,更不可能放弃为智伯复仇。智伯的国士遇之的恩情与二人之间的君臣之义大于赵襄子的救命之恩,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因此,豫让最终仍然选择了再次刺杀赵襄子。由此可以看出,当发生冲突时,刺客豫让选择了死名之义,三击赵襄子衣而后自杀。

(摘编自高婕《〈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恩义关系》)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赵襄子的拔剑相向,豫让不躲避不反抗,竟然流下眼泪,说明他对青荓之死深感愧疚,也因失去老友黯然神伤
B.豫让的复仇之路坎坷,充满艰辛;他三击赵襄子外衣之后的大呼,既是对智伯之灵的告慰,也是对自我心灵的宽慰。
C.豫让自杀后,其直立的尸体过了许久才轰然倒地,这一超现实的手法,表现了豫让不甘失败、生命顽强的精神品质。
D.小说的最后一段“河水不枯,墓桥永恒”具有象征意义,它意味着豫让的可贵精神千百年以来世代流传,永不磨灭。
7.关于青荓这一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荓许久未归且桥下静悄悄的,反常的现象增添了现场的紧张氛围。
B.青荓在杀死与放走豫让得两难之中选择自杀,体现了他的忠义精神。
C.青荓形象地塑造主要通过豫让的交代来完成,采用了侧面描写手法。
D.青荓的出现,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线索人物的作用。
8.豫让为智伯复仇,最终不得不以剑三击赵襄子衣服而后自杀,结合文本一、二,谈谈你对豫让价值追求的理解。
9.“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寥寥数语,却在文本一中浓墨重彩,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
2023-03-30更新 | 938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德州市、烟台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曰:客何为者?张良曰: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危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危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成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部编版教材《鸿门宴》)

【乙】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座中欲击沛公伯常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账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 入定威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使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縢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鄙滕灌列传》)

10.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座中欲击沛公/伯常蔽之/
B.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座中/欲击沛公伯/常蔽之/
C.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座中欲击/沛公伯常蔽之/
D.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座中/欲击沛公/伯常蔽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跽,挺直上身两膝着地,与“跪”同。这里是一种惊惧的姿势。
B.公,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也可作敬辞,尊称男子,文中的“沛公”是尊称。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坐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D.流涕,指流泪。古代的“涕”一般指眼泪,用“泗”指鼻涕。
12.下列对选文中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责备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刘邦因患病躺在宫中,不见群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的故事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C.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室,德泽惠及子孙表示惊异,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D.教材中的《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这一情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14.“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简要分析两则选文都从哪些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
2023-03-30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②阔,空听潺潺清颍③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④波底月!

【注】①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②长淮:即淮河。③颍:颍水,淮河支流。④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15.下面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潺潺清颍咽”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B.“佳人犹唱醉翁词”一句,写欧公当年所作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
C.“草头秋露流珠滑”一句承接上文,与曹操的《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D.“三五盈盈还二八”一句,表达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自我安慰和旷达的胸襟。
16.这首词的最后两句看似平易淡泊,实则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