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204584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是岁,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甚众,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骠骑将军出北地,逾居延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天子曰: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骠骑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骠骑日以亲贵。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骠骑之兵所破,亡数万人。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天子闻之,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节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注释】①过当:斩杀俘虏的敌人多于带领的军队。②要边:到边境线上寻找汉军。③传(zhuàn):驿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
B.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
C.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
D.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狩,是汉武帝年号。文中“元狩二年”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元丰六年”一样,都是用皇帝年号来纪年。
B.骠骑将军,霍去病征匈奴功大,始置骠骑将军,后成为官职名。《出师表》中的“尚书”“长史”也是古代官职名。
C.“骠骑既渡河”中的“河”指黄河。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河”也指黄河。
D.属国,文中指降汉后聚居于西北的沿边五郡,与王维《使至塞上》“属国过居延”中的“属国”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善于骑马射箭,英勇善战,用兵灵活,军功显赫,功劳两次勇冠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B.浑邪王等谋欲降汉,于是皇帝命令霍去病前去迎接,不料浑邪王反悔,霍去病斩杀了要逃亡的八千人。
C.汉武帝曾想教霍去病兵法,他却说:“打仗只看战略如何就够了,不必亦步亦趋地学习古人的兵法。”
D.霍去病于元狩六年病逝,他去世后,皇帝很悲痛,为他修建的坟墓,外形就像他生前作战过的祁连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闻之,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
(2)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
5.太史公为什么评价霍去病“有气敢任”?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夷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

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作此以戒成王。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史记·鲁周公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B.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C.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D.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古代的爵位名称,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B.崩,指帝王的离世。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古代社会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C.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阼”就是走上阼阶主位。后来引申为天子登基,即位。
D.世家,即世世代代相沿的大姓氏大家族,古代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司马迁撰写《史记》时用“世家”来记述王侯诸国及大臣之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灭殷商后武王大封功臣,把辅政有功的弟弟旦封到曲阜,称为鲁公,但是旦没有到封地去,而是留下来继续辅佐武王。
B.成王长大后周公就把朝政治理权归还给成王,自己面向北回到臣子的位置上,谦恭谨慎,不再接受其他臣子的朝拜了。
C.虽然天下安定了,但是周朝的官吏制度还没有安排得当,于是周公制定了官吏职责次序,天下的百姓得以便利,很高兴。
D.周公去世后,成王并没有按照周公的遗嘱把他葬在成周,而是把他葬在毕邑伴随文王,表明自己并不敢把周公当做臣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2)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5.请结合选文分析,周公是如何辅佐年幼的成王守住天下的?
2022-12-29更新 | 8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选可为傅者,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僮仆䜣䜣如也,唯谨。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

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有删改)


[注]①中戚里:长安城内住皇帝戚属的一条街。②䜣䜣:恭谨戒慎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
B.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
C.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
D.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人,指相貌俊逸之人。也经常用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还可用来比喻君王。汉唐时期也是中等级的妃嫔称号。
B.九卿,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每个朝代有所不同。西汉时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机构。
C.稽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是古代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的毕恭毕敬的大礼,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D.建元,文中指汉武帝刘彻的年号,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中国历史上先后有5次使用“建元”这一年号。后也用来指开国后第一次建立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奋虽然不通晓儒学,但待人恭谨。汉高祖喜爱他的恭敬,把他的姐姐封为美人,他因为姐姐的缘故还升任大中大夫。
B.石奋对子孙教导有方,他以孝谨之道教育后人,他的四个儿子都因为品行善良,孝敬父母,办事谨严而得到重用。
C.石奋极恭敬守礼,他的子孙哪怕是做小吏的,回家看望他,万石君也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他们,不直呼他们的名字。
D.石家看重子孙的品行。石庆被封为内史,有一次喝醉了,归家时在里门未下车,后来虽然肉袒谢罪,石奋仍然责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⑵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
5.司马迁认为石奋是“笃行君子”,“笃行”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简要概括。
2021-07-29更新 | 1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二)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炕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四)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的是(     
A.项王壁垓下/吏民,封府库
B.梁以此籍/阙秦以
C.五年卒其国/若不
D.吾老,以及人之老/秋毫不敢有所
2.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B.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C.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D.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3.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敬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这句话中“婚姻”与现代汉语的“婚姻”含义有所不同,这里是指结为儿女亲家。
C.力能扛鼎,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这里指笔力雄健。
D.苗裔,苗,本有“初生的植物、禾谷之实”的意思,后来从禾谷之实转义引申为“子孙后代”;裔,就是“后代”之意。所谓“苗裔”其实就是子孙后人对自己的谦称。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他热情款待项伯,并且低声下气拉拢项伯,约为婚姻,使得局势出现转机。
B.项梁才能过人,德高望重。他因避杀人罪逃到吴县,吴县的贤士大夫们都很佩服敬重他们,每次遇到大的徭役或者丧事,总是请项梁主办。
C.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并予以采纳。
D.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豪迈的悲剧英雄。司马迁认为项羽有封地作为根据,切割土地,分封王侯,天下政令都由项羽一个人发布,失败的原因是自己太没有政治谋略。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2023-05-29更新 | 1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