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白(701-76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2045522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其十九)

李 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了明星仙女。
B.第三至六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纤纤素手拈着芙蓉,凌空飞舞,仙袂飘飘。
C.第七至十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
D.后四句为实写,胡兵占据洛阳,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封爵簪缨。
2.这首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
【知识点】 李白(701-762)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范山人归泰山

李白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点题,三、四句写范山人行“若片云”,飘逸轻盈;渐行渐远的身影在“青崖”映衬下,清晰可见。
B.五、六句写诗人不忍离别,为了能看到越行越远的范山人,登上了高处天门附近的日观峰。
C.本诗以范山人归泰山的行踪为主线,意象色彩鲜明,第七句写人与鹤隐没于山云的远景。
D.本诗借助白鹤、片云等意象刻画了一位仙风道骨的隐者形象,表现了他闲逸淡远的心性。
2.本诗尾句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别君去兮何时还”都写到“何时还”,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2-02-26更新 | 12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节选)

李白

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

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

云山

杜甫

京洛云山外,音书静不来。

神交作赋客,力尽望乡台。

衰疾江边卧,亲朋日暮回。

白鸥元水宿,何事有余哀。


【注】①写于公元756年,屏风叠,在江西庐山下。②济代:济世。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世”为“代”。③写于公元760年作者寓居四川成都时。④神交:梦魂相交会。形容思慕深切。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体现了时间的变化,诗人先写过往之经历,再写此时心绪,最后写未来期许。
B.杜诗体现了空间的转换,诗人身在蜀地遥望京师,京师音断故而详叙蜀地之漂泊。
C.这两首诗与黄庭坚的《登快阁》,都有“鸥”这一意象,但表现的情感截然不同。
D.李诗换韵恰切,杜诗对仗工稳,这两首诗共同展现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不同美感。
2.这两首诗都以安史之乱为背景,诗人对战乱时局的态度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2022-09-11更新 | 50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宣城赵太守悦

李白

赵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

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平原

六国扬清风,英声何喧喧。

大贤茂远业,虎竹光南藩。

错落千丈松,虬龙盘古根。

枝下无俗草,所植唯兰荪。


【注】①宝符:赵简子对诸子说,他把宝符藏在常山上,谁先得到有赏。诸子回来俱无所得,只有赵毋恤说已得到。他说,从常山居高临下可以看到代国,如果吞并代国,这就是宝。赵简子于是立赵毋恤为太子。②平原:指平原君赵胜。③虎竹:铜虎符与竹使符的并称。铜虎符用以发兵;竹使符用以征调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太守姓赵,就将其与赵国历史联系起来,从家族史的角度盛赞对方,构思巧妙,立意高远。
B.次句的“拥”字下得极好,前呼后拥,形象地写出平原君门客之多,显示其在赵国显赫的地位。
C.以“虎竹”代朝廷命官,“藩”为边防重镇,亦有篱笆之意,借此盛赞太守赵悦守边护国之功。
D.以“错落”反衬“千丈松”,象征和彰显赵悦在赵氏家族中的显赫地位,对其表达敬意与羡慕。
2.屈原《离骚》里有“纫秋兰以为佩”,这首诗里有“所植唯兰荪”,两首诗里的兰草作用有何不同?
2023-08-27更新 | 1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