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朱熹(1130-120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 题号:2049815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

三代之隆,其法浸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士、众子,以至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俯焉以尽其力。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

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风俗颓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著大学之明法。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作为传义,以发其意。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

宋德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虽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顾其为书,犹颇放失,是以忘其固陋,采而辑之,间以窃附己意,补其阙略,以俟后之君子。

(节选自朱熹《大学章句序》)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贤圣之君A不作B学校C之政D不修E教化F陵G夷H风俗I颓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皆入小学”与“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两句中的“小学”含义不同。
B.“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含义不同。
C.“则因小学之成功”与“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因”含义相同。
D.“补其阙略”与“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阙”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认为《大学》这部书,是古代大学教学的准则,他认为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因此人们不能意识到并保有自己的全部本性。
B.夏商周三代兴隆时教学方法逐渐完备,王公及普通百姓家的弟子都能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大学所教内容是人君亲历经验和心得。
C.孔子无法通过君师地位推行自己的学说,就独自总结先王的法则将其传授弟子,以此来传教后人。曾子明白其中真义并写出传文。
D.程颢、程颐两位先生继承了孟子的学说,开始尊崇信奉这篇《大学》并加以传扬;朱熹将二人著作重新编辑,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
②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
5.本文认为人的本性中含善,请找出原文中表现这个意思的句子。
【知识点】 朱熹(1130-1200)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岁丰人和。顾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无以宣畅郁湮。乃直其南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为楼观以表其上。

②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呜呼,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③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按楚汉以来成败兴亡之效,而考其所以然者;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

(节选自朱熹《江陵府曲江楼记》)


【注】①敬夫:张栻,字敬夫,理学宗师,朱熹好友。②荆州:即江陵府。③曲江公,即张九龄,曾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谮,贬为荆州长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文中也称张公。
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A.且B.而C.然D.况
2.关于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敬夫苦于学门外有高墙阻挡,于是凿墙造了曲江楼。
B.张敬夫登曲江楼领略风景引发感慨,所以请朱熹写记。
C.张公被贬荆州仍心系朝廷,希望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D.朱熹得以在曲江楼上与张敬夫共话兴亡,并饮酒追思。
3.分析第②段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析第③段作者“夙心”背后的丰富情感。
2024-01-20更新 | 4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庐山卧龙庵记

朱熹

卧龙庵在庐山之阳,五乳峰下。子自少读龟山先生杨公诗,见其记卧龙刘君,隐居辟谷木食涧饮,盖已度百岁而神清眼碧,客至辄先知之,则固已知有是庵矣。去岁蒙恩来此,又得陈舜俞《庐山记》。读之其言曰凡庐山之所以著于天下盖有开先之瀑布见于徐凝李白之诗康王之水帘见于陆羽之《茶经》。至于幽深险绝,皆有水石之美也。此庵之西,苍崖四立,怒瀑中泻,大壑渊深,凛然可畏。有黄石数丈,隐映连在激浪中。视者眩转,若欲蜿蜒飞舞,故名卧龙。此山水之特胜处也。于是又知其泉石之胜。

乃如此间以行田,始得至其所。则庵既无有,而刘君亦不可复见,独其泉石之胜犹昔。然其壮伟奇特之势,则有非陈《记》所能仿佛者。予既惜其出于荒堙废壤,而又幸其深阻夐绝,非车尘马迹所能到,倘可得而有也。乃捐俸钱十万,属西园隐者崔君嘉彦,因其旧址,缚屋数橡,将徙居焉。又缘名潭之义,画汉丞相诸葛公之像,置之堂中。而故友张敬夫尝为赋诗,以纪其事。

然庵距潭犹数百步,步乱石间,三涉涧水乃至。又无所托足以寓瞻眺。因其东崖,凿石为磴,而攀缘以度。稍下乃得巨石,横出涧中,仰翳乔木,俯瞰清流,前对飞瀑,最为谷中胜处。遂复作亭其上,曰“起亭”,以为龙之渊卧者,可以起而天行矣。

(选自《明清游记散文选》)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映连在激浪中属:连接
B.倘可得而有也擅:擅自
C.因其东崖相:察看
D.遂复作亭其上,曰“起亭”榜:匾额
2.对中文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之其言/曰凡庐山之所/以著于天下/盖有开先之瀑布见于徐凝李白之诗/康王之水帘见于陆羽之《茶经》
B.读之其言/曰/凡庐山之所以著/于天下盖有开/先之瀑布见/于徐凝李白之诗/康王之水帘/见于陆羽之《茶经》
C.读之/其言曰/凡庐山之所以著/于天下盖有开先之瀑布/见于徐凝李白之诗/康王之水帘/见于陆羽之《茶经》
D.读之/其言曰/凡庐山之所以著于天下/盖有开先之瀑布见于徐凝李白之诗/康王之水帘见于陆羽之《茶经》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谷,古代一种养生之术,不食五谷,是隐士常用的一种修炼方式。
B.《茶经》,我国最早的关于茶叶生产、饮茶技艺和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
C.行田,谓经行于田间,文中是指作者趁公务闲暇时,进行踏青郊游活动。
D.诸葛公,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朱熹少时读龟山先生的诗作,就知道庐山北侧的五乳峰下有座卧龙庵。
B.陈舜俞《庐山记》描写卧龙庵周围壮伟奇特的景色,认为是庐山最美的风光。
C.作者为卧龙庵地处荒僻遭到废毁感到可惜,但又喜欢这与尘世隔绝的所在。
D.作者因为庵名“卧龙”隐含飞腾之意而重修了卧龙庵,并写作本文来记其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木食涧饮,盖已度百岁而神清眼碧,客至辄先知之。
(2)属西园隐者崔君嘉彦,因其旧址,缚屋数椽,将徙居焉。
2020-02-13更新 | 6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节选自朱熹《读书之要》)

材料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三: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大率徐行A却立B处C静观动D如攻E坚F木G先其易者H而后其节目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则似是而非者”与材料三“如是而已”两句中“是”字含义不同。
B.“跬步”,古代人们称人行走时,跨出一脚为“跬”,而跨出两脚为“步”。
C.古文,文中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讲求声韵和谐、辞藻华丽的骈文相对。
D.“不拘于时”与“不违农时”(《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时”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提出了读书应熟读精思的观点,熟读让语句如出自自己的嘴巴,精思让文意好像出自自己心里所想,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
B.材料一认为,读书要仔细思考,对于有疑惑的内容,一定先要学会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否则没等到和其他学说比较,就已经自动屈服,无法读懂了。
C.材料二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学习应该具有的态度和方法,荀子认为,学习要注重积累,要坚持不懈,还要专心致志。
D.材料三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以此表明本文的写作缘由,其更深的用意是倡导古人从师之道,抨击当时社会师道不兴的现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分别简要分析它们运用的论证方法。
2023-12-03更新 | 1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