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2050339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C.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D.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与文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文中加点词所在句子:经过浔阳,造渊明饮焉。
A.道济馈以粱肉,麾而
B.谈笑间,樯橹飞烟灭
C.我有嘉宾,瑟吹笙
D.粪土当年万户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当时人们认为这一形象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辞》。
B.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双亲年迈,家里贫穷,他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便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等职。
C.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也不愿意同颜延之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渊明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花丛中饮酒酣畅时便抚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2)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军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如此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B.是时暮,胡兵终怪之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出塞,出东道                                   至易水上,祖,取道
D.百姓闻之,老壮皆为垂涕                  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2018-10-31更新 | 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彼人臣之公,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当公法则不阿亲戚,奉公贤则不避仇雠,忠于事君,仁于利下,推之以恕道,行之以不党,伊、吕是也。

赵宣子言韩献子于晋侯曰:其为人不党,治众不乱,临死不恐。晋侯以为中军尉。河曲之役,赵宣子之车干行,韩献子戮其仆。人皆曰:韩献子必死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仆,谁能特之?役罢,赵宣子觞大夫,爵三行,曰:二三子可以贺我。二三子对曰:不知所贺。宣子曰:我言韩厥于君,言之而不当,必其刑。今吾车失次而戮之仆,可谓不党矣,是吾言当也。

晋文公问于咎犯曰:谁可使为西河守者?咎犯对曰:虞子羔可也。公曰:非汝之仇也?时曰:君问可为守者,非问臣之仇也。子羔见咎犯而谢之曰:幸赦臣之,荐之于君,得为西河守。咎犯曰:荐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顾吾射子也!

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之。子文召廷理而责之曰: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国也。执一国之柄,而以私闻,与吾生不以义,不若吾死也。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将死。廷理惧,遂刑其族人。成王闻之,不及履而至于子文之室,曰:寡人幼少,置理失其人,以夫子之意。于是黜廷理而尊子文,使及内政。国人闻之曰:若令尹之公也,吾党何忧乎?乃相与作歌曰:子文之族,犯国法程。廷理释之,子文不听。恤顾怨萌,方正公平。

(节选自《说苑·至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国也
B.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国也
C.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国也
D.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国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公举贤则不避仇雠”与“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两句中“举”字含义相同。
B.“言之而不当,必受其刑”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受”字含义不相同。
C.“幸赦臣之过”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两句中“过”字含义不相同。
D.“以违夫子之意”与“世与我而相违”(《归去来兮辞》)两句中“违”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河曲的战斗中,赵宣子的车夫被自己举荐的韩献子杀了,赵宣子对此并没有发怒,反而非常高兴,认为自己举荐得当。
B.咎犯公私分明,不计私怨,向晋文公举荐了自己的仇人虞子羔去做西河的郡守,此举让晋文公惊讶不已,也让虞子羔深受感动。
C.楚国令尹子文的宗族中有人违犯了国法,管理的刑狱官员将这个人拘押了,但听说是令尹子文的族人后又释放了他。
D.楚国令尹子文将宗族中违犯了国法的族人杀了,都城里的百姓知道此事后都作歌传唱表达内心对子文公正的赞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宣子觞大夫,爵三行,曰:“二三子可以贺我。”
(2)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顾吾射子也!
2023-02-26更新 | 4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并州人,宰相彦博之孙也。少敏悟,天才雄赡曾能走笔成万言,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何必爨桐与柯亭也。”侧词艳曲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才情绮丽,尤工律赋。每试,押官韵,烛下未尝起熟,但笼袖凭几,每一韵一吟而已,场中曰“温八吟”。又谓八叉手成八韵,名“温八叉”。多为邻铺假手。然薄行无检幅,与贵胄裴诚、令孤綯等饮博。举进士,数上又不第。出入令狐綯相国书馆中待遇甚优时宣宗喜歌《菩萨蛮》綯假其新撰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綯又尝问玉条脱事,对以出《南华经》,且曰:“非僻书,相公燮理之暇,亦宜览古。”又有言曰:“中书省内坐将军。”让綯无学,由是渐疏之。自伤云:“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徐商镇襄阳,辟巡官,不得志,游江东。大中末,山北沈侍郎主文,特召庭筠试于帘下,恐其潜救。是日不乐,逼暮先请出,仍献启千余言。询之,已占授八人矣。执政鄙其为,留长安中待除。宣宗微行,遇于传舍,庭筠不识,傲然诘之曰:“公非司马、长史流乎?”又曰:“得非六参、簿、尉之类?”帝曰:“非也。”后谪方城尉,中书舍人裴坦当制,忸怩含毫久之,词曰:“孔门以德行居先,文章为末。尔既早随计吏,宿负雄名,徒夸不羁之才!罕直适时之用。放骚人于相浦,移贾谊于长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庭筠之官,文士诗人争赋诗祖饯,惟纪唐夫擅场,曰:“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庭筠仕终国子助教,竟流落而死。今有《汉南真稿》十卷,《握兰集》三卷,《金筌集》十卷,诗集五卷,及《学海》三十卷。又《采茶录》一卷。

(节选自《唐才子传》)


【注】①赡:丰富。②器桐:藜邕所制名琴焦尾。③柯亭:蔡邕用柯亭竹所制的笛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入令孤綯相国书馆中/待遇甚优/时宣宗喜歌《菩萨蛮》/綯假其新撰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
B.出入令狐綯相国/书馆中待遇甚优/时宣宗喜歌《菩萨蛮》綯假其新撰/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
C.出入令孤綯相国/书馆中待遇甚优时宣宗喜歌《菩萨蛮》綯假其新撰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
D.出入令孤綯相国书馆中/待遇甚优/时宣宗喜歌《菩萨蛮》/綯假其新撰/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是对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意为主宰,“相”有辅佐之意。
B.执政,掌管国家政事,有时也指主管某一事务的人或掌握政权的人。文中指掌权的人。
C.微行,也称“微服私访”,旧时专指帝王隐匿自己的身份,易服出行或者进行民间私访。
D.骚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文中指屈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庭筠少时就聪慧颗悟。他不仅下笔万着,还擅长弹琴吹笛,自言只要有弦就可弹,有孔就可吹。
B.温庭筠写诗文辞艳丽,与李商隐齐名;他在考场上从不打草稿,八叉手就成八韵,又被称“温八叉”。
C.温庭筠深得相国令狐綯赏识。他在回复令狐綯“玉条脱”出处时借机讥讽,后被令狐綯渐渐疏远。
D.温庭筠品行轻薄。因他让邻铺代自己考试,大中末年,他被特地召到帘下考试,担心他再次让人替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伐汉语。
①是日不乐,逼暮先请出,仍献启千余言。
②庭筠之官,文士诗人争赋诗祖饯,惟纪唐夫擅场。
5.文末写“鹦鹉才高却累身”这句话有何用意?请简要回答。
2022-11-23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